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重建有助乳腺癌患者重拾自信 專家希望醫生提升手術技能。

中新網上海12月6日電 (記者 陳靜)在過去的10年裡,隨著早診早治理念不斷深入人心,醫療技術的不斷提升,中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大幅提高。

但是,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乳房的缺失不單單是身體的殘缺,也是難以彌補的心理創傷。

目前,中國女性乳腺癌新發人數眾多,而乳房重建比例整體偏低。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吳炅教授6日接受采訪時呼籲:『外科醫生應在為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前,主動告知乳房重建的時機與方法,讓患者充分知曉擁有乳房重建的選項,同時參與該流程的決策,充分了解重建的過程、手術並發症、遠期風險和效果』

記者了解到,此前,在上海舉辦的2022年『粉紅綻放日』乳腺癌術後乳房重建公益健康宣傳活動以『請告訴她』為主題,呼籲科學普及乳房重建理念,希望各方給予乳腺癌患者更多支持,為每一位乳腺癌患者提供多一種選擇。

由青年女導演黃驥執導的公益微電影『粉紅來信』上映,關注乳房重建。

據悉,『粉紅來信』以平行時空的敘事手法,講述了女主人公在乳房重建後,通過『粉紅來信』與處於低谷時期的自己展開了跨越時空的對話,充分展現了乳腺癌患者面臨乳房切除時的迷茫、無助和心酸。

影片中,在醫生耐心告知和家人溫情支持下,主人公重拾自信與希望,在新生中綻放光彩。

記者了解到,不久前發佈的『乳腺腫瘤整形與乳房重建專家共識(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版『共識』)增加了患者在術前獲曉乳房重建知情權的內容。

當下,在乳腺癌患者中有不少人需要接受乳房切除術治療。

雖然近年來,乳房重建的手術重建率有了不小的提升,但整體比例仍偏低。

吳炅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究其原因,首先是公眾對乳腺癌的恐懼,希望手術越徹底越好。

她們會擔心重建手術會影響後續的治療開展;其次,乳腺癌的早篩、早診率仍需提高。

但事實上,仍有很多乳腺癌患者在術前並不知道乳房重建這一選項,從而錯失了重建的最佳時機。

吳炅教授直言,乳腺癌診療,乳房重建、整形保乳,都需要多學科專家的共同努力。

乳房重建不僅涉及乳腺外科,還包括整形外科,醫生開展乳房重建手術前,需要經過系統培訓。

『醫生能力提升了,才能滿足患者需求』吳炅希望,『促進醫生群體的內部交流,鼓勵更多的醫生進入乳房重建領域,尊重乳腺癌患者的選擇』他坦言,自己也在不斷獲取新知,提升技能。

在采訪中,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吳克瑾教授亦呼籲、倡導乳腺腫瘤外科醫生不斷提升乳房重建的手術技能,以為不同患者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乳房重建方式。

她指出,各醫院還應不斷開展各類乳房重建技術的手術演示,通過系統培訓,使更多的乳腺外科醫生熟悉並掌握乳房重建及腫瘤整形外科技術,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吳炅透露,今後,會組織行業專家下沉演示手術,圍繞具體病例,開展示范。

同時,他希望乳腺外科、腫瘤外科和整形外科深入合作,並希望探索培養體系,讓不同專業的醫生在同一個平臺上得到高水平的培訓。

作為新版『共識』的牽頭人,吳炅教授介紹,新版『共識』還增加了『個案管理』的內容,在乳房重建手術後,應該告訴患者如何選擇塑形胸衣、術後的運動禁忌等相關內容。

據悉,今年是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發起『粉紅綻放日』的第三年,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粉紅綻放』項目總負責人胡寧寧表示:『在相關各方的支持下,該基金會啟動了關注乳房重建的公益活動,活動搭建了乳房重建的科普和推廣平臺』胡寧寧表示,希望更多基層醫療機構普及相關術式,使乳房重建真正成為更多乳腺癌患者的一種選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