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男生25歲從來沒跟人上過床丟人嗎?』凌晨三點,我的自媒體後臺跳出了這樣一條私信。
我正想打字回復,對方發來了一條不太清晰的視頻,鏡頭裡紅燈閃爍,四周煙霧繚繞,音頻內容大概是在協調價位。
『200一晚是嗎?還有別的嗎?好點的……』
我正疑惑著,對方發來消息說明道:『我同學為了破例,花錢找了女生過夜,他拉著我一起,我不想』
他說服我道:『你得破過例,才算男人,大四畢業了以後不丟人』
我兩手打字的拇指怔在屏幕上方良久,第一反應本是立即站在正義的角度指責這種行為是違法的,讓他態度上完全且徹底地抵制。
可一時之間,我還是陷入了另外一個角度的思索,因為身為一個女生,我從來沒有真正地想過,所謂『破例』對於男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沒有破過例這件事就真的羞恥到需要用這種極端的行為進行證明嗎?
最終,我還是擅自地代表男性群體做了一回主,回復道:『別去,隻有他這樣想』
恍惚之間,我還是想通過互聯網求證自己的判斷是否準確。
值得欣慰的是,我的想法並沒有落空。
大部分男生的態度基本都是『這很正常』。
隻有少數幾個評論格外刺眼—
『沒上過?不會是x冷淡吧』
『那方面不行就直說』
『確實正常,魅力不足而已』
『不正常,x欲最鼎盛的年紀頂著七老八十的身體』
我好奇地點開其中一個人的主頁,本想一探究竟,卻發現對方的動態記錄充滿了各種關於x上的『談資』,肆無忌憚地在網絡上開著黃腔,
對懂王、老司機這樣的名號甘之如飴。
我突然想到『圓桌派』上討論男女區別那一期。
他們說男生並不會像女生一樣對x經驗感到羞恥,反而更喜歡當作炫耀的資本。
因為在許多男性看來:x經歷的多少=自身魅力的高低
於是零經驗,『處』這樣的詞匯,便演變成了羞恥的代名詞。
粗暴的解決方式—花錢破例,應運而生。
可這樣做,不僅是向外界的想法低了頭,還喪失了自己在兩性關系當中最重要的一條準則:愛
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話:『貞潔,是和喜歡的人做愛』
貞潔不是約束、捆綁,不與第一次掛鉤。
我認為它是人類意志裡忠於自己的能力。
無論男人、女人、同性戀、異性戀、跨性別戀……我們都擁有貞潔。
羅翔老師在節目裡說道:
『有很多人整天炫耀,這周我勾搭了7個女的,下周我可以勾搭17個……這個時候,他沒有把人當人,而是物化了。
這樣做,他自己也不會認定自己是人』
親密關系,是兩個人用愛築起的鳥巢,從來不該成為某一方鞏固自我肯定自我的犧牲品。
真正讓性變得美好而充滿向往的,是『愛的能力』
在性上經常逞能的人,也許背後是隻一個愛無能。
同時,對於多少歲就應該『破例』這件事,也沒有人規定多少歲就要做什麼。
20歲的年紀,有人早早牽手,走入親密關系的大門;也有人選擇柏拉圖之戀,把兩個人相處的制高點留到婚後;也有人一頭紮進學業裡,放棄了兒女私情。
『沒有人規定一束花必須長成玫瑰、向日葵還是什麼』
花期不同、種子不同、成長的土壤更是不同。
人類文明發展至今最大的果實莫過於一份開放、包容的心。
所以別輕易以狹隘之心,定義、標簽任何一個個體。
道理我都懂,但還是很焦慮。
看著身邊一個個人,他們都有了親密經歷,好像隻有我被剩在了原地。
對於這一點,我想說:『這隻是競爭、內卷,還是為了生存所衍生出來的合群觀念罷了』
它們都不該出現在愛情裡。
因為愛情,它從不是比賽。
別讓你的大腦,裝滿了別人的教條。
以前,我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擁有了什麼、做了很酷的事、進入了很酷的圈子,就會變得刀槍不入,有底氣,有信心。
可我現在發現,自己所有的迷茫,恰恰是源於此處。
盲目地跟隨,不會讓我們變好,反而過得會越來越差。
無論是破不破例、交沒交過女朋友這種感情上的事情,還是要不要考研、去不去大城市這樣的人生決斷。
希望做決定的那個本體,都叫『我』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