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出現的大蝸牛,國內不讓碰,而美國曾當軍糧,為什麼?

最近,中國廣東、深圳等地雨水比較多,大雨過後,在小區綠化帶、樹林裡等地方,就會看到拳頭大小的蝸牛,如果外地人第一次來廣東,看到這樣的大家夥,沒幾個人不退避三舍。

喜歡吃田螺的人可能會說,這麼大的蝸牛,肯定味道不錯,勸你趕緊斷了這種念想,臺灣金蘭醬油董事長鐘秋桂,曾用一家五口人性命的代價告訴我們,這個蝸牛吃不得,但是為何美國曾經還它當軍糧?

這大蝸牛什麼來歷?這種蝸牛叫非洲大蝸牛,學名褐雲瑪瑙螺,它們曾經生活在非洲,由於其個頭比較大,在糧食短缺的20世紀30年代,被引入中國福建、臺灣等地區當做食物,結果它們趁『主人』不在家,逃到大自然,在中國它們沒有天敵,很快便發展壯大,成為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可更糟糕的是,不僅非洲大蝸牛充當食物的美好願望破滅了,代價也非常嚴重。

雨後出現的大蝸牛,國內不讓碰,而美國曾當軍糧,為什麼?

1985年,臺灣金蘭醬油董事長鐘秋桂去日本旅遊時,看到日本在餐桌上一道菜,是用非洲大蝸牛做成的,當時日本專家告訴他,這種大蝸牛可以補身體,還能預防疾病,由於此前鐘秋桂並不了解非洲大蝸牛,因此,他從日本帶回幾隻活體非洲大蝸牛,在自家別墅內開始飼養,並像生魚片一樣食用,糟糕的是,他們並沒有感受到蝸牛的大補效果,反而全家人開始出現發熱、頭痛、惡心等症狀,然後緊急送到醫院,可惜的是,沒過多久,一家三代5人全部醫治無效死亡。

鐘秋桂一家5人的死,顯然與非洲大蝸牛有直接關系,不過並不是因為非洲大蝸牛有毒,而是它們太臟了。

非洲大蝸牛生活在野外,它們粘液或者糞便裡,攜帶了大量的寄生蟲和病原菌,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這種蟲會引發腦膜和腦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病情嚴重可致死或致殘。

根據文獻數據顯示,在廣州,非洲大蝸牛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隻。

對於一般的蝸牛來說,它們主要以農作物為食,在菜園裡吃點菜葉,人們有無數種辦法消滅它們,然而非洲大蝸牛可就不一樣了,它們『餓急了』連石灰墻都吃,破壞力非常大。

在美國佛羅裡達州,曾經遭遇過非洲大蝸牛泛濫危機,一群大蝸牛破壞掉500種植物,當時瘋狂到只要看綠色就吃,甚至有些墻都被它們咬成篩子。

非洲大蝸牛為什麼要吃不容易消化的墻呢?

實際上,這主要是為了補鈣,非洲大蝸牛有個非常大而堅硬的外殼,這個外殼相當於它們的防彈衣,為了讓防彈衣持續保持硬度,它們必須要定期補充鈣質,由於土壤中的鈣含量有限,所以房子中的石灰石成為它們補充鈣的途徑。

甚至,如果墻中沒有鈣的話,它們會吃掉同伴的外殼,可謂是瘋狂。

如果兩隻非洲大蝸牛相遇,它們是通過武力方式來確定性別,誰贏了誰當雄性,因為它們的交配過程非常兇險,雌性說不定在交配過程中會被對方刺傷,甚至刺死。

而非洲大蝸牛的交配過程之所以這麼兇險,就是因為雄性體內有種『戀矢』(lovedart)的器官,這是一種結晶碳化鈣組成的小刺,在這種小刺上,有很多激素,能夠讓對方接受到更多精子,但前提是,要刺進對方體內。

▲不同蝸牛的戀矢可是蝸牛行動遲緩,這些尖銳的小刺一旦不小心刺到心臟或者大腦時,就會存在喪命的可能性。

這就是,為什麼雙方交配前要開展一次博弈,博弈成功就可以充當雄性,一旦確定了性別,它們將會開展數小時的翻雲覆雨。

不過,在非洲有些地方,確實把非洲大蝸牛當成一種食物,不過他們也是在充分加熱熟透的情況下,才敢食用。

美軍曾經還做過一項研究,將非洲大蝸牛肉作為一種活肉儲備,畢竟它們體格大,生長迅速,營養還豐富。

寫在最後雖然,通過加熱確實可以將非洲大蝸牛體內寄生蟲殺死,但是如果處理不徹底,仍然存在很大風險,所以看見非洲大蝸牛不要去碰,特別教育好小孩子。

更不要因為好奇,捕捉大蝸牛當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