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二十批赴黎巴嫩維和部隊官兵在駐地進行隊列展示。
新華社記者 劉宗亞攝
第三十二期中國援坦桑尼亞桑給巴爾醫療隊的眼科醫生與當地醫生一起做術前準備。
新華社記者 董江輝攝
中國農業專家(右)和當地專家在多米尼加國家水稻培訓中心討論水稻種植問題。
新華社記者 朱婉君攝
中國政府援助的新冠疫苗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
中國駐緬甸使館供圖(新華社發)
在泰國猜也蓬府,中國企業提供的風力發電機正在運行。
新華社記者 宋 宇攝
安全問題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事關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事關人類的前途命運。
2022年4月,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議,回應了當前國際社會最突出最緊迫的安全關切,得到了廣泛贊譽和積極響應,為推動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貢獻了中國力量。
吳曉丹(習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薩爾基斯·卡薩爾揚(黎巴嫩『白天報』政治事務編輯)
馬薩姆·歐哈(尼泊爾中國學會主席)
克裡斯蒂娜·比埃(法國『新團結』報主編)
伊爾凡·沙赫紮德·塔卡爾維(巴基斯坦歐亞世紀研究所所長)
卡文斯·阿德希爾(肯尼亞國際問題學者)
穆罕默德·薩迪克(沙特科研與知識交流中心研究員)
『一』
倡導以團結精神適應深刻調整的國際格局,以共贏思維應對復雜交織的安全挑戰
吳曉丹:全球安全倡議致力於促進人類共同安全與世界和平發展,在國際社會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為各國促民生、謀發展提供了支撐。
一年多來,中方在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四次會晤、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等多個國際場合,深入詮釋全球安全倡議的時代意義,既提供頂層設計的宏觀思維,又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微觀視角,為落實全球安全倡議規劃了實踐路徑,推動這一國際公共產品更好造福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
薩爾基斯·卡薩爾揚:在全球安全倡議框架下,中方積極推進國際安全對話,成功主辦第二屆中東安全論壇,就國際社會共同推動構建中東安全新架構提出四點建議,助力中東地區實現和平、穩定與安全。
此外,中方還在上海合作組織、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東亞合作機制等多邊平臺積極推動各方開展安全領域交流合作,為應對全球安全挑戰凝聚共識、匯聚合力。
馬薩姆·歐哈:全球安全倡議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裡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響應。
目前,已有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對全球安全倡議表示贊賞支持,倡議明確寫入20多份中國同有關國家和組織交往的雙多邊文件,充分展現了這一倡議的感召力。
中方在倡議框架下積極推進安全理念對接和利益共融,為各國攜手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註入動力。
克裡斯蒂娜·比埃:中方於今年2月發佈『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進一步闡釋了倡議的核心理念與原則、重點合作方向及合作平臺和機制。
概念文件具有鮮明的行動導向,強調堅定支持聯合國安全治理核心作用、努力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積極推動對話和平解決熱點問題、有效應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不斷加強全球安全治理體系和能力建設,為各國共同應對安全挑戰提供框架。
這是中方推進落實全球安全倡議的一項重要舉措,展現了中方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擔當、守護全球安全的堅定決心。
『二』
中國是全球安全倡議的提出者,更是落實這一重大倡議的行動派
克裡斯蒂娜·比埃:全球安全倡議尊重『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有助於形成公正合理的全球和地區安全問題解決機制。
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方始終積極勸和促談。
中方無論是在此前發佈的『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中,還是在與烏方的溝通過程中,都表示願繼續為啟動和談發揮建設性作用。
我相信,中國會沿著全球安全倡議指明的方向,為緩解地區沖突、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出切實努力。
伊爾凡·沙赫紮德·塔卡爾維:當前,阿富汗局勢錯綜復雜,中國通過上海合作組織、阿富汗鄰國外長會等協調機制積極發揮作用,推動地區國家共同商議阿富汗問題,並與阿方開展一系列有益對話,為解決阿富汗問題提供平臺、創造機會。
在『關於阿富汗問題的中國立場』文件中,中方表示支持阿富汗溫和穩健施政、和平重建、堅決有力打恐,並呼籲加強反恐雙多邊合作,合作打擊踞阿『三股勢力』。
這不僅將幫助阿富汗早日走上和平發展道路,也將為維護地區繁榮穩定發揮積極建設性作用。
卡文斯·阿德希爾:『全球安全倡議概念文件』中提出,要發揮非洲之角和平會議等協調合作機制作用,促進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
中方通過提出『非洲之角和平發展構想』、召開首屆非洲之角和平會議,推動區域國家加強對話,支持地區國家應對安全、發展、治理三重挑戰,為推動非洲之角的和平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穆罕默德·薩迪克:今年3月,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對話取得重大成果,兩國宣佈恢復外交關系,這是全球安全倡議的一次成功實踐,為地區國家通過對話協商化解矛盾分歧樹立了典范。
中方發揮善意、可靠斡旋者作用,推動沙伊雙邊關系持續改善,充分彰顯中國作為中東安全穩定的促進者、發展繁榮的合作者、團結自強的推動者角色。
『三』
致力於同各方開展反恐、生物、網絡、糧食、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
薩爾基斯·卡薩爾揚:全球安全倡議提出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對於維護非傳統安全同樣重要。
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非傳統安全形勢尤為復雜,從恐怖主義到網絡和信息安全,再到生物安全,人類急需新的適應時代要求的非傳統安全治理理念。
全球安全倡議致力於推動各國以對話協商解決分歧,努力構建國際安全交流合作平臺框架。
我們相信,一個嶄新的、符合現實需要的全球安全願景,終將一步一個腳印地成為現實。
克裡斯蒂娜·比埃:中國積極推動和落實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並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等多個國際場合為全球達成減排目標提出解決方案,在氣候問題談判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方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莊嚴承諾,這意味著中國將完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強度降幅,用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
馬薩姆·歐哈:全球災害頻發是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防災減災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
中國積極開展防災減災國際合作,已與全球80個國家、13個國際組織建立防震減災合作關系,與27個國家簽訂地震科技合作協議。
今年2月,中國—太平洋島國防災減災合作中心正式啟用。
中方同各國攜手應對災害挑戰,積極分享相關領域的寶貴經驗和技術,幫助培養技術人才,提升了相關國家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
伊爾凡·沙赫紮德·塔卡爾維:作為人口大國,中國在糧食安全領域有長期的經驗積累和行之有效的配套政策,這對於確保全球糧食安全是一筆寶貴財富。
中方在幫助發展中國家促進農業現代化、提高糧食生產效率的同時,也通過提供技術援助、培訓和投資等方式,幫助各國維護糧食安全。
『四』
推動全球邁向平衡協調包容發展新階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穆罕默德·薩迪克:全球安全倡議植根於以和為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源於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與實踐。
中東國家期待中國秉持全球安全倡議理念,在國際安全事務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推動實現世界持久和平與發展。
卡文斯·阿德希爾: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
在肯尼亞,蒙內鐵路已成為區域互聯互通的重要平臺。
非中合作為非洲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全球安全倡議將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等一道,夯實國際合作基礎,促進共同發展。
馬薩姆·歐哈:中國倡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妥善應對全球治理挑戰,實現普遍安全和共同繁榮註入動能。
尼泊爾願與中國進一步探討維護地區和平的方式方法和可行措施,有效落實『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實現互利共贏。
吳曉丹:中國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捍衛多邊貿易體制,團結各方推動構建人類安全共同體,為世界註入更多穩定性和正能量。
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三大倡議』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提供方案,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支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註入強大思想動力。
(本報記者李欣怡、管克江、張志文、畢夢瀛、趙益普、劉玲玲、閆韞明、程是頡采訪整理,李百加、冷江濤對本文亦有貢獻)
『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23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