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之夜,躺在床上的魯迅卻淚流不止,此後不碰發妻,禁欲20年。

1936年10月19日,偉大的民主革命家、中國現代思想先驅魯迅因病離開了人世,年僅54歲,在他離世後,社會上許多人士紛紛致以哀悼,妻子許廣平也為其守靈。

其實,在遙遠的北京,有一位女性也在默默為魯迅守靈七天七夜,這位女性叫朱安,是魯迅從26歲完婚,至死都沒有離婚的妻子。

而關於他們兩人的故事,其實很少有人知道,人們記住的大多是許廣平而不是朱安這個原配。

而這也不是誰的過錯,真要論對錯的話,隻能說是舊社會的錯。

遲遲訂婚、始終拒絕

1881年9月25日,浙江紹興周家夫人生出了一位男嬰,這個男嬰就是後來的魯迅,隻不過此時的魯迅叫周樟壽。

從小魯迅就非常有才華,中國的傳統知識他都習得,年僅11歲就進入到了三味書屋學習,也是在這裡,他認識到了我們課本上經常聽到的『閏土』。

閏土是周家一位長工的兒子,小的時候閏土就已經很懂事,他大膽、敢冒險,這給自小懂事孝順的魯迅帶來巨大的沖擊,在他的帶領下,魯迅也開始有叛逆的思想。

洞房之夜,躺在床上的魯迅卻淚流不止,此後不碰發妻,禁欲20年。

閏土教給魯迅敢於冒險的精神,但後來閏土卻在舊社會的壓迫下變得麻木,這也是魯迅後來見到閏土一口一個『老爺』時無法接受的原因。

1893年,周家發生了一件影響很大的事情,魯迅的祖父因故被捕入獄,魯迅的父親為了將祖父贖出來動用了家裡很多積蓄,變賣了許多田地,最終卻沒能留住祖父的性命,此後,魯迅的父親也開始生病,周家從此一蹶不振。

在魯迅的文章裡,我們總有印象,魯迅學習醫術的原因就是從小自己的父親被庸醫醫死。

其實,那時候魯迅經常去藥店買藥,因為周家的事情沒少遭到周邊人的白眼,這也讓魯迅初步接觸到了世態炎涼、人間冷暖,也是從這裡開始,魯迅改名周樹人。

父親死後,家裡的事情基本上交給母親周老太太打理,身為周家長子,魯迅的婚事被提上日程。

隻是此時的魯迅知識見長,接觸到了外界的許多先進思想,他反對舊文化舊社會,反對封建思想,因此一直拒絕家裡包辦婚姻。

但封建禮教並不是魯迅一個滿腹熱血的青年可以拒絕的,在周家老太與朱家的商量下,朱安成了魯迅的未婚妻。

這些事其實魯迅並不知道,而周家人也沒想得到魯迅的同意,畢竟當時,魯迅為了逃避婚姻,選擇前往日本留學。

與朱安的訂婚是在1901年,而魯迅離開家裡前往日本是在1902年,此後朱安一直在朱家待嫁,而魯迅則一直在外求學,從1902年到1906年,期間魯迅回過兩次家,但均沒有完婚。

在第二次回家時,魯迅告訴母親,要完婚有一項要求,就是要朱安放腳,進學堂讀書。

對書香門第、思想保守的朱家來說,這著實嚇了他們一大跳,但同時這也給這段婚事蒙上不幸的陰影。

1906年7月6日,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魯迅最終迎來了與朱安的婚事。

洞房花燭夜獨坐床邊

其實魯迅是被騙回家完婚的,在日本的時候,他收到一封電報,上書:母病速歸。

孝順的魯迅擔心母親出現什麼意外,便馬不停蹄地趕回家中。

但在到周家大宅的時候,他發現家裡正張燈結彩,大大的喜字格外的刺眼,魯迅知道,這一次隻怕是躲不過去了。

果然,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魯迅隻能服從。

周家的老人們擔心魯迅會做出偏激的事情,便在一旁勸誡他,但令人意外的是,魯迅沒有多說什麼多做什麼,司儀讓他幹嘛他就幹嘛。

這是一場完全舊的繁瑣儀式進行的婚姻,魯迅裝了一條假辮子,從頭到腳都是舊式新郎禮服。

看著紅花轎的到來,此時的魯迅還有最後的希望,只要轎子上下來的人不是裹足的,他都能接受。

但嘲諷的是,從花轎下來時,由於轎子太高,朱安沒能踩到地面,鞋子掉了出來,露出了一隻裹得很小的腳。

看著這一幕,魯迅心如死灰。

之後,在進入洞房時,他按照習俗揭蓋頭,看到了完全傳統的普通女人的一張臉,到了這裡,魯迅已經知道,自己的要求無論是周家還是朱家都沒有放在眼裡,這場婚姻自己做不了一點主。

新婚之夜,躺在床上的魯迅淚流不止,兩位新人背對著背,魯迅度過人生中最痛苦的一個晚上。

此後,魯迅下決定,不碰發妻,禁欲二十年。

為何如此極端?

為何魯迅會如此偏激?其實,這是因為在魯迅看來,接受了這場婚姻,就意味著對新思想的叛變。

與妻子生下小孩,就意味著這小孩是舊思想的結晶,如此一來不就像舊封建一樣進入新一輪的循環了嗎?

這是魯迅偏激到婚後不再進入朱安的房間,一直在書房睡覺,並且一直禁欲20年的原因。

後來的魯迅當然可以悔婚,他已經是周家家主,但那個時代的女性被退婚悔婚,往往隻有一條路,遭到白眼,甚至最後羞愧難當自盡。

魯迅知道朱安沒有錯,他不願意傷害這個被舊社會壓迫的可憐人,但他又不能接受這段婚姻,於是此後的朱安就守起了活寡。

魯迅一直禁欲到他47歲的時候,才在上海與長期追隨的許廣平同居,與朱安的夫妻關系魯迅一直都沒有解除,至死。

朱安在魯迅外出的時候,就留在家中照顧周家老太,此後魯迅分家、搬家等都詢問過朱安的意見,朱安每一次都是『願意跟隨』。

對於自己的丈夫,她總是以『大先生』作稱,後來有人詢問起她對魯迅的看法時,她也總是說:『大先生對我很好』

1947年6月29日,朱安永遠離開了人世。

小結:

毛主席曾說:『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對於魯迅在革命、在文化運動、在新思想的傳播上,魯迅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脊梁』。

但在對於自己的結發妻子這件事上,他卻永遠愧對,誠然,這件事沒有任何人有錯,錯的是舊社會舊思想。

但朱安對魯迅的那一份源自妻子的愛,卻終究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