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今天這篇文章不是我的,內容跟我之前的有些類似,可取之處不少,希望有希望的同學好好研讀。
『尋根之旅』非坦途
春天到了,萬物復蘇。
『尋根之旅』又開始了。
這場年度性風潮或持續到暑假結束。
期間,伴隨著『父子一起割、共享天倫樂』『第二根半價』等強勢宣傳。
結果,小兒病區是密密麻麻、等待被割的男孩,以及割到想嘔的醫生。
『目前,包皮環切術有部分過度使用的情況,主要集中在一些不正規醫療機構。
而這當中,青春期前或小兒被誤割最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以下簡稱上海九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姚海軍告訴『醫學界』。
割不好,要命
包皮,陰莖頭外面的雙層折疊皮膚。
翻轉過來,能看到陰莖頭、冠狀溝。
冠狀溝附近皮膚含有大量皮脂腺,會分泌一種臭臭的分泌物,呈黃白色泥狀,俗稱『包皮垢』。
姚海軍有時會感嘆『不該割的,留著多好』。
『有些人的隱匿性陰莖,被誤認為是包皮問題,咔咔一通,切除過多,術後包皮過少,或出現包皮口攣縮。
有些可割可不割的,因為在某些不正規機構實施手術,術後出現各種並發症』
『極少數情況下,有些‘可憐孩子’救不過來了』姚海軍給『醫學界』分享了一個故事:
2017年11月25日,23歲的英國男孩亞歷克斯自殺。
他發給媽媽的定時電子遺書寫道:『我死於2015年,而不是現在……都是那個包皮環切術』
亞歷克斯和母親。
/BBC
青春期後,亞歷克斯發現自己一柱擎天時,包皮會卡住陰莖頭。
但他並不清楚這叫『包莖』,是青春期常見現象。
有些病例隨年齡增長會逐漸緩解。
不堪其擾的亞歷克斯咨詢家庭醫生,拿到一種乳膏,以擴張包皮。
用了幾周,亞歷克斯感覺沒效。
復診後,泌尿科醫生就一個字:割。
在電子遺書中,亞歷克斯回憶自己就診的經歷,稱醫生拒絕回答自己關於手術的疑惑。
2015年,亞歷克斯21歲,做了包皮環切術。
『因為失去包皮保護,我的‘小夥伴’對衣物摩擦極度敏感,以至於這成為一種折磨,日常生活非常不便,還影響到我熱愛的滑雪運動』
圖片來源於BBC
除過度敏感,亞歷克斯還出現勃起障礙,系帶疤痕處有燒灼感和瘙癢感。
他用『麻木的爛棍子』形容自己的『小夥伴』,用『破爛不堪』描述啪啪事。
最讓亞歷克斯憤怒的是,系帶被切掉了。
他在給母親的最後一封信中寫道:『失去這一部分,我才意識到,它是男性全身上下最敏感的部位。
對您《亞歷克斯的媽媽》來說,可能隻有切除陰蒂,才可能體會我的感受』
2017年,亞歷克斯的母親將這個故事告訴媒體,希望激起大家對包皮環切術的關注,『替兒子完成一件有意義的事』
近年來,西方國家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包皮環切術相當於『切割男性生殖器』。
/GETTY IMAGES
包皮『百害無一利』?
Too simple Too naive
割是因為無用、致病。
經過各路宣傳,普通民眾視包皮『百害無一利』。
但姚海軍為它『平反』:『包皮不是人體可有可無的痕跡器官。
它具有諸多功能,隻是以前被忽略了』
比如,過往認為包皮『就是藏污納垢之所』,包莖和包皮過長是炎症、排尿困難等多種問題的罪魁禍首,陰莖癌也可能是包皮鬧的。
但實際上,包皮是陰莖和尿道的『保護膜』。
從解剖學角度來看,包皮像床『小被子』,覆蓋、保護嬌嫩的陰莖頭,避免皮膚過度角質化,並保持陰莖頭鬆軟、濕潤。
包皮中含有郎格罕細胞,在皮膚免疫中發揮重要作用。
且包皮分泌物具有溶菌酶等抗菌成分,是抑菌、滅菌小能手。
孩童期早期,包皮還能保護尿道口,免於尿路感染。
再比如,部分人希望借助割包皮,『讓雄風大旗撐得久一點』。
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有研究指出,包皮內外板交界處的神經分佈豐富,特別是系帶處感覺敏銳,能增加性愉悅。
包皮內板處還有較多分泌腺,其分泌物有潤滑作用。
此處皮膚滑動,會有明顯的『滾動』感,能減輕對陰道壁的摩擦力,避免疼痛。
包皮還是個『信息素儲存庫』,在性喚起時釋放費洛蒙,提升伴侶的啪啪感。
對一些人而言,多出來的那截皮能刺激伴侶,啪啪感翻番。
『包皮是最佳的補片或皮瓣。
我們經常拿包皮,做尿道下裂、尿道狹窄和陰莖外傷等重建矯形手術。
甚至拿它修補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短缺』姚海軍說,包皮還是增進科室交流和感情的『好禮物』。
『我們醫院整形外科做研究,經常找我們要手術切除的包皮,做上皮細胞實驗,好用』
白白割一刀的男孩們
《包皮整形術安全共識》《以下簡稱《共識》》指出,包皮環切術是泌尿外科、男科最根本或最基礎的手術。
除極個別較為復雜的情況,常規對醫院的總體要求低,已達到門診或日間手術開展水平。
但這麼『入門款』的手術,目前仍存在適應證爭議。
《共識》編寫專家一致認為,醫學的包皮環切術適應證,應根據臨床具體情況從嚴掌握。
隻有5類成年人需要手術,包括:由於反復感染、包皮口形成纖維性瘢痕狹窄,妨礙包皮自然翻轉,使包皮和陰莖頭無法得以清洗者;反復有包皮龜頭炎發作者;反復出現尿路感染者;成年包莖患者經反復嘗試翻轉失敗者;包皮部位患有某些疾病需考慮手術切除者。
從《共識》可以看出,單純的包皮過長不屬於『必須割』的手術適應證。
姚海軍強調,是否手術,最好交由專業醫生來判斷。
針對讀書階段,就被父母拉去挨一刀的男孩們,手術適應證據更模糊了。
姚海軍指出,很多父母擔憂的包莖,是生長發育的過程。
數據顯示,出生1年,包皮狹窄環可退至冠狀溝下方的比例,約為50%;3歲時約為89%。
六七歲時,男孩包莖比例為8%,到16-18歲僅1%『露不出頭』。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主張,包皮手術並非越早越好,可酌情移到青春期後或結婚前後進行,根據成人的感覺和要求而選擇是否進行』姚海軍說。
即使在少數有『明文』支持的國家,割與不割的爭論也從未停止。
2012年,美國兒科學會更新指南稱,男孩做包皮環切手術的好處大於風險。
『但其健康收益沒有大到要建議所有人都割的地步』美國泌尿外科醫師艾德裡安·卡馬克《Adrienne Carmack》明確反對給5歲以下男童割包皮,並稱包皮環切的好處都有『替代方法』。
比如,割包皮防性傳播疾病或炎症,通過正確使用保險套、加強清潔就能實現。
而美國兒科學會所支持的『割包皮防陰莖癌』,美國癌症協會有更簡單、有效的推薦:戒煙,包括二手煙。
姚海軍表示,在許多家長眼中,包皮環切似乎是個很小的手術,隨便做做也無妨。
事實上,其術後並發症和後遺症並不少。
同時,包皮環切手術不僅是治病,還屬於美容手術,因而對手術技巧要求非常高。
對於社會所傳播的『越早割越好』『割包皮是小手術』等主張,不是貪就是壞。
有的青年割完,10cm縮水成4cm。
還有的割完睡一覺,下面都黑了,差點命根子不保。
甚至有的孩子割包皮,住進ICU,差點沒出來。
『在性功能研究逐漸成為熱門學科時,我們應該還包皮一個應有的地位,不要動不動就找理由把它割了!』姚海軍強調。
參考資料:
1.包皮整形術安全共識.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20年9月第25卷第9期
2.'My son killed himself after circumcision'. BBC
3.Why male circumcision should be delayed. KevinMD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