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地追求性快樂,不可以嗎??

單純的追求性快樂,可以嗎?答案當然是:可以的!

你有這個權利,而且你意識到了性的快樂,所以追求性快樂,這並沒有什麼問題。

不過現實的生活比單純的性快樂要復雜得多,在你追逐性快樂的路上作為性教育工作者的我們不得不再多說一點。

1、 在追求性快樂的道路上注意性安全。

沒有性安全就沒有性快樂。

比如避免意外懷孕,生殖道炎症,減少性傳播感染、HIV的風險等這些都是最基礎的性安全問題,如果你沒有這方面的安全意識,沒有切實的行動,單純的去追求性的快樂,最後極有可能產生不好的後果。

在過去的性教育工作中,我們非常強調性安全,一方面是覺得這是基礎知識,另一方面沒有性安全就沒有性快樂。

如果現代社會我們意識到性快樂,那麼我們隻有在保障性安全的條件下才能去追逐性快樂。

這如同坐過山車,在上車之前我們必須檢查設備佩戴安全帶。

不用等到我們從過山車上摔下來了,再去醫院。

得不償失。

在身體的性安全上,我們一方面需要提升自身的身體免疫力,另一方面要在性行為中堅持全程正確使用保險套,並減少體液交換。

與此同時,定期體檢也非常必要。

2、在追求性快樂的道路上注意性關系。

在很多心理學家的眼裡,性就是關系。

性是人與人之間最私密的一部分,一旦有性行為的發生就會有性關系,在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的多重作用下人們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情緒。

喜歡、嫉妒、愛、恨都有可能。

性的快樂有時候會像一個黑洞讓人迷失方向。

談戀愛和做·愛哪個更快樂,最好的答案不過是一邊談戀愛一邊做·愛,但對於單純的追求性快樂的人來說,也許愛情會變成壓力。

蕭伯納很了解浪漫愛情和依戀的力量。

他說:『要想了解人們為愛情做了什麼,我們該怎麼辦?去看謀殺專欄唄』

性關系是復雜的,這其中的糾纏和痛苦有的時候是生命無法承受的。

所以,如果你追求性的快樂,你需要注意性關系。

一方面你需要盡可能的自我克制保持關系的單純性,另一方面你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協調和維持性的關系。

3、在追求性快樂的道路上注意性道德和法律。

性快樂是沒有止境的。

有些快樂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是違法的,在有些地區是合法的,比如購買性服務、多人運動等。

作為一個社會人冒著法律的風險追求性快樂可能會面臨法律的問題。

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單純的性快樂也會涉及道德問題,比如一夜情,約pao等,這些單純的性快樂並不被主流的性價值觀接納和支持。

總有人會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著你的脊梁骨說:下流,無恥,婊子,蕩婦……作為性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倡導寬容的性道德。

『道德用於律己,好過任何法律,道德用於律人,壞過任何私刑』不要用你的道德標準『強奸』別人,在性道德的問題上只要是成人、自願、無傷,那麼這是他們的選擇和生活方式。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和快樂是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

潘綏銘教授在《 性之變:21世紀中國人的性生活》中寫道:總有一天,性的快樂主義會成為主流。

那時,傳統道德將土崩瓦解、煙消雲散。

例如:雙方在婚前性·愛中比『守貞禁慾』更加快樂,或者在婚外性關系中比在婚內更加快樂,那麼社會還有什麼理由去禁止之?

是的,你有權利去追求性的快樂,性的本質就是快樂,生命從一誕生就在追求快樂,我們無需回避,無需感到羞恥。

然而一味的追求快樂,最後可能會帶來空虛。

刑法學教授羅翔在一段視頻中說到:越能體現人性尊嚴的快樂,越是一種最高級的快樂。

生活中有很多快樂是放縱的,是降低了人性的尊嚴的快樂。

大家之所以不斷的讀書、行路、努力上進,就是為了能追求高級快樂。

事實上,當你享受高級快樂時並不會失去低級快樂。

但假如你的眼光永遠隻關注地下,那你永遠不知道向上看有多麼的快樂。

這其中有一種快樂就是性的高級快樂,還有一種快樂就是性的一味放縱和追逐,所謂性的高級快樂就應該更能彰顯人性的關愛、良知。

潘綏銘教授說:『再往後,中國會迎來『性的自然主義』的時代,也就是性的平常化、多樣化與主體化。

人們將不再爭論『性』的是非,更不會拿『性』去攻擊別人,但是人人又都具備了性方面的自主選擇能力和負責能力』

這是很多性教育人的理想境界。

我想我們不能掩蓋性快樂主義的本質,因為它實實在在的存在,讓我們勇敢,真誠的活著。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鼓吹性快樂主義,因為人類需要追求更高級的快樂活出生命的意義。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這兩者並不矛盾,人生大概是一邊體驗著性的快樂,一邊追求著更能體現人性的快樂。

單純地追求性快樂,你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

如果你想要了解學習更多有趣的性知識

掌握更多實用的性技巧

解決更多頭疼的性困擾問題

歡迎關注僧的公眾號:性學研究僧

也歡迎大家關注小號:性學博士僧,防走失《關進小黑屋》

本文作者

童立

性學研究僧

性心理咨詢師、性教育老師

中國性學會秘書長

《中國性科學》雜志編委

中國性學會培訓認證部主任

註:本文隻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