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冷漠?

間歇性冷漠

間歇性冷漠其實是對自身的一種保護機制。

當我們對身邊的人或事過度共情,讓自己變得心累、麻木、抑鬱時,我們的身體就會發展出一種『冷漠』來保護自己。

這種行為在心理學上被稱為『間歇性冷漠』。

『間歇性冷漠』也是『共情疲勞』時會出現的一種典型狀態。

可以通俗地理解為,一個人的同理心是有限的。

當一個人在一段時間裡密集地向外發散情感,而沒有留足時間讓新的情感分子生產時,原有的情感容器裡邊就會變得空空如也,造成共情失能。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冷漠』這個詞有一定誤解,認為冷漠的人,缺乏共情能力,不利於維持人際關系。

但心理學家埃爾貝斯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共情是人類的一種本能,而冷漠也是人類天生攜帶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用以提醒人們規避某些麻煩,為自己節約精力,學會將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

看起來,這是一種『自私』,但能有『自私』

才能做到真正的無私。

就像生活中,有一類人不是不夠熱情,隻是熱情到不懂得提升自己,以至於用大量的時間給他人解決問題,卻逐漸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

有人說,一個無法哄自己開心的人,也是無法哄別人開心的,一個自己日子過不好的人,很難給他人提供薯並有用的幫助。

間接性冷漠,有利於減少社交『傷害』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講過一個故事。

他有一個朋友,有次十分懊惱地對他說:

“我從來都沒想過,我會對我在意的朋友說出這麼傷人的話。

對方一向待人大方、熱情,朋友有問題時願意幫其解決,因為有耐心有想法,所以人緣很好,沒想到朋友有次吐槽工作時,他直接說:

“你自己的工作你做不好你問別人,你再問多久問題都解決不了。

說完後,對方不再回復。

到了第二天,他才覺得自己說錯了話,於是找到武志紅傾訴。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偶爾也會遇到類似的情況,明明之前的自己十分溫和,可不知道為什麼在某一老手亮刻會變得格外暴躁。

其實,內心承受到了極限就是答案。

侍寬

每個人所能承受的負能量總是有限的,所能提供的積極情緒也是有限的,所具有的共情力更是有限的。

所以高情商的人往往懂得,過度熱情沒有用,間歇性冷漠更有利維持人際關系,具體原因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