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難以調停的直接原因在於,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還不夠強。
而在中國也調停不了的情況下,其他國家就更不可能調停成功了。
很多人說,調停本質上是實力說話,中國實力不夠強所以調停失敗,那麼如果比中國綜合國力更強的美國參與調停,俄烏沖突是不是就能夠徹底偃旗息鼓了?
此言有理,但問題是,美國不但沒興趣參與調停,反而在俄烏沖突中煽風點火,是俄烏沖突愈演愈烈的罪魁禍首。
今天的網絡上,之所以出現旗幟鮮明地俄粉和烏粉兩大群體且打得不可開交,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對俄烏沖突的責任認定南轅北轍。
這場沖突到底是怎麼打起來的呢?在很多人看來,直接原因就是俄羅斯的侵略嘛。
要知道,蘇聯解體後,昔日同在一個屋簷下的俄羅斯與烏克蘭早已成為彼此獨立的主權國家並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
在這樣的情況下,無論俄羅斯以什麼理由將大軍開入烏克蘭境內,本質上就是赤裸裸的侵略。
畢竟俄羅斯的行為,嚴重破壞了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將其定義為侵略者合情合理。
再加上俄羅斯自古以來『噬土成性』的歷史傳統,其『侵略者』的身份更加板上釘釘。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冷戰結束後北約一而再,再而三的瘋狂東擴,將俄羅斯在東歐的戰略回旋空間蠶食殆盡,俄羅斯又怎會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背水一戰?說白了,俄羅斯的行為,看似侵略,實質上是為了生存空間而戰的『自衛行動』。
在兩方觀點針鋒相對的情況下,網絡論戰的烏煙瘴氣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對於美國而言,戰爭責任在誰不重要,堅持打下去才重要,因為美國本就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國家。
雖然美國的建國時間很短,歷史書名列『世界四大薄書』之一,但美國發動戰爭的時間可是源遠流長。
從1776年美國建國至今,在247年時間裡,美國隻有16年沒有參與戰爭,幾乎是無年不戰。
而美國之所以熱衷於戰爭,不是因為美軍戰鬥力強悍,而是因為美國本身有『南北無強國,東西兩大洋』的地緣優勢,本土天生遠離戰場,這讓美國得以從本土之外的戰爭中坐收漁翁之利。
除了戰爭能直接產生軍火需求,將美國的軍火販子們養得腦滿腸肥,更能在事實上削弱對手,鞏固霸權。
尤其是1974年美國建立了美元石油霸權後,美元——美軍——美債形成閉環,戰爭成為維持美元霸權進而維護美國霸權的主要方式。
所以,能讓俄羅斯與烏克蘭打得昏天暗地,美國絕不允許他們握手言歡。
而因為美國的綜合國力鶴立雞群,美國主導的北約人多勢眾,所以俄烏沖突註定隻能被拱火而不是被停火。
對美國而言,俄烏沖突的一觸即發甚至曠日持久,不僅能夠有效削弱俄羅斯的國力,減輕自己的霸權威脅。
更能連帶打擊歐盟,強化歐盟對於美國的奶牛地位。
一直以來,歐盟都有通過抱團取暖掙脫美國掌控的雄心,歐盟的成立本身就是這一思想的結果。
對於歐盟的成立,美國當初是不拒絕的,畢竟冷戰當前,歐盟的成立不僅不會挑戰美國的霸權地位,反而能有效防止蘇聯挖墻腳,更便於美國組團割韭菜。
於是歐盟在美國的眼皮子底下肆無忌憚地壯大起來。
但當1991年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陣營煙消雲散,失去共同敵人的美國和歐盟,關系不可避免地開始微妙起來。
對於此時的歐盟而言,趁蘇聯解體在東歐形成的權力真空,抓緊擴容才是正事,隻有更加壯大,才能和美國分庭抗禮。
但問題是,歐盟的身後,北約始終如影隨形,而北約又是美國的朋友圈,所以伴隨著歐盟東擴的,是北約在東歐的跑馬圈地。
這導致一個非常尷尬的後果,那就是歐盟好不容易收編的東歐成員,轉頭就成了美國安插在歐盟內部的『特洛伊木馬』。
畢竟以歐盟的實力,根本無法保證這些東歐小國在俄羅斯的眼皮子底下安然無恙,所以他們隻能在經濟上狂飲歐盟的殘羹冷炙,在政治上則拜倒在美國的牛仔褲下。
但對於美國而言,由於東歐更靠近歐盟而不是美國,所以臥榻之側的歐盟,對東歐的影響,註定比美國更加直接有效,尤其是歐盟持續輸血,俄羅斯又持續衰弱的情況下。
所以,在歐盟周邊制造事端,符合美國的根本利益。
雖然俄烏沖突看似削弱了俄羅斯,便利了歐盟對東歐的掌控。
但和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一樣,俄烏沖突的一觸即發,讓感覺到危險的歐盟資本紛紛外逃,而外逃資本的落腳點之一,就是中國和美國。
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要在俄烏沖突之外,無所不用其極地想在中國周邊尤其是臺海地區挑起事端,甚至不惜親自下場。
因為隻有我們也被拖入戰爭,這些資本才能夠全部流入美國,為美國的霸權事業添磚加瓦。
可以說,只要俄烏沖突持續下去,美國就能夠持續壓制歐盟。
再加上俄烏沖突的曠日持久,在事實上破壞了『一帶一路』倡議的佈局,因此美國必然會本著『你若安好,那還得了』的原則,甚至『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為俄烏沖突的不可開交貢獻力量。
當然,除了美國不遺餘力的拱火,俄烏雙方其實也並不希望停戰。
很多人說,今天的俄烏雙方早已精疲力竭,尤其是烏克蘭,如果沒有西方國家的支援,早就萬劫不復了。
所以停戰的欲望尤其強烈。
俄羅斯似乎也差不多,本來計劃好的風卷殘雲打成了欲罷不能的持久戰,對俄羅斯國力的虛耗可想而知,所以停戰符合俄羅斯的根本利益。
但問題是俄羅斯想停戰,卻不想吐出烏東四州甚至克裡米亞。
而烏克蘭方面不奪取這些失地註定不會罷手,因為即便烏克蘭政客和民眾同意,西方國家也不會同意。
更要命的是,俄羅斯和烏克蘭又無法打破僵局,因此在雙方訴求南轅北轍,彼此又奈何不得對方的背景下,兩國註定不可能坐到一起通過談判解決爭端。
畢竟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烏克蘭,都確信自己會最終贏得戰爭。
概括來說,俄烏沖突的根本停不下來,是相關參與方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也決定了任何調停都無濟於事。
所以想要實現俄烏沖突的偃旗息鼓,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們繼續打下去,而且拱火的深度,直接決定了戰爭結束的速度,隻有一方徹底失去戰爭潛力並最終認輸,俄烏沖突才會最終結束。
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方面顯然更加被動,畢竟它的對面,早已不是烏克蘭,而是北約等一眾西方國家。
而一旦俄羅斯最終失敗,等待俄羅斯的必然是更加萬劫不復的命運。
所以及時止損,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隻是,俄羅斯從來沒有真正懂得,什麼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