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癡男怨女問自由撰稿人沈宏非:「紅顏知己、藍顏知己是以友誼為基礎的曖昧,還是以曖昧為基礎的友誼?少了這層曖昧,還能成為知己嗎?」
沈宏非答:「神馬『紅顏知己』、『藍顏知己』,都是女人用來騙自己的,或是男人編出來騙女人的。
在男人的心裡,他的『紅顏知己』和他充當的『藍顏知己』,其實一開始就被自動歸入『待搞』這一個類別裡了。
」
那事實上,男女之間,有沒有純友誼?
想做朋友,女性說了算?
其實關於這個問題,高曉鬆曾經也給過答案,隻不過在他看來:「能不能有純友誼,女方說了算。
如果女方想更進一步,你們就可能成為情侶;如果女方沒意思,那你們就永遠都隻是朋友。
」他的說法,看起來略帶調侃之意,實際上確有科學依據。
通過研究 19.5 億通手機通訊和 4.89 億份文字短信,牛津大學人類學家羅賓 ?
鄧巴發現,男女一生中在處理人際關系時遵循不同模式,比如女性的友情推動了尋找另一半和養育下一代。
在一生中,女性先於男性尋找異性知己,然後男性投桃報李。
整個分娩年齡段裡這種浪漫關系都是女性的頭等大事,直至她們開始關心下一代的年輕女性。
沒有性的友誼還有什麼用?
曾有一個國外實驗,專門調查了大學生在異性友誼中的感受。
他們找了 400 個大學生,讓他們寫出 10 項異性友誼的好處,以及 10
項壞處,並對結果進行了統計。
從結果看來,很多種好處和壞處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是相同的;例如,異性朋友的男女雙方會獲得吃飯、談話的夥伴,自信心也會提高,也能得到更多異性的信息,以及社會地位、尊重和資源共享。
另外,也會有一些類似的壞處,如嫉妒、曖昧的關系、沒有回報的愛;並且,因為異性朋友的關系,在潛在交往對象的眼中,其吸引力將會受到影響。
然而,在異性友誼的幾個關鍵項目上,男性與女性的反應截然不同。
對於異性友誼,男性更有可能自覺聯系到性和戀愛。
因此,當友誼沒有轉換成性關系或戀愛時,男人往往會感覺到被利用、被拋棄,而女性會對這種認知不對等的關系感到為難;相反,當友誼真的轉變成了性關系或者戀愛關系,一些男人仍會認為對方「隻是朋友」。
這就造成了不少悲劇。
在異性友誼中,女性更享受與異性朋友外出時的愉悅和安全感,而男性往往卻隻會想看到這背後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
女性也喜歡通過男性朋友建立的社交關系,同時,她們也不喜歡在約會時受到男性朋友的困擾。
男女之間能有純友誼嗎?
在亞裡士多德的眼中,純粹的友情隻存在於道德高尚的男人之間,根本不關女人什麼事;在中國推崇「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異性朋友也不多見。
不過,考慮到亞裡士多德對女人的極端歧視,以及當時女性地位的低下,這種言論和現象的出現也不足為奇。
但是,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和社會活動的增加,異性之間也越容易成為朋友。
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異性戀人群中的異性友誼往往較難維持,但是這種友誼從很多方面看都是十分珍貴的。
舉例來說,假如友誼中的其中一方或雙方都感受到對方的性吸引——這種情況十分常見——那麼由於性張力不可避免,維持這段柏拉圖式友誼的過程就會變得很棘手。
要知道,很多異性友誼都建立在某種程度的性吸引之上。
由此看來,你的女朋友和她的男閨蜜之間究竟是不是純友誼,那就得看他們當初熟識的時候是抱著什麼樣的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