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戰爭史#
1870年~1871年,普魯士擊敗法國,德國實現統一,還得到了巨額的戰爭賠款。
但是,德國在歐陸的稱霸損害了英國的利益,使得英國非常惱火。
法國在英國的全力支持下,成為了德國最強有力的敵國。
俄國經過精密的利益計算後,決定先放下克裡米亞戰爭中與英國和法國的舊恨,組成三國組簽訂協約,俗稱『協約國』。
德國和奧匈、意大利也擱置了領土糾紛,組成三國同盟,俗稱『同盟國』。
兩大陣營大足火藥味的對壘,熏遍歐洲,熏遍全世界。
普法戰爭中普軍總參謀長老毛奇警告說:
我們在半年之中用劍贏得的東西,必須在今後半個世紀中用劍來捍衛。
美國派駐歐洲的外交顧問愛德華.豪斯上校說:
形勢極不正常,軍國主義猖獗。
……隻需要星星之火,就會闖下滔天大禍。
闖下滔天大禍的人是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普用勃朗寧手槍打死了斐迪南大公夫婦。
奧匈帝國本來人丁就不旺,斐迪南一死,帝國的未來似乎變得有些渺茫。
德國見機會來了,趁機跳出來支持奧匈帝國的好戰派向塞爾維亞宣戰。
奧軍隨即炮轟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同一天,俄國在與奧匈接壤的邊境實行動員。
在那個科技尚不發達的年代,動員即意味著戰爭。
德國一邊警告俄國,一邊備戰。
1914年8月1日,德國向俄國宣戰,當天夜裡德軍侵犯盧森堡。
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
8月4日,英國因德國進入比利時,破壞了比利時的中立,宣佈參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爆發。
史裡芬計劃的戰略戰術
馬恩河戰役的重要戰略意義,在於它粉碎了德軍速決戰,宣告了史裡芬計劃破產。
一、史裡芬計劃的產生
史裡芬計劃是由德軍參謀總長老毛奇、瓦德西(曾任侵華八國聯軍統帥)和史裡芬經過幾十年的反復討論修改制定的,其戰略理論是『速決戰』。
德國的軍事思想體系,主要來源於拿破侖戰爭時的經驗,拿破侖以機動靈活和崇尚進攻,橫掃歐陸各國,曾一度造就了戰無不勝的奇跡。
自普法戰爭後,德法兩國皆視彼國為仇敵國,互相防范得非常嚴密。
法國在其東北邊境設有重兵。
德國軍隊想要通過邊境直入法國,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法國的東北部和德國的西北部的接壤中間夾著比利時。
這個時候比利時的位置就顯得極有重要的戰略性。
史裡芬計劃的要點是繞道比利時的法比邊境,從比利時攻入法國。
二、史裡芬計劃內容
史裡芬計劃戰術上,為避免德軍東西兩線同時作戰,用閃電戰以4~6周的時間擊敗法國,以梅斯為中心,分左右兩翼。
左翼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防守法軍主力。
右翼通過盧森堡、比利時迂回向東,和德軍左翼對法軍主力形成鉗形攻勢,一舉殲滅法軍主力。
然後東進和奧軍閃擊俄國一戰得勝。
戰略上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集中精兵用6周時間閃擊法國。
第二階段利用俄國軍隊尚未動員,打個短時間差擊潰俄國。
但這個時間差沒有考慮6周內能否擊敗法國。
俄國軍隊動員的速度。
這種以時間換空間,再以空間對空間的變數。
其中這個冒險計劃還得有兩個前提。
第一,英周不會立刻參戰。
第二,俄軍短時間內不能完全調動起來,同時還得比利時不堪一擊。
然而,假想是夢,不一定可以成真的。
大戰爆發後,戰事並沒有按照史裡芬計劃發展。
史裡芬計劃裡的所有假設全部破滅。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由於英國宣佈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爆發。
德軍總參謀長小毛奇說:
歐洲在進入一場將決定今後數百年歷史進程的戰鬥。
戰爭消息傳到巴黎,渴望復仇的法國軍人,穿著紅褲子,寬下擺,紐扣在兩邊的深藍色軍裝,穿過巴黎街道,與圍觀市民引吭高歌,跟著市民一起歡呼。
激情浪漫的法國軍民們,把開戰日變成了狂歡節。
德軍右翼遭到了比利時軍人的頑強抵抗。
國王阿爾貝將4萬精銳佈防在列日要塞。
司令熱拉爾.勤芒將軍是一位重榮譽的軍人,堅決拒絕德軍勸降。
隨即德軍對要塞炮臺發起一次又一次地瘋狂進攻,要塞炮臺也誓死猛烈還擊。
炮臺前德軍屍體堆積如山,德軍又動用新式武器齊柏林飛艇,對列日要塞進行狂轟濫炸,也未能取得預期的成效。
10天激烈的戰鬥,雙方死傷都很慘烈。
然,德軍卻毫無進展。
德軍又再調動用4門口徑達420毫米的巨型攻城榴彈炮『大貝爾塔』,對列日要塞炮臺進行反復轟擊。
戰場上血肉橫飛,各炮臺相繼被摧毀。
列日要塞12座炮臺被摧毀了11座,隻有勒芒據守的炮臺決不投降,繼續戰鬥。
當要塞最後一個炮臺被炸毀後,德軍步兵沖向陣地時,看到遍燒焦的屍體和殘破的槍炮,場景實在是慘不忍睹。
勒芒沒有炸死,等他蘇醒後,向德軍指揮官馮.埃米希交出佩劍時說:『我是在喪失知覺後被俘,請您務必在報告中說明這一點』馮.埃米希給勒芒以軍人的尊重:『您的軍人榮譽並未受到任何損失,請您保留佩劍』德軍攻進佈魯塞爾,比利時淪陷。
法軍的幾個主力集團軍按戰前『第17號計劃』向德軍主力左翼軍發起攻擊。
而法軍的進攻完全是一場災難,他們穿著儀仗隊般漂亮的軍裝,成排的列出閱兵式的陣容整齊地向前沖。
一位英國軍官在回憶中說:
每當法國步兵前進,整個戰線就立即被彈片所覆蓋,倒黴的士兵像野兔般地被打翻。
他們都很勇敢,不斷冒著可怕的炮火沖鋒前進,但毫無用處。
沒有一人能在向他們集中射擊的炮火中活下來。
軍官們都是傑出的。
他們走在部隊前面大約21米,就像閱兵行進那樣安詳。
但是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看見一個人能前進50米以上而不被打翻的。
戴亭樂多年後回憶道:
我在那個時刻知道了,在這個世界上,勇氣永遠戰勝不了炮火。
如此法軍被打得焦頭爛額停止進攻了。
戰爭轉向,輪到德軍進攻。
德軍撕碎法軍防線向巴黎挺進。
正在巴黎危難時刻,德軍產生了誤叛。
德軍以為法軍已經被擊潰,恰好此時德軍東線告急急需增援。
於是,小毛奇將『史裡芬計劃』臨時作了修改。
抽調西線右翼軍隊派往東普魯士增援東線。
自此德軍的命運開始發生逆轉。
霞飛:『先生們,讓我們在馬恩河戰鬥吧』
一戰時期,有句平淡的名言:
先生們,讓我們在馬恩河戰鬥吧。
約瑟夫.雅克.塞澤爾.霞飛
當留在馬恩河北岸的德軍側翼與法軍激戰時,德軍克魯克才意識到法軍反攻了。
法軍第7師為了增援第6集團軍,巴黎警察在各個街區將出租車叫停,組成一支『摩托化縱隊』,冒著德軍的炮火,隻用兩個來回,就把第7師整軍送上戰場。
而這次大規模出租車運兵成為20世紀現代化戰爭的一次先驅式案例。
最慘烈的戰鬥在聖貢沼澤地區。
法軍第9集團軍被德軍兩個集團軍猛攻,雙方士兵在各個村莊激烈交火。
德軍發起大規模白刃進攻,法軍的炮兵以猛烈的炮火全力轟擊德軍步兵的密集隊伍,在炮火面前,血肉之軀實在是不堪一擊。
德軍成行成堆地倒在法軍的猛烈打擊中。
克魯克終於停止進攻,轉入撤退,隨即德軍全面撤退。
馬恩河戰役法軍挺住了。
以德軍『史裡芬計劃』破產,協約國勝利告終。
由於『史裡芬計劃』的破產,德軍被拖入了長期消耗戰的泥潭。
當全世界都深信德軍很快占領巴黎,取得勝利時。
協約國軍隊竟然在馬恩河轉敗為勝。
法國人將馬恩河戰役稱為『馬恩河奇跡』。
『史裡芬計劃』的失敗,及對後世的影響
『史裡芬計劃』可謂是一戰戰前計劃的經典之作,在現代戰爭史上,還沒有哪個戰前計劃可以和『史裡芬計劃』媲美。
它不僅主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總格局,而且還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制定戰前計劃的參照資料。
但是,再完美的計劃也不如戰場上的變化來得實在。
由於『史裡芬計劃』不是從戰爭實際出發,憑主觀設想速決戰,按『史裡芬計劃』德軍要在一個星期內通過比利時,結果用了18天,並付出了4萬多的傷亡,法比邊境的戰爭中『史裡芬計劃』就遭遇到了嚴重挫折。
在政治上,『史裡芬計劃』侵略比利時破壞了比利時的中立國,破壞了國際法,導致英國找到了參戰的借口。
這不得不迫使小毛奇擔心東普魯士西線左翼的安全,被動修改。
然而,『史裡芬計劃』的精妙恰好是這兩處的大膽設計。
如果戰爭果然是按『史裡芬計劃』打贏了的話,那麼這兩處就會成為『史裡芬計劃』的大手筆。
小毛奇沒有勇氣拋棄『史裡芬計劃』的原計劃,又不敢完全執行使用原計劃,到了大戰爆發時,法軍開始的慘敗『史裡芬計劃』戲劇性的被小毛奇修改了,從而使得法軍沒有掉進『史裡芬計劃』的陷阱,反倒使得德軍自己在戰略戰術上陷入戰壕戰的深淵。
戰爭有其殘酷性,有其破壞性,但也有其魅力,而它的魅力就在於它的多變性。
就在全世界都以為法國,將面臨滅頂之災之際,法國卻意外地在馬恩河轉敗為勝,法國人自己也覺得神奇。
法國人自己將馬恩河戰役,稱為『馬恩河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