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又到了每年的酒店旺季
這樣的現實
又會對多少單身狗造成暴擊
可叔今天要對你們講的是:
別傷心也別介意
你可能走在了時代前列
因為200年後的情人節
很可能是這樣的↓
人類的性生活正在消失
著名醫學期刊『BMJ』
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
人們的性生活頻率越來越低
倫敦保健與熱帶醫學院
在1991、2001及2012年
對三萬多名16-44歲成年男女的
性生活頻率展開調查
結果出人意料
2001年,23%的女性表示
過去的一個月中沒有發生過性行為
而2012年這一數字增加到29.3%
男性則從26%增加到29.2%
亞洲也不例外
日本媒體甚至用『無性症候群』
來調侃這種狀況
2015年的統計中
有43%的18~34歲的日本青年沒有過性經驗
而在十年前
這個比例隻占三分之一
我們對『性』的態度明明更包容開放了
互聯網的出現也讓社交變得更簡單
為什麼還會變成這樣?
性生活逐漸消失的原因
1、替代品正在增加
性生活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除了繁衍後代之外
它帶來的激素變化是重要的一環
可在如今這個物質豐富的年代
各種娛樂方式
對激素同樣有刺激作用
例如打敗遊戲BOSS時
多巴胺井噴帶來的愉悅
長跑時內啡肽帶來
緩解疼痛的感覺
沉浸閱讀時
血清素升高帶來的安定
這些活動不僅可能代替性生活
也占用性生活的時間
2、性生活本身變了味
年輕一代的性生活
也因為時代的發展
漸漸『變了味』
涵化理論認為
人們看某類影視作品越頻繁
就越容易把影像中的場景當真
不管男性還是女性
我們對性生活的想象
都來自於這些場景
男女的互動都應該是那樣的
雙方身材都應該完美
過程和結果也應該那麼默契
這些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了
我們對性生活的認識
逐漸形成一個高不可攀的公共標準
要求越高,受挫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
很多人在婚後更傾向於自己解決
潘綏銘教授在『2000-2015年中國人的『全性』《Sexuality》』
中的調查數據表明
15年間
婚內男性自給自足的比例從21.5%增加到42.6%
女性則從5%增加到12.9%
3、感情的『成本』越來越高
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指出
如今社會的感情關系愈發不穩定
我們渴望與人相系
卻更恐懼因此綁死
情感關系變得難以預測
成為一項高風險舉動
讓人心力交瘁
而這種焦慮感還會
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進一步放大
所以很多時候
人們並不會選擇開始一段感情
性生活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性行為減少對人體有影響嗎?
雖說性生活不是越多越好
因為頻率過高之後
會引來多巴胺驟降帶來的抑鬱情緒
甚至導致生殖系統炎症
但規律的性生活
可以幫助人放鬆、入睡、減輕壓力
產生親密感和聯系感
進而增進與伴侶的關系
甚至可增強免疫系統機能
以及改善心血管系統功能
讓你的生活更健康快樂
雖說其它活動
能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些好處
但伴侶間的眼神交流
話語的相互慰藉
肌膚相觸的細微摩擦聲
都是無法替代的
這些人類最古老的行為
永遠能激起最熱烈的火花
參考資料:
[1]People Have Been Having Less Sex–whether They're Teenagers or 40-Somethings – Scientific American
[2]龔宇, 雷山川, 王莎莉,等. 老年男性血清睪酮水平及性生活頻率與健康狀況的相關性研究[J]. 第三軍醫大學學報, 2019, 41(12):7.
[3]樹英. 健康性生活的夫妻責任[J]. 中外婦兒健康, 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