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 12 月 1 日,世界艾滋病日
我們在後臺曾收到過很多靈魂提問,其中常見問題之一是:
「既然戴套也有一定的意外懷孕概率,那為什麼還提倡戴?」
長期以來,由於總是被當成計生用品推廣,又與體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保險套受到了很大誤解。
太多人為了「爽」、顯示忠誠,或者對其避孕效果不信任而不戴。
這麼想就錯了。
為什麼要戴套?因為保險套值得推薦的功能,從來不隻是避孕。
不然,它早就已經在短效、長期、皮埋、結紮、宮內節育器種種更「靠譜」的避孕藥具夾攻之下,接近退出歷史舞臺,不可能還在每個便利店的貨架上占據一席之地。
我們可以叫它的另一個名字:保險套。
給每一隻小套套背書的,是被它拯救過的五千萬條人命。
■ DEPTH
套套是怎樣登上歷史舞臺的?
保險套之所以中文叫「避孕」套,因為一開始發明它確實是為了避孕。
用「套」的操作來避孕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早在古埃及就可能誕生了。
千百年來人類都是直接取材,例如魚鰾、羊腸等天然的「套狀物」。
直到 1839 年,人類發明出硫化橡膠,十多年後的 1855 年,我們就有了第一隻男用橡膠保險套。
那是跟自行車內胎差不多厚的玩意兒,非一次性,塗滿滑石粉,用完把液體倒倒,洗洗接著用;有些還需要系帶《用法請自行腦補》。
1813年,動物材質保險套和它的說明書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沒人打心眼兒裡愛戴套。
但總有些時候,必須戴。
20 世紀前期的經濟大蕭條是保險套的第一波推手,因為生孩子更賠錢。
到了二戰期間,各國軍隊性病泛濫,就算想盡辦法消滅性交易也沒用。
僅 1943 年一年,歐洲戰區美軍就新增性病患者 17043 名。
這時,保險套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
套套絕非最有效或體驗最好的避孕手段,但它是唯一能顯著降低幾乎所有性傳播疾病風險的避孕措施。
戴套的習慣在戰後廣為普及,就算 1960 年代有了避孕藥,套套也長期穩居最常用的避孕手段第二名。
但現代保險套真正走上便利店的貨櫃,在西方也不過四五十年的事情。
它之所以能夠進超市,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艾滋病,以及隨之而來的政府和國際組織推廣。
■ DEPTH
一隻小套套,一個大救星
保險套對性病《STI》普遍能夠提供基本的防護作用。
在 2 型單純皰疹高發的地區,在四分之一的性行為中用套,就可以降低女性 92% 的風險;對性工作者的群體研究顯示,用套頻率提高 20% ,淋病的感染率會下降 62% ,生殖道衣原體感染下降 26% ;
當用套率接近百分之百,總的性病感染率會減少超過一半。
另外,保險套也展示了良好的對 HPV 的預防效果。
但套套最大的用武之地還不是這些一般性病,而是艾滋病。
1981 年,艾滋病作為一種新型傳染病首次被報道。
沒過多久,人們就發現它能性傳播,而且保險套對其非常有效。
其實,HIV 通過性傳播的能力遠遠低於通過血液。
性傳播中,最危險的肛交被插入方,感染風險也隻有萬分之 138,陰道性交導致感染的風險更是低於萬分之十。
圖片來源:丁香園論壇
數據來源:參考文獻 [3]
這個暴露風險可能低得有些反直覺。
為什麼?
因為它不是通過實驗,而是根據患者自行報告的統計分析得出來的。
而且,這是單次的概率,如果跟感染者多次進行無保護性愛,風險也會顯著上升。
社會生活中,性行為的發生頻次可比輸血高太多了,因此 HIV 通過性傳播的范圍很廣,基本傳染數《R0》在非洲有些國家可以大到 4.5 ——一個感染者平均傳染四個半健康人。
所以,性傳播在全球造成了 HIV 感染者中的大多數《約占總數的 80%》。
「單次接觸」有很多變量,如性愛時長、基礎疾病、感染者的病毒載量、粘膜破損等。
比如說,雙方一旦出現皮膚或黏膜破損,風險會立刻升高。
而保險套既能隔絕體液中的病毒,又能防止蹭破,對於防艾來說簡直不要更理想了。
■ DEPTH
使用保險套
就是在讓世界變得更好
除開禁欲《難以實現》,沒有能百分之百地事前預防艾滋病性傳播的手段。
但現有的很多手段都能顯著降低風險,有重大公共衛生意義。
要降低 HIV 在人群中的性傳播風險,主要有四個方法:
——割包皮
——戴套
——HIV 感染者及時進行抗病毒治療
《根據 U=U 原則,感染者若通過抗病毒治療,體內持續檢測不到病毒,也可以認為沒有性傳播病毒的能力。
這一原理經過了科學性檢驗,並獲得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的認可》
——暴露前預防《PrEP 藥物》
暴露前預防是在高危性行為發生之前,使用 PrEP 藥物進行預防,成功率超過 90% 。
割包皮,根據烏幹達的試驗、南非和肯尼亞的流調數據,也能降低近 60% 的異性性交暴露風險。
而保險套,對於性行為總體而言,防止 HIV 感染的成功率超過 80% ,正確使用更能達到 98%~99% 。
這四種方法中,最便宜簡便的真就是成本幾毛錢的小套套。
不大力推廣它還能咋辦?
從 80 年代起,歐美各國不但鼓勵廠家打防病口徑的廣告、往全民級商超鋪貨,還將巨量保險套作為國際援助品送到世界各地,讓全球套套銷量連續十年飛速增長。
不過謠言總是伴隨著科學而至。
就算在「保險套防艾」這種研究了三十年、結論確鑿的領域,也長期徘徊著幾個老謠:
■ DEPTH
謠言 1 保險套上有殺精劑,能破壞女性陰道的自我保護屏障,反而升高 HIV 感染風險
真相是,大部分保險套都不含殺精劑,含這個成分的必須在包裝上標出。
不過確有研究顯示,殺精劑壬苯醇醚-9《Nonoxynol-9》可能影響女性陰道的自我保護。
而往保險套上使用非常規的潤滑劑《如凡士林》、催情劑、殺精劑等,可能會使乳膠變脆弱,增加破套風險。
購買和使用時,大家可以注意一下。
■ DEPTH
謠言 2 保險套非常容易破 / 脫落,因而沒有什麼效果
很多文章會引用一個數據:即便用了保險套,女子意外懷孕的概率也高達 2% 。
這個數字沒錯,但它不是「一次」的概率,而是「一年」的概率。
研究者找了很多有規律性生活並且自稱每次都使用保險套的女性,持續跟蹤一年,發現她們意外懷孕的頻率是 2% 。
這種統計方式已經把所有的可能性——包括破套、掉套、不正確使用,乃至摘套和高估戴套次數都考慮進去了。
也就是說,現實中,一百個戴套的女生穩定「啪啪」一年,也隻有兩個可能意外懷孕。
做個除法來看,戴套的單次意外風險不超過萬分之幾。
套套避孕和防 HIV 原理相同,都靠「擋」。
合格的保險套在沒有過期、型號合適、正確使用的前提下,破裂與掉落的概率極低。
■ DEPTH
謠言 3 乳膠材質的孔洞大於 HIV 病毒的尺寸,病毒能透過來
很多人做過實驗,發現即便是 HIV 、乙肝等比乳膠孔洞更小的病毒,也透不過保險套。
乳膠的孔雖然比病毒大,但比水分子團小。
病毒自己不長腿,是隨液體跨越屏障的,液體過不去,病毒自然也過不去。
如果乳膠過敏,丁腈、聚氨酯和聚異戊二烯的套套效果也差不多。
隻有動物纖維保險套《比較少見》可能擋不住 HIV 。
另外,所謂「液體保險套」其實是一種用於女性陰道的殺精凝膠,雖然有一定除菌效果,但無法提供常規套套的物理防護,也無證據證明它能擋住艾滋病和性病。
一些文章會說「保險套」與「保險套」是不同的,前者隻能避孕,「保險套」才能防病。
這是徹頭徹尾的胡說八道,國家標準上兩者完全是一回事。
在聊起避孕話題的文章中,我們總會收到過各種跟「戴不戴」有關的問題——吃了短效 / 長效 / 做了皮埋、安全期、已經結紮 / 上環、肛 / 口 / 皮膚、兩人都是第一次……
現在統一回復:只要對方是人,那就戴;除非夫妻或固定性伴之間,經過傳染病排查,知根知底。
僅自己使用的性物品可自便。
因為套套的主要優勢點本來就不是避孕,而是安全。
即便都是第一次,也可能有非性病通過性行為傳播,如乙肝。
當謠言被科學各個擊破,還有什麼理由不戴套嗎?
但世界比我們想象得復雜。
■ DEPTH
未來:
一個對保險套感到疲勞的世界?
中國人認識保險套的步伐,比西方社會慢了半拍。
在中國,整個 20 世紀,保險套都被當成計生用品由國家發放,幾乎不能合法零售,產量也不大。
這種國家經營直到 1999 年才正式取消,保險套由市場推著,慢慢走進千家萬戶。
就在十多年前,中國頂尖高校的大學生們還在抵制保險套進校園。
直到 2015 年,中國適齡人口的保險套使用率仍然隻有 4.9% ,但套套市場規模在逐年上升,被越來越多的國人認識、接納。
與此同時,西方很多國家面臨的問題是:大家對保險套膩了。
HIV 感染的全球增速從 1995 年左右開始放緩,保險套也就像疫情過後的口罩一樣,開始被人嫌棄。
廠商也不再繼續打「防病」牌,轉而開始主打新潮和有趣的品牌形象。
這種趨勢在與男性發生關系的男性中尤為突出,並且可能跟這個群體 HIV 感染率的逆勢上升存在相關性。
輕視什麼,都別輕視套套的作用。
套套拯救過多少條性命?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會宣稱,從 1980 年代起,保險套在全球避免了 5000 萬例 HIV 感染——這個數字或許還是低估。
例如泰國政府從 1991 年起全國推廣保險套,打那以後,性病感染下降了 95% 以上。
性病與艾滋病同為性傳播疾病,可以推知,該國的艾滋病也應該跟著大大減少。
泰國前總理他信·西那瓦《Thaksin Shinawatra》在一次國際會議上稱,從 1991 年到 2003 年,保險套推廣計劃已在泰國預防了超過 500 萬例艾滋病毒感染。
這還隻是一個國家。
下次再在超市貨架上見到這個功德無量的小東西,對它表示敬意最好的方式就是:
記得戴。
拓展閱讀
合作專家 陳韻
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碩士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艾中心前項目官員
科學審核 林逸驍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 醫師
策劃徐子銘
監制feidi
封面圖來源 YouTube
參考文獻
[1]Hatcher,Robert Anthony; M.D,Anita L. Nelson (2007). Contraceptive Technology. Ardent Media. pp. 297–311. ISBN 978159708001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09-18.
[2]Wilkinson,David,et al. “Nonoxynol-9 spermicide for prevention of vaginally acquired HIV and other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ncluding more than 5000 women.”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10 (2002): 613-617.
[3]Patel,Pragna,et al. “Estimating per-act HIV transmission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IDS (London,England) 28.10 (2014): 1509.
[4]Holmes,King K.,Ruth Levine,and Marcia Weaver. “Effectiveness of condoms in prevent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82 (2004): 454-461.
[6]Winer,Rachel L.,et al. “Condom use and the risk of genit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25 (2006): 2645-2654.
[7]https://labblog.uofmhealth.org/rounds/how-scientists-quantify-intensity-of-an-outbreak-like-covid-19
[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6%9C%AC%E4%BC%A0%E6%9F%93%E6%95%B0
[9]張北川,李秀芳,史同新,等. 對中國男同/雙性愛者人口數量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的初步估測[J]. 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2,8(4): 197-199.
[10]http://bbs.tianya.cn/post-free-1058401-1.shtml
[11]Adam,Barry D.,et al. “AIDS optimism,condom fatigue,or self‐esteem? Explaining unsafe sex among gay and bisexual men.”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42.3 (2005): 238-248.
[12]Macapagal,Kathryn,et al. “HIV prevention fatigue and HIV treatment optimism among 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IDS Education and Prevention 29.4 (2017): 289-301.
[13]https://www.who.int/mediacentre/multimedia/podcasts/2009/hiv_condoms_20090325/en/
[14]https://www.unaids.org/en/resources/presscentre/pressreleaseandstatementarchive/2016/february/20160212_condoms#:~:text=An%20estimated%2050%20million%20HIV,has%20slowed%20in%20recent%20years.
[15]Pinkerton,Steven D.,and Paul R. Abramson. “Effectiveness of condoms in preventing HIV transmission.”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44.9 (1997): 1303-1312.
[16]Carey,Ronald F.,et al. “Effectiveness of latex condoms as a barrier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zed particles under conditions of simulated use.”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19.4 (1992): 230-234.
[17]Davis,Karen R.,and Susan C. Weller. “The effectiveness of condoms in reducing heterosexual transmission of HIV.”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 (1999): 272-279.
[18]Weller,Susan C. “A meta-analysis of condom effectiveness in reducing sexually transmitted HIV.”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36.12 (1993): 1635-1644.
[19]Van Damme,Lut,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L-1492,a nonoxynol-9 vaginal gel,on HIV-1 transmission in female sex worker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360.9338 (2002): 971-977.
[20]Collier,Aine (2007). The Humble Little Condom: A History. Amherst,NY: Prometheus Books. ISBN 978-1-59102-556-6.
[21]Youssef,H (1 April 1993). “The history of the condom”.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86 (4): 226–228. PMC 1293956. PMID 7802734.
[22]Markus J. Steiner,Ph.D.,and Willard Cates,Jr.,M.D.,M.P.H. Condoms and Sexually-Transmitted Infections N Engl J Med 2006; 354:2642-2643
*若無特殊說明,本文中「保險套」均指男用保險套。
女用保險套在避孕、防病、防脫落方面的性能很可能優於男性保險套,但需要一定放置技巧,本文不做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