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城市商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間經濟是彰顯城市特點與活力的有效載體。
發展夜間經濟,既要統籌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妥善處理好因地制宜與規范有序的關系,也要協調處理好傳統業態與創新發展的關系。
流光溢彩的夜間經濟,將點亮更多消費希望,激發出更多消費動力。
隨著中國疫情防控總體形勢趨穩向好,一些地方陸續重啟了『夜間經濟』。
有報道稱,河南、安徽、廣西等一些地方領導為了鼓勵夜間消費,帶頭加入燒烤擼串吃小龍蝦的消費行列。
地方領導帶頭消費的做法,近些年並不鮮見。
他們一方面向市場主體表達了有條件加快復工復商復市的態度,另一方面也給廣大消費者傳遞出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可以走出家門放心消費的信心。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近期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連續3個月出現同比下降,其中餐飲、酒店等行業更是受沖擊最大的重災區。
在此背景下,提振消費信心,重拾經濟活力,已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舉措之一。
作為城市商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夜間經濟是彰顯城市特點與活力的有效載體,不僅能更好地滿足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對於擴大內需、繁榮市場、創造就業等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商務部此前的一項調查顯示,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早在2020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就突破了30萬億元。
當前,探索培育包括夜間經濟在內的各種消費新業態新模式,被賦予了推動消費恢復增長的新使命。
但也要看到,發展夜間經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地攤經濟』,更不是鼓勵老百姓上街隨意支攤做買賣。
事實上,前者是一項有著自身發展規律的系統性工程,而後者更多是應對疫情沖擊的臨時之舉,對於城市運行也是一把『雙刃劍』——『地攤經濟』體量小、成本低,短時間內確實能讓城市的夜間充滿煙火氣,但也會引發交通擁堵、衛生無序、噪聲擾民等一系列民生問題,給城市治理帶來新難題。
發展夜間經濟,要統籌處理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
重啟夜間經濟,避免不了出現人群的集聚,也增大了疫情防控的風險。
前不久,北京、成都等地酒吧出現的聚集性疫情,就帶來了深刻教訓。
對此,各地要在做好疫情應急預案的基礎上,加強對疫情防控措施的檢查督導,通過科學精準的常態化舉措,規范夜間消費場所的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發展夜間經濟,要妥善處理好因地制宜與規范有序的關系。
夜間經濟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更離不開地域文化、氣候條件、消費習慣、經濟水平等因素的綜合影響。
現實中,一些地方急於發展夜間消費,一哄而上甚至人為制造出許多夜間消費場景,但常因『水土不服』而曇花一現。
對此,有關部門在發展夜間經濟時,既要尊重經濟內在規律和當地發展實際,科學規劃評估其可行性,更要通過精細化的城市治理和富有溫度的民生管理,為夜間經濟營造一個功能完善、充滿活力又規范有序的發展環境。
發展夜間經濟,要協調處理好傳統業態與創新發展的關系。
夜間經濟要想持久『點亮』繁榮,離不開創新賦能。
當前,一些地方在發展夜間經濟時,往往聚焦於餐飲、購物、娛樂等領域,存在著粗放式、同質化發展傾向。
與此同時,消費群體年輕化、消費需求多元化的趨勢,對夜間經濟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
對此,要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賦予夜間消費更多文化內涵和現代元素,同時加快對數字技術等運用,讓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夜間經濟創造更多可能。
從消費功能看,夜間經濟是一種更好滿足生活需求的『增量經濟』,也是推動消費加快恢復的前沿陣地。
疫情終將消散,我們相信,流光溢彩的夜間經濟將點亮更多消費希望,激發出更多的消費動力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