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萬人崇尚無性戀為哪般?

7000萬人崇尚無性戀為哪般
核心提示:
近日,加拿大一份研究指出,全球有約7000萬人屬於無性戀者,這類人群被歸為繼異性戀、雙性戀、同性戀之後的第四種人群,即無性人群。

博格爾特發現,無性戀者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很多大齡單身男女被人誤會是同性戀者,其實在這部分人群裡,有不少人是無性戀者,相比找個人草草結婚了事,他們情願獨自生活。

有外媒曾采訪一位無性戀男子格雷格,我們或許可以從中探尋這類人群的特點和他們所作出的選擇。

『無性戀者並不等於獨身主義者』,在訪談開始前,格雷格馬上跟我們澄清了這個定義,『我並沒有選擇不性交,我隻是不想性交!』
格雷格三十二歲,從任何方面來講都非常健康,絕非不吸引人。

六年來,卻自願選擇放棄所有性生活,這在任何心理醫生聽來大概都有問題!而格雷格卻自信自己隻是在遵從自己天生的性傾向,絕非有什麼問題。

『獨身主義和無性戀的區別隻是在於慾望。

如果你是獨身主義者,你隻是努力避免去做一件你很想做的事,而我打從一開始就壓根不想要這麼做!』
格雷格在青少年時代就發現自己與同齡人不同。

『大概十四歲時,我的夥伴們開始打扮自己,只要女孩子一來,就開始大聲自誇起來。

倒不是說我很邋遢或不注意自我儀表,但我註重儀表就隻是為了我自己,而並非為了吸引女孩子』直至十八歲,格雷格還是處男之身。

來自周圍人的壓力讓他覺得非要行此大禮方才能被當成『人』看。

『最終我還是找了一個女朋友,她在我工作的工廠做行政助理。

真正的性事並不值得大書特書,但我很享受第二天我去上班時,那種終於融入社會的感覺』
曾經有幾年,格雷格不斷地結交女朋友,但總有些簡擾昌不順心。

雖然他的性生活完全正常健康,促使他出去找個女孩的動機卻開始衰退。

『有一次我跟我哥們去我家附近酒吧,那兒有一個女孩整晚都盯著我看。

我卻在自我反思:我為什麼要過去跟她打招呼呢?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越想得多我漸漸就發現,我需要性隻是因為它使我覺得自己被需要,而我自己卻並不樂於此事。

但只要我有性生活攔扒,我就是正常人』有幾個月,格雷格決定不再去尋找伴侶,而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當他遇到了一個自我標榜為無性戀的男人時,格雷格意識到他自己也是。

難道無性戀者打算終身孤獨嗎?格雷格並不同意,『完全沒有理由否定我將會找一個女朋友甚至結婚。

如果我願意的話,我相信我一定會有小孩。

但那意味著性隻是偶爾為之,而不會形成壓力。

說實話,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有一個親密的伴侶,與之共享此生,彼此安慰,尊重,但不一定要上床,是男是女並不重要。

當我找到了我的另一半,我會寸步不離的陪伴著他/她,並忠心不二,不管他/她是誰。

如果你想想看的話,這完全沒有限制。

任何年齡的任何人都可能成為我願意共度餘生的另一半!』
名詞解釋:
無性戀是指一些不具有性傾向的人,對男性和女性都持一種較冷淡的態度,不會對任何一方產生興趣,但會因自己的性別或日常經歷而對某一性別多出一些好感。

無性戀對人難以產生很多好感,亦不多會出現厭惡。

三大分類:
暫時性無性戀者:俗稱性功能障礙者,造成的原因較為復雜,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心理因素,有治愈的可能性。

一般情況下,每個男人的一生,都有可能遇到性功能障礙的時候,有的人時間短,有的人時間長,且每個人的治愈情況不同,也有難易之分,如果不幸患上性功能障礙,也不必擔心,直接到醫院做一些相關檢查就行了,如果沒發現生理上的問題,可以到心理咨詢室接受心理治療。

無性能力者:俗稱性無能者,這是性功能障礙的一種延續,這種狀態幾乎沒有治愈的可能性,多半都是生理因素造成。

徹底無性戀者:這類人和正常人沒兩樣,隻是不喜歡性生活,僅此而已,多半都是心理因素造成。

形成原因:
異性戀作為最主流的情感形態已經被世界認可;雙性戀作為模棱兩可的情感通常不會被發現;同性戀作為備受爭議的情感形態褒貶不一;無性戀則是一種最新的情感模式讓更多的人新奇的同時也大跌眼鏡。

個人覺得隨著無性戀的誕生,情感世界的一切可能已經回歸到形式上的飽和,也算是給了很多既不想結婚也不想被懷疑成同性戀的人群一個客觀、正確的說法。

導致全球7000萬人崇尚無性戀肯定會有些許復雜的原因,我的理解如下:
一、失戀或離婚或喪偶後,由於之前愛的太深,從而對性所包涵的一切都看的平常。

關於失戀的部分:戀愛的時間有長有短;戀愛的態度有認真或敷衍。

特別是對於那李物些馬拉鬆式且為愛情付出一切到最後卻沒有換來牽手結果的那些人來說,甚至會有很長時間沉浸在難以自拔的痛苦中,偶爾面對朋友或家人介紹的相親對象,或走個過場或索性拒絕,久而久之,發現一個人的生活挺好,從而走向了一條通往無性戀的人生路。

關於離婚的部分:有過親密的性行為,甚至都有過養育孩子的經歷,隻是家庭瑣事的爭執或者親密愛人的背叛讓婚姻走到了死胡同,帶著滿身的傷痕累累和婚姻的負重選擇了離婚,一個人的生活不是寂寞而是解脫,從而對再婚生活產生了恐懼,又不願意懷揣一份沒有名分的情感玩危情性遊戲,從而讓自己開始了後半生做無性戀的生活。

關於喪偶的部分:不管是因為意外事故或病魔纏身,愛人的突然離去會讓活著的那個人精神倍受打擊並瞬間變老,或為了不給孩子找後爹/後娘,或無法從喪偶的悲痛中走出,從而讓自己成為一個靠回憶過日子的人,逐漸將自己演變成一個無性別之分的人,從而對男女之間那點事喪失了應有的感覺,隻想一個人在無性的生活中慢慢變老。

二、實際結婚對象和預期相差甚遠,雖婚後有性生活,但非常少,直到最後徹底放棄。

有些人對婚姻很挑剔的,比如有些人註重愛人的外表,有些人註重和愛人交流,有些人註重愛人腰包裡的票子。

為此,在婚前,很多人都早早的給自己定位了結婚對象的框架,然而實際過程中,與自己結婚的那個人與自己的預期有很大差距,為此,帶著一份不喜歡甚至厭倦的心態不願意和結婚對象進行性生活,為此,會讓性生活從之前的很少演變成最後的徹底放棄。

三、部分人覺得性生活是一種不幹凈的行為,排斥和恐懼性生活發生。

1/212下一頁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