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那年,看著隆起的胸部,我惡心自己』。

『誒,你怎麼這麼早就臟了?』

姥姥知道我初潮後說的第一句話,正式開啟了我的青春期。

上小學五年級的某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準備起床上學。

可掀開被窩的一瞬間,恐懼瞬間湧上心頭。

一灘血在床單上分外醒目,我以為自己得了大病,命不久矣,就慌張地喊媽媽。

媽媽看了一眼什麼也沒說,直接拉著我去了廁所,那是我第一次使用衛生巾,第一次聽說月經。

隻不過,讓我印象更深刻的不是『月經』這個詞,而是姥姥用來形容月經的那個詞『臟了』。

聽到這樣的評價,當時懵懵懂懂的我感受到了羞恥,這份污恥感也就此深深地印在了我身上。

直到我生了孩子,體會過懷孕、哺乳等一系列奇妙的過程後,才真正接受了月經、乳房這些正常的生理特征。

所以當我看到『大女孩兒』這部專門講述青春期女孩身體發育的紀錄片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片名翻譯成『大女孩兒』,其實原名直譯過來應該是『小小大女孩兒』——片中女孩子們在小時候經歷的成熟後的慌亂、掙紮我都經歷過。

『9歲那年,看著隆起的胸部,我惡心自己』。

幸運的是,與幾十年前相比,我們這一代家長已經逐漸有了給孩子做性教育的意識。

但看了這部紀錄片後,我意識到一個新的問題出現了,我們不僅應該給孩子做性教育,而且要更早做性教育。

因為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個時候成熟得更早。

更多兒童性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關注『果殼童學館』,發送關鍵詞『性教育』,進入專欄:

先關注,再回復

比預期更早出現的『青春期』

2001年的夏天,剛剛過了9歲生日的羅哲告訴媽媽:

『我在學校打球的時候,感覺我的胸部有腫塊』

媽媽嚇得趕緊帶女兒去了醫院。

結果等描述完症狀後,醫生噗的一聲笑了起來:

『噢,這就是正常的身體發育』

媽媽有點難以置信,因為在她的童年,女孩一般會在13歲以後才開始進入青春期,才有了胸部發育、月經等症狀,但女兒卻剛滿9歲。

對女兒身體發育速度同樣意外的,還有卡米兒的媽媽。

9歲的卡米爾瘦瘦小小的,滿腦子都是騎自行車、蕩秋千,在媽媽眼裡完全就是一個懵懂的小孩子。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但事實卻是,卡米兒的胸部已經開始發育,身體有了線條。

卡米兒說自己成了小學同學眼裡的『外星人』。

實際上,近年來像卡米兒這樣的『外星人』女孩越來越多。

2015年澳大利亞一項研究發現,40%的女孩和21%的8-9歲男孩已經出現了青春期發育現象。

在國內,2018年,首兒所兒童生長發育研究室主任李輝在接受『北京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中國青少年青春期發育明顯提前了,相比於40年前的青少年,大約提前了2年』

青春期提前在這一代青少年當中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現象。

至於原因,專家認為與物質水平提高、肥胖、飲食和環境等都有關系。

紀錄片的彈幕裡,不少人表示自己是從小學就開始胸部發育要穿小背心或經歷月經初潮 |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這裡要說明一點,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並不是一回事。

性早熟是一種病理狀態,指女童8歲以前、男童9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征發育異常,還伴隨加速生長、骨齡超前、終身身高矮小等問題,需要及時治療。

青春期提前隻是性發育過程時間相對同齡人較早,過程是正常的、健康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父母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如果父母沒有提前做好性教育,青春期提前的孩子會比同齡孩子遭遇更多危險和人生挫折。

懵懂卻突然長大的那一刻

像墜入了荒野

性教育,絕不簡單是關於『性行為』的教育,也不應被動等到中學的『生理衛生課』才正式開始。

性教育是關於人的身體在一生中的狀態的教育。

它的外延可以延展到情感教育。

性教育應該盡早開始,當孩子開始對自己的身體發生興趣時,就是父母可以性教育的良好時刻。

否則孩子就容易在還懵懂無知時,突然遭遇了某些狀況,感到墜入荒野般的無助與茫然。

比如在『大女孩兒』中,女孩米娜就沒有做好準備。

在月經初潮的那天,巨大的失落感侵蝕著她的心靈。

她還沒有做好準備做去一個女人,去接受身體的變化。

站在鏡子前,她看著自己的身體,感覺很惡心。

兒時的米娜與貓咪合照 |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與米娜一樣,十歲就來月經的琳達,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黴的人。

那時她特別害怕自己突出的身體曲線,會成為被夥伴拋棄、被同學欺負的理由。

紀錄片再現琳達小時候與朋友玩耍的情形 |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除了要面臨孤獨和抑鬱的風險外,這些對自己身體知之甚少的女孩並不知道,在她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有曲線的身體正在向外界發射新的信號——性的吸引。

女孩們發現,自己突然變得很在意男生了,希望能受男生的歡迎,遇到心儀的男生,就會產生一種親吻、擁抱別人的沖動。

羅哲很快就有了第一個男朋友,是一個比她還矮半頭的男生。

他們每晚都會用手機發送『晚安』『抱抱』之類的話。

更讓羅哲尷尬的是,在她十二歲的時候就頻頻有十八九歲的男生過來搭訕。

因為身體發育提前,這些『相對成熟』的女孩更容易被大一些的男孩甚至是成年人注意到。


羅哲與男友合照,左邊是羅哲 |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另一個女孩琳達的境遇更加糟糕,她在十三歲時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有了第一次性行為,可事後她卻並不理解發生了什麼。

直到她長大成熟後,才越發為自己的輕率感到後悔。

她反思在當時沒有家人告訴過她,交往應該要點到為止,不應該過早進入下一個階段。


已為人母的琳達回憶當年 |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同樣後悔的還有女孩愛麗絲,在十歲那年的夏天,她跟朋友在公園裡玩耍。

朋友走後,一個帥氣的十六七歲的男孩邀請她去森林小屋。

為了討好男孩,愛麗絲立即答應了對方。

卻在小木屋裡發現隻有他們兩人。

當男孩開始吻她、抱她,愛麗絲的身體瞬間就變得僵硬了。

愛麗絲卻在之後很多年都認為『是我同意跟他走的,是我的錯』。

直到成年後,愛麗絲才意識到是對方猥褻了自己。

因為那個男孩完全清楚『性』是什麼,但自己卻一無所知。

成人後的愛麗絲 | 紀錄片『大女孩兒』截圖

即便是在網絡世界裡,女孩們的身邊也佈滿了陷阱。

青春期前期的孩子們會對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好奇,甚至開始在網上搜索『性是什麼』。

影片中的米娜不小心點開了小電影,造成精神創傷;麗薩開始和陌生人聊天時,遭到帶有性暗示的挑逗。

紀錄片 『 大女孩兒 』截圖

但當這些女孩正面臨各種風險、陷阱和黑暗時,性教育遲遲未到。

直到中學,她們的學校或父母才會跟孩子講青春期。

可這時已經太晚了。

性教育的開始

比很多父母以為得要早

父母應該在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從不同側重點教導孩子性教育知識。

簡單總結一下不同年齡階段,性教育應該貼合該階段的兒童生長和心理特點,有不同的側重點和目標:

01

2歲前

2歲以前,重點是學會指認身體部位。

在孩子洗澡、換衣服、換尿佈的時候,教孩子指認自己的身體部位,包括生殖器官。

圖片 | pixabay

02

2-5歲

2-5歲,重點是掌握身體各部位的正確名稱,樹立身體界限意識。

在這個階段依然以認識身體作為重點,尤其是讓孩子掌握私密部位的正確名稱,比如乳頭、肛門、陰莖、外陰等,並簡單地告訴他們這些器官的功能。

這樣,即便萬一孩子遭遇了某種侵害也能做出準確的描述,家長能快速了解情況,減少誤解。

同時,家長要有意識地幫孩子建立早期邊界意識,包括不想被觸摸時可以大聲拒絕,知道觸摸別人時要先征得對方同意並以合適的方式觸摸別人。

圖片 | pixabay

03

5-8歲

5-8歲,重點是強化身體界限意識,簡要知道青春期身體變化。

這個階段要先鞏固之前的性教育重點,並強化孩子的身體界限意識,孩子要對『什麼時候可以赤身裸體或觸摸自己』『什麼情況下可以觸摸別人』『不喜歡被親吻可以拒絕』等問題,有非常清楚的認知。

根據坦納氏期對青春期階段的劃分,女孩滿8歲、男孩滿9歲或10歲後就進入了青春期前期。

這時他們的身體可能還沒什麼改變,但大腦已經開始向身體發出信號,為即將到來的變化做準備,並開始釋放性激素。

如果孩子開始對『性』和『性別』感興趣,父母可以給孩子做出解釋,或者給孩子找性教育方面的書籍或材料,再一起探討。

圖片 | pexels

04

9-12歲

9-12歲,深入了解青春期身體變化,探討安全性行為。

這個時期不少孩子已經開始覺察到身體的變化, 家長可以趁此機會給孩子概述性地講講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比如腋下和私處會長毛、會有體味,女生會來月經、乳房發育等。

以及可以告訴孩子,遇到一些『尷尬』時刻,該如何處理、 感覺不舒服,可以找誰尋求幫助。

最重要的是,要教孩子重視並詳細自己的感受,了解自己的身體,做出明智、理性的決定。

圖片 | pexels

05

13歲後

13歲以上,了解兩性關系和愛。

在歐美國家,許多父母會和孩子坦然地聊聊『性同意』問題。

但基於我們的文化和日常習俗,父母可能更關注的是孩子身體上明顯的變化,以及微妙的『早戀』問題。

很多女孩家長,更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如果家庭氣氛民主真誠,可以聊聊性同意問題,並對孩子講講如何保護自己。

但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自己都可以做出選擇,而不是隻能被動接受。

當孩子樹立這種自主決定的信心時,就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性同意』。

尤其是對女孩來說,既不需要用性來取悅別人,也不需要用性來證明自己。

對於男孩子家長,也不能以老一輩的『男孩不會吃虧』思想驅使,可以告訴男孩子如果喜歡一個人,首先就要尊重對方,表達喜愛之情也需要取得別人的同意,否則就成了『騷擾』。

圖片 | pixabay

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愛

對一個孩子來說,父母僅僅教授性教育知識還是不夠的。

與知識相比,感受到父母的愛,更重要。

紀錄片『大女孩兒』中,羅哲媽媽令值得父母們學習的事兒除了是給女兒做性教育,還做了三件很有愛的事情,幫女兒平穩度過了青春期:

第一件事,信任孩子。

聽到9歲的女兒說自己胸部有腫塊,媽媽沒有遲疑,立即帶女兒去醫院做檢查。

這個小小的細節,向女兒傳遞出她作為媽媽有多在乎女兒和信任女兒。

第二件事,是用自己坦然客觀的態度教孩子接納自己的身體。

從醫院回來一周後,羅哲就來了月經。

她驚慌失措問媽媽:『這是什麼?』

媽媽說了一句:『好吧,你是大姑娘了!』然後就給女兒講解關於月經的事情。

紀錄片 『 大女孩兒 』截圖

這裡沒有主觀評價、沒有抱怨,媽媽的坦然也讓羅哲快速接納了自己的身體變化。

第三件事是,密切關注孩子的處境。

看到女兒快速發育的身體,媽媽不由得有點擔心。

但她沒有像另一個女孩的媽媽沒頭沒腦地指責說『你不能出去玩兒了,會懷孕的』,而是選擇默默在女兒身後,保護女兒。

發現有十八九歲的男孩前來搭訕,女兒又不知道該如何應對時,媽媽就會上來解釋:『我的女兒隻有十二歲,請不要打擾她』

紀錄片 『 大女孩兒 』截圖

女兒的不安、尷尬,身為女性的媽媽都感同身受,媽媽還會給女兒講講為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和該怎麼面對,她告訴女兒『我們可能意識不到自己在別人眼裡的形象以及傳遞給別人的信息』,教會女兒如何拒絕和相信自己。

『隻有接納了自己,才能真正愛自己』在媽媽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下,羅哲平穩地度過了青春期。

遺憾的是,並非所有孩子都像羅哲那麼幸運,有些女孩因為缺乏正確的性教育和引導,經歷一段漫長的黑暗時期。

即便在青春期結束後,依然自卑到不敢與人交往,有的則完全不相信異性,有的還進過精神病院做心理治療。

性教育和愛的雙重缺失,讓這些女孩經歷了更多困難,乃至於要用一生的時間來治愈。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美好、最迷茫、最脆弱的時期,但性教育卻不該等到青春期才開始。

父母們要早早地做好準備,陪伴孩子一起長大,不要讓孩子孤軍奮戰。

更多兒童性教育相關的文章,可以關注『果殼童學館』,發送關鍵詞『性教育』,進入專欄:

先關注,再回復

作者丨霈然,堅信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與娃一起成長。

頭圖來源丨紀錄片『大女孩兒《Little Big Girls》』

參考資料丨1.紀錄片『大女孩兒《Little Big Girls》』

2.青春期從8歲開始,但我們的性教育跟上了嗎?

https://www.abc.net.au/news/2017-08-01/puberty-now-begins-at-8-but-is- our-sex-ed-keeping-up/8762190

3.中國青少年青春期發育提前了兩年,不少孩子被誤判『性早熟』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94945

4.不同年齡段的性教育內容

Sex Education for Every Age

5.導航青春期:坦納氏期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parenting/stages-of-puberty#tanner-stages

6.青春期來得更早,性教育必須跟上

https://theconversation.com/puberty-is-starting-earlier-for-many-children-sex-education-must-catch-up-with-this-new-reality-8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