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囑和處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方劑學』、『中醫病因病機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剛學中醫那會兒,我曾經對一些中醫的說法,心存懷疑。
比如,中醫有一種理論,說人體處於潮濕的環境下,漸漸地,體內也會隨之產生濕氣。
這種從外界來的濕氣,叫做『外濕』。
當初的我,就天真地想:濕氣,看不見摸不著,難道它能像細菌病毒一樣,漸漸腐蝕人的身體?
就算能,誰能用顯微鏡看見?
我的老師,在得知我的想法後,給我舉了一個例子。
他說,一塊木頭,扔在潮濕的環境裡,時間久了,它會變得腐朽。
人呢,作為一具肉身,總在潮濕的環境裡呆著,能不受影響嗎?
人,源於自然界。
父母生我們之前,吃的所有東西,都源於自然界。
我們怎麼可能,同自然割裂?既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為啥不會受自然的影響?
人啊,別高看自己。
人的肉身,和木頭一樣,在潮濕環境裡,都會受到影響和損害。
隻不過,肉身上的損害, 需要我們通過症候來感知。
這番道理,今天的我,已經徹底折服了。
因為,無數醫案和事實表明,外濕能夠致病。
那個曾經年少無知的我,被打臉了好多次。
現在,我給你說個醫案故事,你也來感受一下。
話說,有這麼一個男子,當時年紀是35歲。
從1985年開始,他就不停地忙於水田勞動。
漸漸地,他感覺自己渾身上下,有乏力之感。
緊接著,他開始愛睡覺,沒精神,肢體酸楚,而且有了陽痿現象。
別的問題,他都沒在意。
唯獨宗筋不振這個事兒,他挺著急。
於是,他就去看中醫。
當時有醫家說,這就是腎陽不足。
但是,此患服用了大量諸如鹿茸、巴戟天、肉蓯蓉等藥品後,效果不但沒有,反而嗜睡越來越嚴重。
這怎麼辦?患者繼續求醫。
這一次,他遇到一位醫家,思路別有不同。
刻診,見患者舌苔黃膩,關脈弦滑。
醫家問,每天在水田勞作多久?
患者說,現在已經很少了,但從前是天天下田,而且從早泡到晚。
了解到這些以後,醫家囑咐,這是被外濕所困。
今後,如果用藥好起來了,也要控制在水田勞作的時間。
於是,醫家提筆,書方一首。
但見——
蒼術、白術、茵陳、厚朴各15克,黃柏10克,砂仁9克,甘草5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每日一劑。
同時,不吃油膩食物,堅決忌酒。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5劑以後,雖然宗筋不振依然存在,但是嗜睡、精神不振的現象,大大好轉。
這時候,原方有了變化,但見——
蒼術、白術、黃柏、茵陳、車前子、懷牛膝各15克,白蔻仁、縮砂仁各9克,生薏苡仁60克,甘草6克。
所有這些,水煎服。
結果如何?患者服用7劑以後,身體功能完全恢復正常,不適感消失,整個人精神振作。
這就是醫案的基本經過。
它最初見於1988年的『福建中醫藥』。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去看看。
這裡面的道理,基本就吻合了,我開篇所述的,關於濕邪致病的思考。
沒錯。
他就是一個,受外濕影響,而導致陽痿、嗜睡的例子。
你看,這個男子,發病之前,曾經長期在水田裡勞作。
這就意味著,他的身體不得不經常和水濕之氣接觸。
日子久了,外濕開始影響他的身體。
外濕入體,四肢為濕邪所困,所以酸楚不適、渾身乏力。
濕邪阻滯清陽之氣的上升,所以患者就嗜睡,總想睡覺。
患者脈弦滑,乃濕濁阻滯脈道。
舌苔黃膩,那是濕邪鬱久,開始有些化熱了。
黃苔,主熱。
當然,最關鍵的是,濕邪阻滯,陽氣疏佈失常,所以宗筋難以振奮。
患者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陽痿。
因此,別看他把陽痿看成主訴,實際上,它和嗜睡、乏力、倦怠等一樣,都是外濕襲擾身體所致。
這個時候怎麼辦?補腎陽,沒用。
相反,越補,濕熱之邪越厲害。
最好的辦法,是把侵入人體的外濕,清除掉。
怎麼清除?看當時醫家一診用的配伍——
蒼術、白術、茵陳、厚朴各15克,黃柏10克,砂仁9克,甘草5克。
這裡頭,其實是二妙散的加減。
蒼術、黃柏搭配,就是二妙散。
它可以清熱、燥濕。
其他的,白術可以健脾燥濕,茵陳可以清熱利濕。
厚朴行氣除濕而消脹,砂仁化濕開胃。
如此,患者的濕熱之邪,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二診時,患者諸症向好,於是更進一步,用四妙丸加味。
在蒼術和黃柏的基礎上,加牛膝和薏苡仁,利水除濕清熱。
在這個基礎上,又較一診加入車前子、白蔻仁來利濕、化濕。
如此,患者體內的濕熱之邪被徹底清理幹凈,宗筋痿弱的問題,就完全解決了。
所以,客觀說,這就是用二妙散、四妙散加減,來治療陽痿的案例,比較典型。
通過這個驗案,我們能得到什麼結論呢?
這就是,自然界的濕氣,影響人體、導致疾病,這是千真萬確的。
和當初的我一樣,覺得這不可思議的人,應該對此信服。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人的肉身,無結如何,都離不開天地自然。
那麼,你又怎麼去拒絕,天地自然中的濕氣,對肉身產生影響呢?那是不可能的,對不對?
外濕致病,絕不僅僅是陽痿。
肢體疼痛、胃脘痞悶、頭暈腦脹、惡心欲嘔、大便溏薄等,都可能因此產生。
醫案裡患者的情況,在中國南方地區還是比較多見的。
有類似困擾的朋友,應該好好反思,主動看中醫調治。
文中的配伍,僅供參考,不能替代處方。
非專業讀者,應在中醫師的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
好了。
這個事兒,我就給你說這麼多吧。
文老師感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