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姐妹們,今天是你們的浮遊炮~
前幾天刷微博的時候,一個熱點映入了我的眼簾: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傳說中的男性避孕藥它又雙叒叕來了!
的確,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男性避孕藥就會出來亮個相,但總是「隻聞其聲,不見其藥」,讓人興奮之餘又有些失落。
雖然有點像「狼來了」的故事,但只要有新消息,我們還是會抱著希望密切關注,如果真能推出可用的產品,將會造福萬千有避孕需求的人。
在今年2月14日《對,就是這個別有深意的日子》,新鮮出爐了一項男性避孕藥的重大研究!
安全便捷的男性避孕藥終於來了?
了解之前男性避孕藥研發原理的小夥伴們都知道,主要的機制是用藥物或是註射的方法,讓男性體內的雄激素含量升高,通過身體的負反饋調節讓睪丸停止分泌睪酮,減少精子產量。
但是,研究者們同時發現,這種激素類避孕藥會導致許多副作用,比如體重增加、抑鬱,這也是男性避孕藥一直未能面世的原因之一。
另外,意外懷孕率依舊居高不下,數據顯示,全球意外妊娠率高達50.1%,在青少年中甚至更高,所以研發多樣化的避孕選擇成為了一個迫切的問題。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另辟蹊徑,他們發現可溶性腺苷酸環化酶(sAC)對精子保持活力和成熟至關重要。
因此,他們研發出了一種安全的、可以快速起效的sAC抑制劑,並用小鼠進行試驗。
研究人員讓雄性小鼠口服單次劑量的sAC抑制劑,隨後在給藥後的1小時、3小時從小鼠生殖器(頭部、尾部附睪和精囊》分別提取精子,發現精子不再遊動,無法到達卵子處與其結合。
此外,給藥後小鼠沒有異常行為,且最長不超過24小時,雄性小鼠新產生的精子就會恢復正常,可以成功使雌性小鼠受孕,並且沒有提高流產幾率。
因此,這種sAC抑制劑是使用方便、單次劑量安全、可以迅速起效、效果維持時間足夠,且第二天就可以完全恢復生育能力的避孕藥!
研究人員說:「男性只要在性行為前不久服用,可以在隨後的幾個小時內防止意外懷孕。
這種創新的、靈活的、非激素的藥物代表了一種以前從未出現的避孕概念,它有可能推進兩性之間的平等,並像女性口服避孕藥的出現一樣,徹底改變避孕狀況。
」
▲圖片來源:Giphy
男性避孕方式的研發歷史
人類的避孕歷史已經有5000多年了,但針對男性使用的可靠方法,直到今天也不過才兩種:男用避孕套、輸精管結紮。
而女性有很多種避孕方式,短效避孕藥、宮內節育器、皮埋、輸卵管結紮、女用避孕套、避孕貼……選擇上的不平等會給人一種「女性承擔了更多避孕責任」的感覺。
澎湃新聞在2018年研究了中國家庭避孕情況,發現主要由女方負擔避孕的占比達到了80%,主要是宮內節育器和結紮這兩種方法。
而且2011年以來,每年新增女性結紮手術數量都是男性的8倍以上。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7]
這種情況在世界范圍內都很普遍。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15年全世界女性避孕方法使用率是47.1%,而男性避孕方法使用率隻有10.1%。
為了平衡兩性的付出,除了呼籲男性參與避孕外,還應該研發高效好用的男性避孕方式,讓男性的選項變多,也讓兩性能夠合理地均攤避孕責任。
為了這件事,醫學界可以說是前前後後忙活了幾十年。
1972年,中國就開展了用棉酚做避孕劑的臨床試驗,超過4000名男性參與,有些人接受了長達4年的試驗,結果顯示他們的精子數量的確減少,但10%的受試對象出現了食欲改變、惡心之類的副作用。
後來在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棉酚不能用作避孕藥物。
同期,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也在進行激素類男性避孕藥的試驗。
90年代時,還由世界衛生組織牽頭,在9個國家進行了試驗,證實激素類男性避孕藥確實能夠有效抑制精子水平。
2018年,美國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的團隊啟動了一項招募,參與者將測試一款男性避孕凝膠,將凝膠塗抹在上臂和肩膀上,可以抑制精子數量,效果持續72小時。
2019年,印度聲稱將很快推出世界上第一種上市的註射型男性避孕針。
它叫RISUG,是非激素類避孕藥,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註入男性體內,避孕有效期長達13年。
研究人員稱它已經通過臨床試驗,正在提交印度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
男性避孕科研路上,甚至出現過神奇的「黑科技」。
2021年,德國慕尼黑技術大學畢業生研究出了一款「超聲波睪丸沐浴器」——COSO。
使用者把睪丸放進機器裡,超聲波作用幾分鐘後,就能暫時抑制精子產生。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3]
但即便人類都這麼努力了,我們還是沒能看到可以購買的男性避孕藥,這是為什麼?
男性避孕藥為什麼這麼難?
其實,是有一些原因的。
男性避孕藥客觀上研發難度更大
首先,要抑制精子本身就比抑制卵子難一些。
一般情況下,女性一個月隻產生一個卵細胞,而男性每秒鐘可以產生1500個精子,男性的正常精子濃度不少於1500萬個/毫升,要達到比較好的避孕效果,精子數量應該降低到正常值的10%以下。
雖然卵子的個頭是精子的幾千萬倍,但如果你是一個守門員,隻防住一個大球,肯定比防住幾千萬個到處亂撞的小球要容易一些。
因此男性避孕藥客觀上研發難度更大。
但是,這絕不是男性避孕藥研究比女性避孕藥研究晚了整整50年,並且至今沒有結果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男性避孕藥的成本太高
早在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科學家們就發現了一種叫WIN-18446的藥物,避孕成功率達標,不影響生殖能力,唯一的不足就是一位被試者在喝酒之後感覺眩暈、嘔吐、呼吸困難,於是研究被暫停。
後來的許多研究也成功研發出了可用的男性避孕藥,但也因為會帶來情緒波動、抑鬱、性慾減少、體重增加、痤瘡這些副作用而不了了之。
▲圖片來源:Giphy
很多人看到這裡應該都反應過來了,這些副作用女性吃的避孕藥也可能會有啊!在某些情況下,女性避孕藥甚至有可能引發更嚴重的靜脈血栓、異常子宮出血等等。
為什麼同樣有副作用,市場默認女性可以承擔而男性不可以?再退一萬步說,如果男性吃避孕藥後飲酒會產生副作用,那吃了避孕藥以後不喝酒不就行了,為什麼男性避孕藥還是遲遲得不到上市?
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成本和收益問題。
如果避孕失敗,無論選擇流產還是生育,給女性帶來的影響都會更大,可能造成的身體、精神問題,對時間、金錢的消耗,對事業、生活等的一系列影響,讓避孕藥本身的副作用顯得微不足道,因此女性會更願意服用避孕藥。
但對於男性來說,他們不用親身經歷流產、懷孕和生育,即使避孕失敗,他們也幾乎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於是為了讓他們心甘情願吃避孕藥,避孕藥的副作用就必須被壓到很小很小,研發的標準變得更高,成本遠高於收益。
男性避孕藥缺乏市場,也就得不到藥企的重視和經費支持,上市進一步變得困難。
未來,我們該怎麼做?
也正因此,平衡兩性在避孕、生育上的成本,讓男性也像女性一樣高度重視避孕,或許才是讓男性避孕藥發揮同等作用的關鍵。
否則,即使男性避孕藥已上市,男性使用的積極性可能也不會像女性一樣高。
比如現在已經同時存在的男性結紮和女性結紮手術,雖然男性結紮的手術更簡易,成本更小,傷害更低,卻仍然是女性做結紮手術更多。
如果生理本身的差異無法改變,那麼為了營造更平等的環境,我們或許應該運用外力去彌補差別。
比如做好科普和性教育,兩性互相了解才能互相體諒;比如可以規定手術及休養費用的承擔,規定共同休產假、規定撫養孩子的參與度等等。
或許可以用這種方式增加男性在避孕方面的參與感和危機感,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圖片來源:Giphy
短效避孕藥誕生之初,是性別極為不平等、女性完全獨自承擔懷孕和生育傷害的年代,於是當時研發避孕藥的重心在女性身上,是希望女性能夠將避孕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但如今時過境遷,女性已經有了充足的主動權,甚至還承擔了多餘的責任,我們是時候該考慮解決新的問題了。
況且隨著觀念的進步,男性對於避孕也有了更多的責任心。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2019年對國內男性對男性避孕藥的看法進行了研究,發現76.87%的男性願意服用男性避孕藥。
順便一提,結果還顯示92.41%的女性接受自己的男朋友服用男性避孕藥。
▲圖片來源:參考資料[8]
或許當女性和男性在避孕方式上都有同樣多的選擇時,我們就能合理分配避孕責任,進行更多嘗試,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