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德棻何意不舉賢才的原文是什麼??

1、原文

太宗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

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

上詰之。

對曰:『非不盡銷薯肆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虧轎之人!』

2、譯文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

太宗責問他,他回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隻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罷了!』

太宗說:『君子用人如用器物一樣,各取它的長處。

古代能治理好國家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隻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呢?』

3、出處

出自於《資治通鑒》

擴展資料

《資治通鑒》簡介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手和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