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性行為,奇葩科學家都做了哪些實驗?尺度較大。

中國的文化有著長久的傳承,而因為歷史的積淀以及保守思想的基底,中國人的性格還是比較含蓄的。

在外國就很少有自謙、含蓄委婉表達未盡之意的這種現象,而這種現象在中國卻很常見。

因此,骨子裡自帶的含蓄使得中國很少會談及露骨的話題,比如『性』

國外卻對性保持著比較開放的態度,甚至有許多奇葩的科學家為了能夠更詳細、準確的研究性行為,找到性的奧秘,做出了不少尺度較大的實驗

這種實驗,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是不太正常的,或者說是不被社會倫理接受的。

為研究性行為,奇葩科學家都做了哪些實驗?尺度較大。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

首先,就要提到被稱為性行為科學家的威廉·豪威爾·馬斯特斯

許多人可能看見過馬斯特斯和約翰遜這個詞條,甚至有人直接將中間的『和』字省略了,把二人當作了一個人。

馬斯特斯與約翰遜

這就是因為我們對於性這件事情始終保有含蓄的態度,並不太想主動去了解,自然這位所謂的性行為科學家就不在我們的關注范疇之內了。

實際上約翰遜指的是參與性行為實驗的另一位研究者,她是一名女性,全名叫做弗吉尼亞·伊夏爾曼·約翰遜

那麼,馬斯特斯和約翰遜到底進行了怎樣奇葩的實驗?又得出了哪些成果呢?

據相關資料介紹,馬斯特斯是在1954年時因為實驗的需求,才聘請了約翰遜。

最初他們就是研究夥伴,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對人體的性活動進行觀測和研究。

不過,大抵是相處之後日久生情,二人於1971年結為了夫妻

引人爭議的就是他們二人所做的研究,根據相關資料來看,馬斯特斯和約翰遜在10年的時間之內,使用攝像機記錄了大約694個人的性活動

這些影響使他們進行性行為研究的主要材料,其中還包括實驗者的心電圖和腦電圖數據變化。

心電圖 與腦電圖

這種使用攝像機和醫學儀器直接觀察人類行為的實驗方式一經披露,就在社會上引起了熱議。

大部分人認為,馬斯特斯這種實驗完全就是將人類的文化和尊嚴擱置在了一旁,是無法被社會道德認可的

確實,縱然是以今天較為開放的視角來看待這項實驗,也會覺得有些『離譜』。

畢竟科學的研究雖然是理性的,但是能夠這樣理性地對600多位實驗者的性行為進行實錄和分析,從道德層面來說很難讓人理解。

因為從長久以來人類對性抱有的態度來看,該行為的隱私性是很強的。

馬斯特斯卻堂而皇之地將其展示在多個研究者面前,甚至把數據總結編撰成了著作『人類的性反應』,這一點直接無視『遮羞佈』的做法如今依舊不能被大眾認可。

但是,馬斯特斯的實驗雖然很奇葩,但其做出的貢獻還是很大的。

從某一方面來說,他的研究對於性沖動和性治療方面都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如果我們從絕對科學的角度去看待那場實驗,其實也並不是隻有『荒唐』。

這場實驗貢獻的數據對於人類對人體相關機能的研究還是起著重要作用的,並不能直接否定該實驗的意義,這是不客觀的

核磁共振性實驗

如果說馬斯特斯和約翰遜的性行為研究,觸及到了大眾心中的道德防線,那麼接下來這位科學家的實驗就更加奇葩了。

但是又不能說他的實驗不具備科學性,因為這位科學家直接選擇『核磁共振成像技術』對人體在性行為當中的反應進行了拍攝和描述

實施這項研究的正是荷蘭的科學家,他的名字為佩克·凡·安德爾

科學家的腦海中總有些誇張神奇的想法這並不稀奇,畢竟他們需要時刻抱有對世界的好奇心,才能探索出更多的奧秘。

安德爾的腦海當中就有這樣一個疑問,那就是人類在有性行為時,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包括內臟等器官的細微變化是怎樣的,都是他想要了解的。

於是,在有了實驗設想雛形之後,安德爾迅速制定了相關的實驗計劃。

如果想要切實觀察到人體的變化,那麼就要用到可以『透視』人體的儀器,因此他就選擇利用核磁共振這種方式。

在1991年時,核磁共振儀器對於一位科學家來說還是很容易找到的,但是作為實驗者的志願者就是難題了。

於是安德爾向身為人類學家的艾達·薩佈林斯發出了實驗邀約,在明確了解了安德爾的實驗目的之後,艾達同意了當『志願者』。

最終,艾達和她的男友共同完成了這項實驗,安德爾也將實驗所得的影像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展示給了艾達。

談到首次見到成片時的反應,艾達表示:

哇!原來是這樣的!原來我身體裡面的器官如此美麗,而且和心愛之人完全融為一體。

我們兩人的內臟都看得清清楚楚,這些細節讓我記憶猶新。

核磁共振儀中膀胱與盲腸的影像

值得一提的是,艾達和她的男友並不是唯一的志願者。

首次實驗成功之後,安德爾還邀請了多對情侶參與了該實驗,並且將這一場『核磁共振性實驗』的數據寫成了相關的論文,進行投稿發表

核磁共振儀中心臟的影像

不過,顯然人們對於這種奇葩的實驗仍舊難以接受,所以最初安德爾的論文幾度被拒稿。

直到1999年時,才在『英國醫學雜志』期刊之上發表

雖然這個實驗看起來實在是有失大雅,但是得到的數據卻非常準確,因此至今該論文依舊會被不少醫學家下載引用,還是做出了不少貢獻的。

性科學的發展

即使我們處在一個『談性色變』的環境中,也無法否認性是作為一門新興科學存在的。

性科學指的即是研究人類性行為及相關規律的科學

它非常特殊,因為人們對於性的認知不太容易改變,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性科學的發展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有益的。

性科學的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其發展的坎坷過程就能看出,人們對於這門科學的接受能力是在不斷變化的。

1912年時法國的佈洛克出版了『性學手冊大全』當中首次提到了性科學這一概念,這在當時是無法被傳統觀念接受的,所以被不少人認作是嘩眾取寵的偽科學

不過,在有了明確科學概念提出之後,性科學就有了清晰的研究方向,分別是性心理學、性解剖學和性行為實驗研究

這之後,陸續有不少科學家加入了研究性科學的行列,他們得出的實驗成果,奠定了現代科學的基礎

相關著作有弗洛伊德的『性學三論』和迪金森的『人類性解剖』等等,這些科學家從心理學和解剖學的層面,向我們展示出了性科學的世界

性解放的弊端

值得一提的是,性科學在長久的發展當中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而隨之而來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慢慢凸顯。

當性行為變成一門科學被擺上臺面和書本之後,許多人就會曲解科學家的用意,導致『性解放』和『性自由』等觀念不斷膨脹發展

西方不少人認為性解放是人們對於世俗禁忌的反抗,是一種必然會出現的社會思潮。

最初人文主義運動倡導的個性解放和個性自由確實很正常,但是這之後該概念不斷被發展曲解以後,漸漸就走錯了方向

『性解放』運動下的西方民眾

可以說,性自由的意思被曲解之後的迅速發展,與外國的離婚率激增、未婚先孕和艾滋病盛行等突出社會問題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所以,性解放其實是有許多弊端存在的,如果人們不能正視其真正含義,反而會走上不歸路。

可見,某些理論需要經過時間的驗證,才能展現出它是否具備正確性,人們不該因為『流行』就斷定它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