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了ta微信,感覺陌生,隻能尬聊?想和ta親密接觸,卻還沒有親密感?怎麼做,才能建立『你儂我儂』的親密關系?
大家好,我是性學研究僧,十二月份研愛班第三次課程,今天我們討論的主題是『和Ta從陌生到親密的秘訣』。
我們前面其實有講過如何跟一個人去建立關系,比如『讓ta喜歡你』,或者跟ta 搭訕。
和ta認識之後,你們彼此間可能還是很『陌生』,這時,你們該如何走向『親密"呢?
在這樣的一個浮躁的社會,我們常常容易快速地跟人去有親密的接觸,包括性的接觸。
如果親密感沒有建立起來,就容易出現很多問題。
所以,就這一點而言,我們其實還需要關注一個話題:如何快速地和ta拉近心靈的距離,減少損耗呢?
今天的這個問題,我將會多個層面告訴大家 。
和ta從陌生到親密的秘訣
一、首先給大家推薦一本書
這本書就是《愛的五種語言》,這本書中有很多和本次主題相關的重要信息。
首先,什麼是『愛的五種語言』?
- 『1』肯定的言詞:指的是給對方肯定激勵的話語來表達愛
- 『2』精心的時刻:『同在一起』 彼此注意力在一起,高質量的陪伴來表達愛。
- 『3』接受禮物:禮物作為驚喜來表達愛
- 『4』服務的行動:做對方想讓你做的事情,替對方服務,以此表達愛
- 『5』身體的接觸:身體的接觸可以建立或破壞一種關系:它可以傳遞愛或者恨。
對主要愛語是身體接觸的人來說,身體的觸摸,遠遠勝於『我愛你』的字句。
此時,你可以思考,你的主要愛語是什麼?什麼最能使你感覺到你的伴侶愛你?你最渴望什麼?你通常用什麼方式向伴侶表達愛?你表達愛的方式也許它會使你感覺到愛?
或者,你可以反向思考:你的伴侶做的哪些事情、說的哪些話會傷害你?或者沒有做哪些事、沒有說哪些話會讓你失落?
通過這些思考以及和伴侶的溝通,我們就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愛,進而讓我們的關系可以更好地發展。
這就是愛5種的語言希望大家在親密關系中或者是約會時可以靈活運用。
二、重要的『5個層面、36個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 Arthur Aron在《人際親密感的產生:實驗程序及部分初步發現》一文中曾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參與實驗的陌生人,兩兩分組坐在一起,在45分鐘內,讓他們彼此提問並回答36個問題,回答之後讓彼此凝視4分鐘。
最後,通過調查問卷向參與實驗的人了解實驗雙方對彼此的親密感,並進行了追蹤調查。
實驗結果發現:有30%參與實驗的人,在聊完36個問題後,表示他們和一起參與實驗人的關系已經超過了他們人生中和其他人的任何一段;一段時間之後,有37%的實驗者,在上課的時候坐在了一起;而有35%的實驗者,在問答過後,已經開始約會。
還有一對實驗者,在六個月後就結婚了,他們邀請了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去參加了他們的婚禮。
最終實驗結論:發展親密關系的關鍵,是要雙方不斷持續和深入地相互坦白自己的內心。
只要兩個人彼此足夠坦誠、相互分享與交流,人們是可以快速喜歡上一個陌生人的。
由實驗的對比組研究者還發現:兩個人能否變得更加親密,和他們的三觀及對重要事件的看法是否一致,並沒有非常大的關系。
Arthur Aron博士的這個『愛上陌生人』的實驗,後來被很多人所效仿。
一位大學教授Mandy Len Catron,和剛認識的一位陌生男人,嘗試了此實驗,結果迅速培養出感情,墜入情網。
她把自己的經歷,在《紐約時報》的情感專欄上發表了文章《只要你這麼做,想愛上任何人都可以》,隨後這系列的36個問題在各種社交網絡上走紅,引起了眾多人的興趣與試驗,被稱之為『愛上任何人的36個問題』。
在我的線下工作坊就有設計過這樣的環節,在成都和廣州的線下工作坊,就有兩位學員看著對方,然後就淚流滿面,肯定是因為他們彼此觸到了對方的某個點,他們的那種親密感在兩個小時的活動時間內迅速的建立了起來。
這5個層面36個具體問題本文篇幅有限無法完全展示。
三、個人感受
我個人覺得就是從陌生到親密的過程當中,語言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兩個人身體的接觸時間,身體的靠近同樣是很重要的,時刻要記得靈活運用這5種愛的語言。
然後,從這5個層面和對方交談,往前走。
當大家看到談到第4個層面和第5個層面的時候,兩個已經就是建立了更多的信任,更多的親密的。
有些夫妻不能很好地溝通交流,其實就是底層的價值觀不同,在親密關系中就會有回避。
其實,只要你大膽地敞開自己,你會發現你真的能夠收獲到更多的信任和更多的親密感。
這就是關於我們關於『和Ta從陌生到親密的秘訣』如果大家有任何疑問,也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我們百性研習社一起討論,一起共同學習和成長,把愛這件事兒做的更好。
一起來做愛學習的人,我們今天的這個內容就到這裡,謝謝大家的參與,再見。
如果你想要了解學習更多有趣的性知識
掌握更多實用的性技巧
解決更多頭疼的性困擾問題
歡迎關注僧的公眾號:性學研究僧
Ps:為了防走失《暫時被關進小黑屋》,歡迎大家關注小號:性學博士僧
本文作者
童立
性學研究僧
性心理咨詢師、性教育老師
中國性學會秘書長
《中國性科學》雜志編委
中國性學會培訓認證部主任
註:本文隻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