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第一次出現了微生物。
大約在2.35億年前,地球上的生物進入恐龍時代,包括人類遠古祖先在內的所有動物都生活在恐龍的陰影之下。
那時候,人類的遠古祖先還是一種樹棲動物,白天根本不敢下樹,隻有到了夜晚才敢偷偷從樹上下來捕捉獵物、采集野果。
6500萬年前,一場小行星撞地球的天災給恐龍帶來了滅頂之災,同時引發了地球上第五次物種大滅絕。
不過,這場意外的災難卻給人類祖先帶來了意外之喜,因為恐龍及其它大量生物滅絕後,地球上空出了很多生態位置,人類祖先迅速占領了多個優質生態位,為接下來的進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那時人類祖先生活在非洲的原始森林中,後來由於東非大裂谷的突然形成,人類祖先被滯留在東非地區。
再後來,東非的原始森林退化為灌木草原,人類祖先不得不從樹上下來,並在演化過程中學會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在人類進化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它不僅解放了人類的雙手,使人類奔跑速度加快,還大大減少了能量的消耗,促進了大腦的發育,使人類變得越來越聰明。
聰明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人類很快就學會了使用石器、使用明火並保存火種,人類的生存質量獲得極大的提升。
這時,一些人開始走出非洲,沿著陸地走向世界各地。
回顧人類的整個進化過程,我們就會發現,人類在很長很長一段時間內全身長滿了毛發,就像其他的哺乳動物那樣。
但是到了後期,人類的毛發逐漸褪去,成為了無毛動物。
奇怪的是,人類幾乎褪去了全身的毛發,卻為什麼單獨留下了頭發、腋毛和陰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並不容易,因為毛發並不像骨骼那樣容易形成化石,所以我們無法從考古現場獲取答案。
1999年,德國分子生物學家馬克·斯托金從兒子學校發來的一封家長信中得到啟發。
這封信的主要內容是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個人衛生,防止孩子身上長虱子。
作為專業人士的斯托金馬上意識到,或許可以從虱子身上入手來解開人類何時褪去毛發的謎團。
常見的虱子可分為體虱、頭虱和陰虱這三種,它們隻能在自己的領地內活動,無法去到人體的其他部位生存。
斯托金認為,在人類褪去體毛之前,這些虱子能夠在全身活動。
當人類褪去體毛之後,這些虱子才開始分化成頭虱和陰虱,並且形成了生殖隔離。
再後來,人類穿上了衣服,又從頭虱中分化出來一些虱子,它們能夠抓住衣服上的纖維,從而演化出了體虱。
也就是說,在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虱子是有共同祖先的。
斯托金由此得出結論:頭虱和陰虱分化的時間,對應的應該就是人類褪去毛發的時間。
通過計算三種虱子的分子鐘,斯托金認為人類至少在114萬年前就褪去了毛發。
了解了人類褪去毛發的時間,我們還必須弄清楚毛發的功能有哪些,然後才能回答上面的問題。
首先,對於所有的動物來說,毛發的基本作用是保暖。
除了常年炎熱的赤道地區,地球上大部分地區都要經歷寒冷而漫長的冬季。
對於不會制作衣服的動物們來說,濃密溫暖的毛發就是天然的禦寒神器,而且越是生活在寒冷地帶的動物,它們身上的毛發就越濃越厚越長。
其次,動物的毛發還能起到保護作用。
盡管有些動物的皮膚又糙又厚,但是對於大多數動物來說,濃密的毛發能夠保護皮膚不被敵人抓傷,在摔倒、磕碰時起到良好的緩沖作用。
最後,很多動物的毛發體現著性別差異,在求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雄性動物和雌性動物的毛發往往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比如黑白相間的斑馬、豹子的豹紋等,這都是它們魅力的一種體現。
雖然毛發有著種種優點,但是它有時候也給動物們帶來了負擔,比如說嚴重影響散熱。
尤其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白天太陽光照強烈,它們很容易出汗,但是由於全身毛發的存在,熱量散不出去,時間一長就會被熱死,所以這些動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樹蔭下休息。
實際上,除了人類之外,自然界幾乎不存在24小時都能自由活動的動物。
人類褪去了毛發,所以不怕熱量散不出去,同時人類又學會了制作衣服,完美地代替了毛發的作用。
既然人類褪去毛發主要是為了加快散熱,那麼為什麼又沒有褪光呢,而是留下了頭發、腋毛和陰毛?
人類保留頭發,其實主要是為了保護頭皮。
人類的頭皮非常脆弱和敏感,在陽光的直射下根本堅持不了多久,而且一旦遇到磕磕碰碰,頭皮部位很容易受傷。
頭皮上面保留了頭發,不僅能夠防止頭部溫度過高,還能夠有效地保護整個大腦部位免受或者減輕傷害。
人類保留腋毛,一方面可以起到防止微生物滋生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夠有效防止腋窩部皮膚因經常摩擦而磨破受傷。
人類保留陰毛,與保留腋毛的原因大致相同。
除此之外,保留陰毛還能夠避免隱私部位被陽光曬傷。
有些科學家還認為,青春期長出陰毛還是一種性成熟的標志,有利於適齡異性與自己一起繁衍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