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化名》今年26歲,前段時間她到醫院體檢,在做婦科檢查時,卻被醫生問到『有無性經驗』。
雖感覺疑惑,但小月仍如實表示,自己不曾與男性發生過關系。
醫生確認後,告知小月說『這項檢查沒辦法做,會破壞處女膜』。
小月難以置信,再三確認,醫生還是拒絕為她做檢查,理由是怕被追責!
最終,小月隻能跳過這項檢查。
2020年,也有患者因『處女膜』而三次被拒絕手術。
這位子宮息肉患者最終輾轉三家醫院,更換5位醫生,才順利完成手術。
此前醫生拒絕的原因,也是因為害怕損傷處女膜,承擔責任。
看到這,相信很多人跟九叔一樣,忍不住發出疑問:難道那層膜比健康還重要嗎?連手術都不做了?
一、處女膜,天生就是破的
近些年,因『破壞處女膜』而引發的醫療糾紛時有出現,而在這些醫療糾紛中,判定醫生勝訴的寥寥無幾。
因此,在面對可能會損傷患者處女膜的手術或檢查中,醫生總是變得格外警惕。
從這個角度來說,醫生也是『處女膜文化』的受害者。
長久以來,『處女膜文化』一直在綁架著女孩們,許多男性認為處女膜是處女的象征,第一次經歷是『破處』,『落紅』成了判斷的標準,一個女孩若沒有了處女膜,她就『不幹凈』……
這層膜甚至引發了不少糾紛,『女大學生看病時處女膜被捅破,向醫院進行索賠』『因怕承擔處女膜破裂後果,醫生拒絕手術』,更有醫生發帖稱『院方造成患者處女膜破裂,要承擔精神賠償』。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層膜天生就是破的。
臨床上,處女膜的真正叫法為『尿道瓣』『陰道瓣』,系女性尿生殖前庭和陰道交界底壁處的一層橫行粘膜褶,主要用來保護陰道內部。
處女膜的形狀因人而異,可以是傘形、半月形、環形、唇形、篩形,絕大多數女性有這一層薄薄的膜,極少數女性天生就沒有。
這層膜並非封閉的,它本身就是『破』的,擁有形態各異的孔洞,方便經血流出。
而許多人所追求的完整沒有洞的處女膜,實際上是一種病態,臨床上被稱為『閉鎖』,是導致女性痛經的原因之一。
日常生活中,這層薄薄的處女膜有破裂的可能,原因可能是初次發生性行為、進行騎車、騎馬、劈叉、繁重的體力勞動等運動。
二、修復手術,真的沒有必要
不少女性會因社會目光而去追求處女膜的完整性,國內也隨處可見處女膜修復手術的廣告。
處女膜真的有修復的必要嗎?
處女膜修復手術,系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後,醫生用剪刀將破裂的處女膜修剪整齊,再用可吸收縫合線或尼龍線進行縫合,使破裂的膜上留有僅能通過一指的小孔。
若處女膜破裂嚴重,則要取患者的一部分粘膜,再造一個。
這項手術相對簡單,一般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但手術無論大小,都存在一定的風險。
首先,這項手術的部位較特殊,容易被分泌物、糞便尿液等污染,術後感染的風險高,可能產生術後並發症。
其次,因為正規醫院進行這類手術時都需要實名制,很多女性擔心被人發現,會選擇私人診所甚至黑診所,一旦手術過程中操作不規范,感染率更高,甚至有導致不孕不育的風險。
三、關於女性,這些認知也是錯的
生活中,關於女性的錯誤認知不隻是『處女膜』這一點,以下兩點我們也要正確認識。
1、婦科炎症 ≠ 私生活豐富
將婦科炎症與私生活豐富劃上等號,完全是一種偏見。
婦科炎症是發生在女性生殖系統的炎症性疾病,包括陰道炎、宮頸炎、子宮內膜炎等等。
該病的發生與性生活有一定關系,但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同樣可能產生婦科炎症相關問題,比如不注意衛生、菌群失衡、自身免疫力低下、擅自用藥等,這些因素都可導致女性生殖系統感染,引發不同程度的炎症疾病。
2、衛生棉條會破壞那層膜?
目前,衛生棉條沒有得到許多國人的肯定,甚至男朋友還會介意女方使用衛生棉條,隻因它可能『捅破』處女膜。
其實上文對處女膜的解釋已經夠多了,處女膜本身就是有洞的,又何來被衛生棉條『捅破』之說?另外,處女膜上的孔直徑通常為1.9cm,衛生棉條的直徑不超過1.5cm,理論上只要正確使用,衛生棉條不足以破壞這層膜。
盡管如今醫學發達,思想也逐步開放,但『處女膜文化』仍是禁錮女性的枷鎖。
實際上,這層薄薄的膜在女性成年後幾乎毫無作用,女性的價值,怎能被這小小的處女膜定義呢?情侶之間的感情,又需要這層膜來證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