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在春天更想戀愛?』?

很多動物在春天會發情,有些動物一年甚至數年才一次,有些一年多次,而人跟動物不一樣,人可以在任意時間,這兩種情況背後的機制完全不同。

在春季到來之時,日照時間變長,溫度逐漸上升,萬物復蘇,紅花綠葉爭相鬥艷,蟲鳥走獸亦不吝嗇它們的鳴叫。

這些體驗來的很快,並且與沉悶的動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而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1.日光變化驅動的季節性神經周期

除視錐細胞和視竿細胞之外,人眼視網膜還有第三種感光細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ipRGC). ipRGC被發現的歷史不久,目前還沒有統一的中文譯名,所以下文統一使用ipRGC表示。

ipRGC細胞內含有黑視素,對光線產生一系列的化學反應,使ipRGC細胞在光照下放電

ipRGC的信號通過視神經直接傳到到下丘腦(Hypothalamus)的節律控制核團suprachiasmatic nucleus(SCN)和其它神經核團。

下丘腦是一個調節內分泌活動的高級神經中樞,它通過各種核團來控制各種神經遞質的分泌,從而控制身體的多項功能。

下丘腦的體積隻有不到4cm^3,但是內部的核團很多,相互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

SCN是下丘腦中功能最為重要的核團之一,它起到節律控制器的作用,調節人的晝夜周期和季節周期。

春季到來的長日照通過此機理,會驅動動物和人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的變化。

具體到人類,變化體現在褪黑素,甲狀腺激素,和維生素D,從而分別影響人的睡眠(春眠不覺曉,更充足的睡眠)、精力(更充沛的精力)和身體感受(骨骼情況更好,感覺身體充滿活力)。

這提醒身體,春季是適合吃好,並且在食物充足的時候盡早找到伴侶的時機[8],這個時候,甚至男性身體的精子質量和數量都得到顯著的增長,達到年度的最高水平

雖然人類不存在發情期,但是我們的身體情況,也像很多動物一樣,在春季的時候,各個方面都為戀愛作好了準備。

為什麼人在春天更想戀愛?

2.春季新奇體驗驅動的神經內環境變化

春季的色彩、氣味、聲音的豐富,非常頻繁的給人以新奇的體驗。

這會改變人腦的神經內分泌活動。

其中最為主要的,會不斷的刺激人腦神經系統分泌多巴胺,給人以欣快感,跟成癮的情況類似。

這種神經內環境的改變會改變我們的認知情況:對他人的缺陷缺乏足夠的認識,或無意識的視而不見,對生活和環境的壓力體驗降低,亦即,使我們的心情放鬆,放下心理的防禦,有更多的參與感,更願意接觸信任陌生的人和事物。

這種體驗太好,以至於我們的腦子已經上癮了,需要更多的多巴胺,而多巴胺的最強大來源,無疑是陷入一場愛情的體驗。

這種成癮狀態,便是我們所說的浪漫。

而我們的大腦是不會區分大量新奇體驗產生的多巴胺分泌爆發和愛情產生的多巴胺爆發的。

由春季新奇體驗驅動的這場神經內分泌突變,被大腦理解成了愛情,進而驅動了對愛情的渴望。

3.實際效果

有了以上1和2的基礎,不妨來看看這些因素導致的實際結果:

對性行為的統計表明,最多的性行發生在四月和八月,這分別是春季和秋季的開始,也是我們對季節的新奇感體驗最多的月份。

具體到一周之中,性行為最多發生在周五和周六——壓力最低之時,周日發生率最低——周一恐懼。

也就是說,我們身體感受到的壓力水平跟性行為的慾望是負相關的。

春季日光時間變長驅動了我們大腦和身體的季節性節律,使我們身體和精神上都達年度最優水平,而我們的腦子不會區分由光照導致的感覺良好和由愛情導致的感覺良好。

春季豐富的新奇體驗,驅動神經系統多巴胺分泌的爆發,而我們的腦子不會把它跟愛情的多巴胺爆發區分開。

由春季時間導致的1和2的良好感覺,使我們的腦子有輕度上癮症狀,驅使我們去尋找能促動多巴胺大量分泌的事物——愛情

在神經科學構架下,所謂浪漫,便是充沛和豐富的新奇體驗。

因此所謂營造浪漫氛圍,就是營造驚喜這種事物,這便是戀愛追求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