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劇矯情,但不是無病呻吟。

這劇矯情,但不是無病呻吟。

豆瓣9.1分韓劇『我的解放日志』不是一部適合所有人觀看的高分作品。

它雖是一部劇,可在我看來卻更像一本書,一本你可以隨時打開而幾乎不用在意進度的非小說類書。

它沒有引人入勝的劇情,沒有強烈的戲劇沖突,沒有喋喋不休的臺詞,你可以隨時按下暫停鍵去做你的事情而不必擔心回來後接不上故事。

如果按照電影的邏輯,『我的解放日志』該是一部小眾的『文藝片』,而非更契合多數人的『商業片』。

在什麼都追求快的今天,處處都極慢的『我的解放日志』顯得格外紮眼,而且我必須得說,它是有觀劇門檻的,門檻就是觀眾得有一顆靜下來的心。

所以對於這樣一部劇,能在大眾平臺上達到9.1的高分,我還蠻意外。

不像旁的電視劇多依靠一個有結構的故事推進劇情,『我的解放日志』幾乎沒有主線,它所有的劇情都是在單純的呈現,呈現一個特殊家庭的生活。

他們的『特殊』根據劇中角色自身的認知,是源於『地理位置』。

他們一家居住在京畿道,三個兒女工作在首爾,單趟的通勤時間是一個半小時,每天往返便是三個小時。

大女兒認為自己的人生都浪費在了往返上,二兒子因通勤時間過長而和女朋友有了間隙最終分手,三女兒拒絕參加社交的緣由從來都是家住得遠。

三個人常將『我家住在京畿道』掛在嘴邊,就連觀眾看著看著都開始相信,他們當下的人生困境皆因家住得遠。

可看到後來,旁觀者清的觀眾先於角色察覺,原來並非如此。

大女兒結不了婚不是因為通勤時常,二兒子糟糕的人生也不是因為沒有車,三女兒的性格才是她不願社交的真正原因。

包括他們的鄰居,因遭遇挫折而躲到鄉下隱姓埋名終日酗酒的具先生。

『我的解放日志』完結的動力便是治愈各個角色,而在呈現他們人生自治的過程中,意圖通過其間些許瞬間,去觸動熒幕外的觀眾。

我相信中意『我的解放日志』的人一定是被劇中的某個細節戳中而產生共鳴,同時我也理解不喜歡『我的解放日志』的人理由所在。

先聊前者。

劇集的看點主要集中在四個人身上,大女兒基貞、二兒子昌熙、三女兒美貞以及她的CP鄰居具先生。

基貞快四十歲了一直沒有成家,不是她不想,而是她辦不到。

她是個驕傲的人,對待愛情從來不主動出擊。

同時她又是個極富個性的人,會第一次相親就和別的男人聊起她對於愛情最高境界的見解:丈夫被砍頭,妻子沒有逃跑而是選擇用裙子去接住他的頭。

這樣的她,連勾搭過公司所有女孩的海王都不敢招惹,海王給公司所有女孩都送過彩票,給予女孩們一份機緣,但從來沒送給過她。

之後基貞又一次遇上了令她心動的男人,並在海王的建議下,勇敢邁出了第一步,跨過了心底的那座大山,勇敢向男生告白,至於結果是否能成功,好像已不再重要。

昌熙是個覺得自己這輩子從沒感受過喜悅、快樂、著迷感覺的男人。

愛情的失敗,是他沒有太多時間陪女朋友,因為老生常談的『家住得遠』。

事業的不快,則是因為女同事太多的下作手段。

至於家庭,他把賺來的錢都交給母親,想買臺代步車父親不同意。

縱然覺得自己的人生已如此不堪,昌熙卻從來沒崩潰過。

即使與父親吵架,也會去幫忙調臺;哪怕在ATM前已經等得火大,還是會願意騰出位置來給身後的大伯;每一次他負責轄區內的阿姨打一個小時的電話吐槽生活,他從不拒絕······

究竟是狼狽的人生使得昌熙不得已成了這樣的『沒心沒肺』,還是昌熙的沒心沒肺越加導致生活走向下坡,因果關系我們不得而知。

我猜測昌熙最後一定會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哪怕那個結局不是世俗意義的『好』,但對他來說也一定是能夠接受的。

相對來說,美貞的故事會讓更多人產生共鳴。

她不願參加社交並不是她所搪塞的『家住得遠』,而是她性格內向,壓根不喜歡那種社交場合。

在她有限參加同事的聚餐中,導演用鏡頭語言特意在向觀眾傳遞一個信息:美貞融入不進去。

她左顧右盼,看著身邊的同事你一言我一語,半天插不進一句,也半句都不想插。

有的人就是不喜歡社交,就是喜歡一個人安安靜靜,這不是缺點,這是性格。

至於遇到的所有前任都是王八蛋,自然也怪不到她頭上,遇人不淑罷了。

遇上鄰居具先生,具先生比她還內向,連和人打招呼都費勁,整日除了幹活就是喝酒。

她猜到了具先生一定有故事,她也被前任的爛賬攪得生活一團亂麻。

兩個同樣內向,同樣遭遇困境的人,美貞想到的辦法是,讓他們彼此崇拜,不止是愛情,而是全部,從而填滿各自的內心,不再空虛。

這裡的崇拜不知道是韓語翻譯的問題還是美貞的表達問題,在我看來,她所指的該是把彼此當成最重要的人,接而所產生的心意而讓對方感到滿足,從而達到躲避現實生活苦難的目的。

兩人的相處過程,可謂與整部劇的氣質都十分符合。

用一場戲來舉例。

具先生去接美貞下班吃飯,兩人坐在小店靜靜吃著東西,席間具先生站起來去拿了一碟泡菜,並從冰箱裡拿出一罐零度可樂,給美貞倒一杯,自己喝另一半。

吃到最後剩一個團子,具先生使了使眼色,讓給美貞吃。

吃飯的整個過程,兩個人沒有說一句話。

陪伴著觀眾耳朵的,隻留悠然的背景音樂。

這種呈現方式,我相信很多人會說『矯情』。

很精準,『我的解放日志』整部劇概括下來就是『矯情』,隻不過這裡的『矯情』我認為褒義多過貶義。

褒的是它對於細碎人生的探討,與它文藝片般的表達,包括唯美攝影、悠揚音樂與金句臺詞等。

貶的是這一定是吃飽飯的人才能觸碰到的精神荊棘,真正為了柴米油鹽而奔波的人,絕不是劇中呈現的那種狀態。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我的解放日志』其實是一部看上去是在討論『面包』,其實是在討論『愛情』的作品。

如果大女兒的婚姻幸福,如果二兒子的女朋友願意早點坐地鐵來找他,如果三女兒遇到的不是敗類前任,那麼還會有『我的解放日志』嗎?答案我想會是否定的。

至於劇集所透露出的對生活本質的觸及與呈現,實則不過是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邊角料。

生活真正的苦,『我的解放日志』壓根唯有提及。

你可以將之稱為『無病呻吟』,不過我還是更願意用『矯情』去形容它。

因為它的慢與美,的確能讓人沉醉其中。

換句話說,它是能給很大一批人做『精神食糧』來用的。

對於這樣一部作品,其實很難用具體多少分去評判它。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好與壞已不再重要。

只要它能夠在某個瞬間觸動你,讓你能感到片刻的精神愉悅。

作為一部影視作品,我想那便已經足夠了。

END

編輯/塔吊紅茶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

期待你將文章分享給更多的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