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婚前同居誰更『吃虧』』?

婚前同居,離婚率高一倍

據統計,1970年美國有50萬對同居男女,到今天這個數字接近500萬,此外還有數百萬人曾經同居過。

有些男女選擇以這種方式一直共同生活下去,再也不結婚了,但隻是極少數。

目前美國90%的年輕人仍然願意結婚,婚前超過一半人曾經同居,但在瑞典、法國和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同居已經開始取代婚姻。

危害:不穩定性的困擾

近年來的研究指出,同居對親密關系有不良影響。

婚前同居者的離婚率是婚後才住在一起的人的兩倍。

選擇同居的男女對婚姻、離婚的傳統觀念比較少,不覺得婚姻有什麼神聖的。

這意味著,同居男女結婚以後,一旦婚姻出現病態,就會比較容易決定離婚。

有些社會學家認為,未婚同居容易離婚還有別的原因,例如家庭年收入低於2萬5千美元時,婚後頭15年離婚的可能性上升。

施默克稱,有錢意味著未來經濟穩定,生活在安全的環境中,這都比同居的因素更重要。

調查發現,很多同居者往往收入和受教育水平都較低,均能損害彼此關系。

在婚禮交換宣誓之前就住在一起的人婚姻質量較差

婚姻滿意度較低,爭吵較多,交流較差,忠誠度較低。

學者們認為,對同居的愛好削弱了親密關系中的承諾。

這意味著,人們同居本來想保證婚姻質量,但可能適得其反。

蘇珊佈朗發現,同居男女更容易感到抑鬱,這與他們不穩定的財務狀況有關。

因此,長期同居是很少見的,大部分人在5年內分手或結婚。

她說,對未來關系的不確定性是困擾同居者的問題。

同居還產生一個嚴重問題:孩子。

40%的同居者有孩子,美國大約有350萬孩子與兩個未婚成人住在一起。

在心理健康和學習成績上,這些孩子都比已婚父母的孩子都差一截,這與同居關系的不穩定性有關。

代價:女人比男人更慘

一旦同居了,親戚們就會慫恿他們結婚:『你們什麼時候結婚啊?』在朋友的婚禮上,人們愛問同居者:『什麼時候輪到你們倆?』這些社會壓力會使一些同居男女的生活更加糾結,於是勉強決定結婚,這多數是出於內疚或恐懼,而不是因為真愛。

紐約精神科醫生約翰雅各佈斯稱,很多男人在與女人同居數年之後,對是否娶對方舉棋不定,就感到自己有愧於同居女友,因為他占用了她太多的時間——如果不娶她,她隻能帶著一把年紀回到單身的『市場』中,再找伴侶就比較困難了。

女人對此就更加害怕了。

研究證據顯示,女性對同居的進程缺乏控制力。

她可能會想當然地認為他們倆正在一步步走向婚姻,但男方想的可能隻是節省房租,享受有人做伴的生活。

美國博林格林州立大學的社會學家蘇珊佈朗研究發現,同居男女中,如果男方想結婚,那麼結婚的機會才會比較大,但女方想結婚則不然。

 

有的男人將同居的不確定性帶進婚姻,結果產生毀滅性後果

2004年,心理學家司各特斯坦尼電話調查了全美近1000人,發現婚前同居的男性忠誠度平均比婚前不同居的男性低,而女性則沒有這種情況。

因此,他提醒女人們注意:『很多年輕男性說,我和一個女人住在一起,但我仍在繼續找我的靈魂伴侶。

有多少女人知道,她們的同居男友竟然會有這種想法呢?』 

最後,雖然男人也會被同居關系所累,但首當其沖的永遠是女人,原因很簡單:她們容易意外懷孕。

中國式同居:從男女合租開始

專家表示,中國的同居群體中很多是剛走出大學校門的畢業生,年紀輕輕就遠離家人,過上了『北漂』、『南漂』的生活,需要獨自面對大城市的工作壓力與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在情感上希望有個人可以依賴,消除不安全感和焦慮感,以及解決性的需要,就傾向於找一個同伴。

很多人從男女合租開始,日久生情便成為同居關系。

相比之下,結婚需要滿足諸多條件,<包括雙方父母同意、大量金錢等,同居的關系就簡單得多。

而且,一旦出現生活不和諧,離婚涉及財產分割,男方的成本比較大,而同居隻需要一方搬出去便可。

但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難免發生價值觀的碰撞、性愛的不和諧、生活習慣的不一樣,需要雙方容忍,而婚姻的容忍度比同居大得多,因而更穩固。

同居對女孩的傷害更大,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同居中扮演的角色,如果避孕知識也欠缺,意外懷孕將增加同居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