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越反擊戰:我軍打炮為何越軍不敢還擊?越軍:美軍都沒這麼炸過。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

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炮兵是戰爭之神』。

在中越戰爭中我軍官兵親身體會到:

炮兵不但是戰爭之神,是戰場之神,還是戰鬥的第一功臣。

如果沒有炮兵,步兵很難依靠自己的戰鬥力攻下敵人的陣地。

就是能攻下陣地,也得付出重大的代價。

1、對越反擊戰中我軍火炮有多牛?

在10年中越戰爭中,越軍對中國軍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中國陸軍占壓倒優勢的炮兵火力。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戰鬥中,我敵炮兵力量對比為5:1,數量上我軍占絕對優勢,質量上也遠勝越軍。

以西線為例,整個越軍第2軍區隻有3個炮兵團,56個獨立炮兵營,而我13軍一個軍就有9個炮兵團。

從裝備上比較,13軍軍炮團有85加農炮18門、122榴彈炮12門、152榴彈炮12門,而越軍第2軍區直屬168炮團隻有85加農炮和122榴彈炮各12門。

越軍戰俘反映,與美軍作戰時從未遇見過這麼猛烈的炮火打擊。

美軍由於擁有空中優勢,作戰中主要依靠空中火力支援。

而中國軍隊炮兵的配備密度和火力強度遠遠超過越戰中的美軍,通常在師一級進攻背景下,對尖刀連突破的火力強度為半小時內在1平方公裡左右的設防工事區域及敵炮兵、指揮區域進行2-3次火力準備,發射炮彈七八萬發,其中近半為130-152毫米口徑炮彈。

越軍炮兵在1979年戰爭全程中一直被中國炮火有效壓制,直到1984年老山戰役時得到蘇聯122毫米『冰雹』火箭增程彈後,才得以對中國炮兵進行超射距襲擊。

2、我軍炮兵的使用規則

從1979年的自衛還擊作戰、老山戰役及以後各大軍區的輪戰,中國軍隊的炮兵都有一個由遠程炮兵師及集團軍、師、團、營、連編制的各型炮兵部署。

對越反擊戰:我軍打炮為何越軍不敢還擊?越軍:美軍都沒這麼炸過。

其中,軍區直屬炮兵師主要編配130毫米加農彈炮和大型火箭炮;
集團軍炮兵師《旅》主要編配152毫米加農榴彈炮和中型火箭炮;
師炮兵團主要編配122毫米榴彈炮、85加農炮及中、近型火箭炮;
團炮兵營主要編配100毫米迫擊炮和107火箭炮及14.5高射機槍;
營屬炮兵連主要編配82毫米迫擊炮和無坐力炮,後增加了12.7高射機槍;
步兵連主要編配60毫米迫擊炮;邊防連編配有160迫擊炮。

這些各型火炮形成了從50米至30多公裡的火力打擊范圍。

不同的火炮有不同的功能:

加農炮主要作為直瞄火炮,用於消滅坦克及工事、暗堡、火力點;
榴彈炮主要用於陣地作戰,摧毀坑道工事及壓制表面陣地敵人;
火箭炮主要用於大面積殺傷表面陣地敵人;
迫擊炮主要用於消滅表面陣地、半地下工事火力點及反斜面敵人。

同一種炮彈,不同的引信可以產生不同的殺敵效果。

瞬發引信可以殺滅地面上敵人的有生力量,短延期引信可以有效打擊碉堡、工事裡的敵人,而長延期引信則可以有效打擊藏在坑道裡的敵人。

這些都是根據戰場的實際情況靈活使用的。

另外,步兵營炮兵連還配備有82毫米無坐力炮,步兵班配備有40毫米火箭筒,用於抵近消滅坦克、暗堡、機槍火力點。

根據任務需要,還可得到上級火焰噴射器的加強,主要用於消滅坑道、暗堡、山洞等敵人。

我炮兵部分隊在戰場上的使用主要同時執行四個任務:

第一,對一線作戰分隊進行火力支援,這個任務主要是由團、營、連屬中小口徑火炮執行;
第二,切斷敵軍第二線部隊和第一線部隊的聯系等,主要由師、團屬炮兵實施;
第三,切斷敵軍第三線部隊援軍和第二線部隊聯系,以及重要軍事目標等,主要由集團軍和師屬炮兵實施;
第四,摧毀越軍地下工事、掩體,壓制越軍炮兵、破壞其炮兵陣地及遠距離軍事目標等,主要由軍區直屬炮兵師及集團軍配屬炮兵實施。

炮兵指揮分為集中指揮、分散指揮、逐級指揮、越級指揮、交替指揮等。

炮兵觀察所分為基本觀察所、預備觀察所、前進觀察所、側方觀察所、交會觀察所、臨時觀察所、敵後觀察組等。

這些指揮和觀察所的開設和派出,根據戰場具體情況組織實施。

傳統的炮兵組織指揮是以觀、通、炮、駕為一體實施的,而現代自行火炮炮兵的射擊指揮系統科技含量和自動化程度很高,該系統包括由營《連》指揮車、前觀偵察車、偵察校射雷達、氣象雷達、炮位諸元顯示器和無線通訊網等組成。

1979年的自衛還擊作戰和收復老山作戰中,我炮兵的組織指揮還是以傳統的方法組織實施。

老山戰場後期至以後各大軍區輪戰,炮兵的組織指揮在觀測上引進了相控陣雷達《炮位偵雷達),大大提高了炮火的打擊時效。

3、戰地之神的火炮

1979年2月17日,在諒山戰役中,東集團55軍群在友誼關內,參加炮火準備的270多門火炮對敵支撐點、炮兵陣地的指揮所等34個要點和目標進行15分鐘火力急襲,發射炮彈6000餘發,同時團營屬炮兵400餘門火炮對敵前沿1.5公裡內的陣地、障礙物和支撐點發射5400多發炮彈,為部隊進攻掃清了障凝。

3月1日9時30分,進攻諒山省府,東集團師屬以上23個炮兵營306門火炮以強大的炮火對諒山市急襲30分鐘,發射了萬餘發炮彈,炮火炸點密度達每平方米3發炮彈。

諒山北區地動山搖,房倒屋塌,頃刻間變成一片火海。

越軍對我軍炮火是談炮色變,膽顫心驚。

1984年老山戰役,14軍繼續發揮炮火優勢。

從4月1日起實施的『142工程』,炮火準備了20多天,已摧毀敵有生力量以及工事、武器裝備。

炮兵可算打出了威風,真正步兵的沖鋒,主要是消滅堅固陣地殘敵。

越軍的工事修得十分堅固,他們打美國人是有經驗的。

比如標準的半永久防禦工事,幾乎全是半地下式,射口很低,先搭起框架,架一層鋼板,上面橫一層,縱一層,再橫一層三排碗口粗的原木,上面鋪波紋鋼板,再上面是3米厚的紅土覆蓋層,頂上再加兩排橫豎排列的碗口粗原木,覆蓋波紋鋼板,最後壓三層沙袋,蓋偽裝繩網,應該說是很堅固的。

像這樣的工事,一般火炮是無能為力的,隻有152毫米的加榴炮直接命中才能摧毀。

為隱蔽接敵,實施有效的炮火支援,第40師炮兵團把85加農炮拆散,運上陣地再組裝,用吊車吊進陣地,離敵人觀察所隻有400一500米。

進攻戰鬥發起後,加農炮直接瞄準越軍的觀察所、暗堡、火力點,一個個將其直接摧毀。

老山打下來時,最後抓獲的俘虜,大多耳朵失聰,可見炮火的猛烈。

在防守階段,對敵可能進攻的地段和進攻出發陣地,先計算好射擊諸元,榴彈炮裝上炮彈,指令下達馬上發射。

從炮兵前觀發現目標到炮彈出膛一般隻用23分鐘,有時不到1分鐘;步兵請求炮火支援隻用5分鐘左右。

4、『7.12』大捷中的炮兵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軍141團、149團、174團、226團、876團、198特工團、821特工團,分5路向鬆毛嶺的我防守陣地發起加強師規模的進攻。

14軍對『7.12』敵人反撲已有警覺,判斷敵人可能12日凌晨5時發起進攻。

零點,我炮兵準備好2.5個基數的炮彈;3點,上級又補充到3個基數。

為摸清越軍進入一、二線陣地情況,炮兵第一次用3個連對清水河以北300米至陣地500米以內的范圍進行擾亂射擊,炮兵前觀未發現異常。

隔了10分鐘,又用6個連的炮火進行第二次轟擊,前沿陣地觀察說沒動靜。

我炮兵又打了照明彈,結果還是什麼也沒看見,感覺沒情況,是虛驚一場。

3點多,指揮部下令所有部隊都休息。

實際上,越軍已進到我陣地前500米內,我炮兵組織的兩輪射擊,準確地打在敵人隱蔽的戰鬥隊形中,兩個營長當場被擊斃,兵員傷亡慘重。

而失去指揮的部隊沒有暴露,輕重傷員無一呻吟,無線電保持靜默。

頃刻,照明彈升起,嚴密偽裝的越軍蟄伏如前,重傷員至死不動,紀律與素質令人瞠目。

凌晨5時,越軍摸到我陣地前沿,所有陣地都短兵相接,與我陣地守軍膠著爭奪。

炮火無法支援一線陣地,隻有封鎖前沿陣地,打越軍後續部隊。

這時,越軍進到陣地前沿的隻是連、排兵力,可後面還有營、團規模的兵力。

這時,我火箭炮一口氣打了13個齊射,85加農炮、122榴彈炮、100迫擊炮、152加榴炮,就在陣地前200米內從左到右,從右到左來回打,用炮彈形成一道火墻將越軍隔開,越軍的後續部隊被封鎖得死死的。

那一天1個炮團就打掉1萬多發炮彈,炮管都打紅了。

到中午12點,2.5個基數的炮彈全部打光。

5、我軍火炮如何讓越軍戰術無法施展?

越軍步兵的單兵素質和步兵指揮令人欽佩,這是所有參加過對越反擊戰的官兵的共同看法。

遠距離炮戰中國軍隊占有絕對的優勢,肉搏戰中國士兵單兵也占據優勢,平均每人體重比越軍高5-10公斤,且訓練有素。

但是越軍近距離的步兵戰術更為出色,他們的中級指揮官都是越戰或者柬戰老兵,經驗豐富,指揮靈活。

老山一戰越軍信守集中優勢兵力的原則,經常在一個陣地上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部優勢。

中越雙方在鬆毛嶺前方全線展開的激戰,在『李海欣《142)高地』方向,越軍174團1個加強營,198特工團一部,企圖利用夜暗首先攻占142號高地,爾後向146、145號高地方向發展進攻。

越軍的偷襲被發現後被迫改為強攻。

我炮兵的炮彈打光了,有12個小時的火力缺口。

時機太好了,越軍看到中國軍隊炮火出現間隙,認為成功在望,一方面二線部隊全部打到一線,一方面出動摩托化部隊1個團,緊急趕來支援。

第一個回合中國前沿陣地除了李海欣高地外其它全部失守。

這時,防守142高地隻有李海欣帶領的15名戰士。

越軍發動第二次沖鋒時,李海欣高地的表面陣地失守,第二線陣地全線激戰。

我炮彈接上後,炮兵立即炮擊李海欣《142)高地。

炮兵用了一種特殊的瞄準方法,就是以李海欣高地的最高點為圓心,擴散著往外打,就像水裡扔石頭形成的水波,最初的彈著點在中心,一圈一圈的往外圍擴大。

這樣,落彈比較分散,而且一個點上連中兩發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只要不是直接命中,坑道就不會被炸毀。

而越軍因為剛剛占領陣地,沒有工事防護,結果傷亡慘重。

另外我炮兵用更兇猛的炮火打在了清水河以北的開闊地上。

因為地形限制,越軍的一線部隊不能埋伏太多人,二線要通過這片開闊地才能支援上來。

炮彈炸出一道滾動的火墻,越軍只要敢於接近這道火墻,立刻就屍骨橫飛。

這樣,越軍增援上不來,在兵力上沒能形成多少數量的優勢。

由於二線越軍被我炮火攔擊無法增援,大多途中被殲。

攻占表面陣地的越軍也基本被我炮火殲滅,陣地上少數越軍也無戰鬥力,成了強弩之末。

『李海欣高地』雖然表面陣地失守,但我少數戰士還是守住了坑道,為配合我後屬部隊反擊提供便利。

越軍沒想到中國炮兵的炮彈補充這樣快,一個摩托化團的增援部隊,車隊剛過水口村,就遭到毀滅性的炮火打擊,許多越軍未及下車就被打得死傷慘重,一些越軍紛紛跳入一口水塘逃避,結果一顆大口徑炮彈正中那口水塘,當即水塘變成了渾紅色的泥潭。

曾經有我軍官兵驚異於一線越軍為何發動了營連級的集團沖鋒這麼愚蠢的戰術,事實是越軍已經沒有退路。

背後就是中國軍隊炮火構成的火障,前面是居高臨下的中國步兵陣地,反正不降即死,所以幹脆發動了這種自殺性的大規模沖鋒。

作戰結束的時候,鬆毛嶺上越軍在中國陣地前躺著越軍上千具屍體。

(『7.12』防禦作戰殲敵3700多人)。

遺屍有兩個部分,涇渭分明。

一部分是從山腳到陣地前沿,最前面的離我指揮所隻有不到30米,上千名士兵全都是頭沖著北方,像曬幹魚一樣,很多士兵衣衫襤褸,連鞋都沒有,可是身上掛滿了武器、手榴彈、子彈、刺刀…還有一部分就是山下清水河方向,那裡簡直就是屠宰場,植被全都不見了,越軍的屍體和裝備都是碎塊,無法找到一具完整的屍體,這就是那道火墻的功效了。

中國軍隊在大量消滅越軍有生力量後,於當日下午發動反擊,越軍歷盡千辛萬苦拿下的142、169、150、33、33副高等高地,轉眼被中國軍隊奪回,越軍敗局已定,被迫下令殘兵總撤退。

從此越軍再也沒有拿回過老山戰線的主動權,直到中越雙方最後走向和平。

6、24發炮彈報銷一個榴炮連

為消滅越軍的炮兵,我炮兵采用的戰術是先用小口徑火炮轟擊敵方陣地,或打幾炮就跑,引敵暴露炮陣地,再集中用大炮覆蓋壓制,把越軍的火炮連同炮兵一起消滅。

1984年4月2日,老山戰役開始第一階段的炮擊。

某部炮兵2連長在前方觀察所發現了越軍炮火反擊的炮陣地方向。

雖然陣地隱蔽在一個大山後面,看不到它的發射點,但根據聽到的發射聲,又看到炮彈在落點的爆炸力,分析出可能是那種炮,再根據彈道飛行路線和時間,估計了它的發射點,立即將這個分析和估計報告了炮指。

不一會,我方的炮火對那片地域實施了壓制射擊,立即聽到了那裡傳出隆隆不斷的爆炸擊聲,幾天後才知道我炮兵消滅了越軍一個榴炮營,報銷了它一個彈藥庫。

1984年在老山戰役中,駐守在前線的炮兵第3師創造了解放軍軍史乃至世界軍史上的一個奇跡:

即僅用24發炮彈就殲滅了越軍的一個122毫米榴炮連。

那是在老山的那拉方向,據前線偵察兵的情報,越軍第325B師41團1營,擬在越軍第63團的一個炮兵連的配合下,對我軍陣地進行反撲。

師首長決心:

堅決摧毀敵軍炮兵,同時切斷敵步兵退路,造成對敵步兵形成合圍態勢,進而全殲敵軍。

當天凌晨,炮兵第3師某連接到命令後,4門火炮迅速進入作戰陣地。

為了取得更佳的射擊角度,其中1號火炮被吊車吊至路邊的低窪地,2號火炮在公路邊。

戰士們以最快的速度安置調試好自己的戰炮。

前進觀察所在529高地東側的無名高地上,對周圍的村莊、石山、樹林進行反復偵察,由於當時有霧,能見度不良,未能發現敵情。

9時許,晨霧漸漸消散,隱約地觀察到在西北側公路靠山一側有敵1門火炮,不時有越軍活動。

由於敵火炮射向與我觀察方向成直線,隻能觀察到火炮的防盾架和架尾。

且越軍非常狡猾,常常佈置假炮兵陣地欺騙我們。

為切實判明火炮真假和火炮的口徑、數量,確定實施抵近觀察。

9時30分,在軍偵察大隊的掩護下,炮兵偵察小組隱蔽地接近了那無名高地,在距敵約1000米處展開偵察,采取器材觀測與目視偵察、正面與側面偵察相結合的方法,終於查明該炮為越軍122毫米榴彈炮,在炮陣地側方和後方有敵掩蔽部和彈藥車,並有越軍在站崗和搬運彈藥。

從越軍裝備此種大炮分析,判定為越軍正規炮兵群。

前觀立即用測距儀測出距離,用方向盤測定方位,確定目標坐標,報告了師炮指。

師炮指立即通報火力單位做好射擊準備。

當戰鬥命令下達後,已調裝好射擊密位的1戰炮和2戰炮幾乎同時開火。

這一炮是基準射擊。

在炮兵射擊中,前面第一發炮彈是基準炮,待前方偵察兵觀測到彈著點時,根據敵方目標位置進行修正,然後進行火炮急促射。

為了有效地提高射擊精度和壓制力,在老山戰場,炮兵改變戰術,基準炮用2發齊射。

結果,陣地指揮的耳機裡傳來前方偵察員急促興奮的聲音:『首發命中目標!首發命中目標!』

接著一陣急促射擊,炮彈咆哮著撲向敵人,在敵陣地中開了花。

耳機中,又傳來前方偵察員的報告:全部命中目標!打得好!打得好!

就在此時,敵彈藥車在被我軍炮彈擊中時發生二次爆炸,離敵彈藥車約一百米處有七八名越軍抱頭鼠竄。

於是偵察員再次急促報告了修正射擊數據,幾發炮彈像長了眼睛般把正在逃命的越軍全部炸飛。

炮兵前觀從望遠鏡中看到越軍的屍體被炸得橫飛,胳膊和大腿都掛在了樹上。

越軍的大炮四分五裂,車輪的橡膠燃燒起熊熊的大火,越軍身上的軍服在炮擊後老半天才從空中飄落了下來。

前方步兵偵察員的聲音也從耳機中響起:炮兵老大哥,你們打得好呀!我們感謝你們!

這一仗前後僅打了4分鐘,僅用了24發炮彈就將越軍一個正規的炮兵連全部送上了西天。

在我軍炮兵陣地上響起一片歡呼雀躍聲。

老山地區戰鬥到了後期,離境1.5公裡的大口徑火炮陣地,幾乎天天打炮,一年沒動炮位,越軍卻不敢向這裡打一炮。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