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要講的自慰並非是自行排解性緊張以使自己得到性的慰藉和滿足的手淫,而是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慰藉和滿足的一種心理。
『自慰症』的好處是可以排解煩惱,減輕緊張感,害處是面對生活中的苦難不是想辦法去克服它、戰勝它,而是通過虛枉的比較來求得對現狀的滿足,還有作為不求進取的擋箭牌。
書上的內容復述完畢,開始講我的感悟。
我認為,自慰症跟前面講過的自我欺騙類似,不過看起來自慰症對人的影響更深一些,自我欺騙會隨著結果好壞而產生心理波動是很容易走出來的,而自慰症就像把自己安放到了一個舒適區很容易上癮和沉淪到裡面不願意走出來。
當人痛苦到一定程度會需要借助自我暗示或者外物來緩解,令人產生痛不欲生的感受並非僅僅是來自身體的痛感,心情難過到極致也會達到這種境界。
只要能不那麼痛苦,自慰或者外物輔助是對也好是錯也好,但的確是需要的,否則身體會害病或精神會失常。
我想講一個故事,發生在前兩年的事,我把我知道的講出來吧,可能我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因素我並沒有我看到的隻是表面現象。
一個遙遠的地方有個大嬸兒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先天智力有缺陷,小兒子小時候被傻子嚇到過落下病根兒長大後一幅癡呆模樣。
面對這樣的家庭,大嬸兒並沒有絕望過,她和丈夫更加勤勞,不求能為兒子討上老婆只要孩子開心平安長大就心滿意足。
天不遂人願,大兒子成年後卻意外死亡這件事在當媽的心裡就像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哭了兩年也瘋了兩年,她還有小兒子,從失去至親的痛苦中走出來後一直逃避大兒子永遠離開她的事實。
一雙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豐厚財富,為小兒子討個媳婦以後,她心裡的石頭總算落地了,想著可以享福了,以後就專心做買賣帶孫子頤養天年啊,不知怎麼的,她和人發生口角,別人戳了她的痛處,提到她大兒子。
有個老話講,罵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臉,每個人自尊心很強也會有別人不能觸碰的逆鱗,拿你所畏懼的攻擊別人很過分,因此鬧的矛盾會很難化解,所以我們需要收斂心性不可口無遮攔也要克制自己不去做傷害別人的事。
之後,那個大嬸兒沉浸在悲痛之中引發了心臟陣痛,吃藥稍後緩解,但隨著吃藥越來越頻繁,似乎出現抗藥性,她並沒有再次發瘋而是自殺了。
她的突然死亡,令我惋惜,我不能理解她的痛苦,我一直以為這麼多年過去了,她放下了,可她沒有,後來的不順心使她聯想到之前的絕望這種痛苦在內心的疊加超出了她承受范圍,誰能想到她會她踏那一步呢?我假想一下,或許有人勸導她,她打開心結,放下不堪回首的往事,或許她可以活下來。
她願意用什麼方式消解痛苦,選擇權在於她。
勸,要勸人為善不能勸人為惡,你以為善與惡在你的嘴裡嗎?不是!善與惡在每個人的心裡,你勸人為善,聽的人隻是把善的一面展現出來,而已勸人作惡的話,聽的人隻是從你這裡得到認同感心安理得的釋放惡而已。
當人處在某種需要裡想要排解,隻需要熬過掙紮期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時,假若有人拿黃賭毒來誘惑定力差的就跟著去做壞事了。
我認為黃是一種通過過分頻繁的不正當的性暗示或性行為從而引起身體出現性成癮日漸贏弱和心理處在癲狂狀態中逐漸喪失道德觀念,傷身毀人。
賭呢,是追求刺激貪欲過重中迷失了自己,不管是賭什麼,都不要去觸碰。
毒呢,是通過外物使精神上持續亢奮,透支了一個人創傷後自我修復能力的本能,那種亢奮狀態很容易讓人沉迷,而沉迷中人的求生本能仿佛失去了效果,而得不到持續刺激大腦就會反饋給你求生不得 求死不能的信號,它在提醒你,熬過這個痛苦期你就恢復健康了,而為了緩解這種痛苦假如再碰毒,那麼這個生理與心理的雙重痛苦會隨著你的放縱而伴隨你一生,要麼誡要麼死,不管遇到什麼天災人禍使你意志消沉心緒不寧暫時無法消解或者有人誘惑你,毒是絕對不可觸碰的,靠人的自制力一般人做不到誡癮而你就是一般人裡普通的一個,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一生都不要去觸碰一次。
黃賭毒,是獵奇心理作祟,面對誘惑,就把別人的血淚史牢記一輩子,果斷拒絕就是了。
今天端午節,懷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道句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