近段時間以來,很多地方的人類精子庫發出倡議,包括雲南、陜西、北京等省市,都號召男性捐精,還給出了『高額懸賞』,北京的最高的補貼達到6000塊錢。
有的媒體報道聲稱:『大學生的捐精通過率僅有20%』,很多人感嘆道,血氣方剛的年輕大學生通過率竟然如此低,讓人心驚,中國人在未來豈不是要絕後?
包括前段時間也有一條新聞,說:『全球男性精子數量腰斬,超過50%,生育能力暴跌,接近不育!』
在這個老齡化、人口負增長、生育率持續低迷的時代,這些新聞格外紮眼,可是事實真的是媒體所報道的那樣嗎?真相究竟是什麼?男人真的不行了嗎?捐精能解決生育問題嗎?怎樣才能讓大家願意生孩子?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討論一下。
首先,大學生捐精的通過率真的隻有20%麼?不,事實並非如此。
根據陜西省人類精子庫工作人員的分析,『如果捐精自願者遵守我們給定的注意事項、有備而來,根據我們的統計,大學生捐獻者通過率可達到70-80%』
大學生之所以通過率低,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健康,或者存在生育問題,而是因為沒有遵守捐精之前的工作,未能提前禁欲3-7天,有熬夜、酗酒、飲食不清淡等行為,這才會導致通過率偏低。
如果遵照相關注意事項,那麼符合捐精條件的志願者通過率會顯著提高。
而且我們要注意分析這個通過率,事實上通過的標準很嚴苛。
捐精前的常規精液檢查包括精液量《≥2mL》、密度《≥20000000/mL》、總數《≥40000000個》、活力《A級精子>25%》、活動率《≥60%》、等等。
除此之外,還要進行諸如乙肝、精神病、遺傳病、心臟病、色盲等方面的檢查。
捐精之後的精子經處理後會被冷凍,保存於精子庫的液氮中《-196℃》,等需要時取出復蘇後使用,有的精子會冷凍多年,超過10年都有可能。
所以說,為了優生優育,撫育最好的下一代,為了精子在長時間冷凍後仍然『生龍活虎』,捐精肯定是優中選優,隻選最高質量的極少部分。
因此,很多人沒通過,並不是像媒體渲染的那樣,隻不過是生活不規律罷了。
那麼,『全球男性精子數量下降50%』,接近不育,又是真的麼?
這條消息最早是由英國『衛報』,在2022年12月報道的,報道聲稱:『從1973年到2018年,全球男性精子的平均濃度,從每毫米精液1.01億個精子,下降到4900萬個精子』下降幅度超過50%。
『衛報』的數據來源是『人類繁殖更新』科學雜志上的一篇論文。
論文涵蓋了53個國家和地區,超過57000男性。
我們作為一般普通人,碰到這種權威的科學論文,而且還是西方的,乍一看非常唬人,可能會覺得一定是真實可靠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如果我們仔細閱讀論文的原文,而不是隻看『衛報』的報道,我們會發現,其實論文的結論是『整體上全球男性的精子數量在下降』,但地球很大,有7個大洲200多個國家,每個地區的情況是不同的。
具體分析,歐美地區整體上大幅下降,超過50%,但北歐地區在上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肥胖,尤其是美國肥胖率高達31.3%;亞非拉地區下降幅度不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亞非拉地區已生育男性的精子質量不降反升,拉美地區上升最明顯;即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印度,男性精子數量因為環境污染而下降;而中國的下降幅度較小,我們的鄰國日本下降幅度較大。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實際問題並不像一些媒體所渲染的那樣誇張,真相沒有那麼可怕。
再說,這篇論文真的可信嗎?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統計方法可信度不高,過去的統計存在問題。
由於以前科技不發達,早期科學家的研究很不精確,數據不可靠,論文中『從1973年到2018年』這樣的籠統說法很不嚴謹。
其實中國也有一些相關的研究,在2021年7月,『中華男科學雜志』刊登了一項研究,研究分析了近35年來中國有生育力男性精子濃度的變化。
得出的結論是:從1984到2019年,中國優生生育力男性精子濃度總體呈下降趨勢,精子濃度從0.99億個/毫升降至0.73億個/毫升,每年下降約75萬個/毫升。
這項研究涵蓋了內地28個省(區、市)、還有香港特別行政區的11600餘例男性。
可是目前中國男性總人口超過7.2億,35年來變化巨大,用11600多個男性的研究結果,來分析中國如此長的時間跨度、如此龐大的男性群體,實在是讓人難以信服。
我們還必須警惕的是,國內媒體在轉載西方媒體的報道時,往往會誇大其詞奪人眼球,動不動就使用『人類面臨危機』、『人類在未來會滅絕』、『男性將近不育』、『男性生殖能力暴跌』這種聳人聽聞的字眼。
國內的部分媒體不加以考證,把西方人的一言一行『奉為圭臬』,本質上是以西方為中心,被西方人牽著鼻子走。
這種不切實際的隨意報道,隻會造成生育恐慌。
而恐慌往往會讓資本大發橫財。
經歷過疫情的我們再熟悉不過,當疫情如海嘯一般突如其來,我們立刻就陷入缺醫少藥的恐慌,很多人、很多商家趁機囤積藥品,哄抬藥價,然後高價售出,最後掙得盆滿缽滿。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疫情的恐慌不僅會讓人囤積藥物,搶購食物等生活必需品,還會讓人搶奪廁紙,這在西方國家尤其明顯。
澳大利亞出現搶廁紙的打架鬥毆事件,有的美國人甚至因為搶不到廁紙而報警。
一些生活在海外的華人看到這在情況,一開始會覺得西方人很怪異,但是後來自己也變得害怕,也跟著搶購。
人類是一種情感化的動物,我們很容易失去理性。
一個健康的男人要是天天看著『男性精子質量下降』的新聞,整天被旁邊的人恐嚇,會變得疑神疑鬼,最終被嚇倒,沒病都嚇出一身病。
一旦生育恐慌在社會上蔓延,醫藥公司、保健品公司便能借助所謂的『生育危機』兜售產品,從中牟取暴利。
即使精子數量真的下降了,真的就會導致不育嗎?
世衛組織認定的『正常』精子數量范圍為:每毫升0.15億至2.5億個精子。
當精子數量超過每毫升4000萬至5000萬精子時,精子數量更多並不能說明生育能力更強。
一般研究認為,當精子濃度低於每毫升4000萬個時,生育率會開始下降。
而這一切都還存在爭議,很多科學家並不認為這種說法。
畢竟一個孩子的誕生隻需要一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的結合,其他幾千萬的精子隻能算是『炮灰』。
男性生育的問題很復雜,精子數量下降隻是其中的問題之一,而且這種下降隨著生活環境、個人健康狀況的改善還會恢復。
精子完全沒問題的男性越來越少,大部分男性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問題,但真的導致不育的還是少部分。
那麼,捐精能幫助中國解決生育問題嗎?
近年來,中國生育率年年走低,尤其是2022年,首次出現了負增長。
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77‰;死亡人口1041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總人口比2021年減少85萬人。
國家開始采取各種措施推動生育。
輔助生殖進醫保、未婚生育也能登記等政策都相繼出臺,而最近的倡導捐精也是刺激生育的措施之一。
根據國家衛健委2022年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中國不孕、不育患者的比例從2.5%、3%,上升到了12.5%、15%,2023年不育男性比例可能增長到18%。
這些不孕不育的人中,大約有40%與男性精子有關,大概約有2000萬個家庭受到影響,其中有一定比例的人需要捐精才能生育。
但這終究是少數,大部分人群不需要捐精的幫助。
捐精能幫助的隻是少部分人群,它不能影響整體生育大局,捐精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生育問題。
那麼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怎樣才能讓大家想生、敢生、能生呢?
造成生育低迷的原因有經濟社會發展、觀念轉變,孩子缺乏看護等等,但最根本的還在於經濟和女性。
現在的社會,生孩子、養孩子的成本太高,醫療、教育、衣食住行……生育一個孩子意味著背負一座大山,經濟壓力非常大。
女性不願意生也很關鍵,一方面隨著女性崛起,她們獨立意識更強,不願意一輩子以丈夫、孩子和家務為中心;另一方面現在的職場對女性很不友好,很多女性不願意為了孩子放棄自己的事業和前程。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或許可以從其他國家和地區吸取經驗。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美國家出現過一波『嬰兒潮』,但是,一個地方確是例外,那就是北歐。
北歐最早陷入低生育率的困境,例如瑞典,在1968年,瑞典的總生育率跌破了2.1世代更替線《中國是在1991年》,而當時的歐洲還維持在2.5左右。
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北歐生育率保持下滑態勢,後來北歐國家開始重視生育問題,采取鼓勵生育的政策,改進社會環境,最終使得生育率反彈,實現逆轉。
即使是在疫情肆虐的2021年,北歐國家冰島的生育率也沒有下降,反而上升了9%,尤其是第二季度,冰島出生人數比往年平均高出16.5%。
嬰兒太多了,婦產科忙不過來,冰島甚至從德國、波蘭、澳大利亞招募婦產科的醫護人員,不過人手還是不夠,連70多歲、已經退休的高齡助產士都得回來繼續工作。
那為什麼冰島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在冰島,父母享有12個月帶薪假,休假期間可以拿到原有收入的80%,政府還會給予各種福利和補貼,醫療、教育等問題都後顧無憂。
除此之外,北歐在女性權益的保護上做了很多工作,推動性別平等,給女性提供很多支持和幫助,讓她們能兼顧好事業和家庭,幸福快樂地生育。
中國的一些地區也在探索如何促進生育率,例如四川的攀枝花,從2021年5月起實施育兒補貼,生育第二個及以上孩子的攀枝花戶籍家庭,每月每孩發放500元育兒補貼金,直至孩子3歲。
政策實施一年來,攀枝花出生人口數量較政策實施前增長了1.62%,其中,能夠直接體現政策實施效果的二孩出生增長了5.58%,三孩出生增長了168.40%。
總得來說,雖然關於精子的謠言不實,但是背後暴露出的卻是中國生育的困境,這是無可否認的大問題。
人口是千秋萬代的民生大計,如果不解決,將對中國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影響。
生育需要男性、女性、社會、國家的共同努力,希望我們能建立起生育友好型社會,優生優育,讓中華民族永遠年輕,永遠生生不息!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裡,我們下期不見不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