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玉辭世,遺囑稱不舉辦紀念活動、不取回骨灰。

界面新聞記者 | 徐魯青
界面新聞編輯 | 薑妍

著名畫家黃永玉先生於昨日三時四十三分辭世,其子女黃黑蠻、黃黑妮、李潔琴攜孫黃香、黃田公佈了這一消息。

家屬們表示將尊重他的意願:不舉行任何告別、追悼儀式。

黃永玉1924年出生於湖南常德縣一個貧苦的家庭,12歲就外出謀生,背著小包裹一個人坐船離開了家鄉,他曾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區小瓷作坊做童工,後來輾轉到上海、中國臺灣地區和中國香港地區。

黃永玉發表繪畫作品始於14歲,從此開始以畫畫及木刻謀生。

他當過小學教員、家眾教育館員、劇團見習美術隊員,也做過報社編輯和電影編劇,後來成為了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及中國美協副主席。

1956年,他出版了『黃永玉木刻集』,其中的代表作『春潮』『阿詩瑪』都轟動了中國畫壇。

他的畫作享譽國內外,有的人認為中國畫的精髓在於清雅的、文人出世的氣質,但黃永玉的畫卻大多濃墨重彩,充滿鄉土氣息與幽默感。

『愛喝酒朋友,愛擺龍門陣,愛本地戲,愛好音樂,好書』黃永玉在自述中曾如此描述自己的興趣。

黃永玉對家鄉也是一往情深。

他曾去過世界許多地方,卻在心中始終牽掛著家鄉湖南鳳凰。

他認為故鄉是一個人感情的搖籃,它的影響將貫穿人的整個一生,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我的血是O型,誰拿去,它對誰都合適。

我的心,隻有我的心,親愛的故鄉,它是你的……』

黃永玉辭世,遺囑稱不舉辦紀念活動、不取回骨灰。

根據黃永玉及其家人所聘用的法律顧問陳漢提供的公開聲明,黃永玉於2021年9月8日簽署了生前最後一份遺囑。

在遺囑中,他要求將遺體火化,骨灰作為肥料回到大自然,家人不得取回。

同時不舉行任何告別、追悼儀式。

2013年在『無愁河的浪蕩漢子』一書出版時,黃永玉曾接受媒體采訪提及了自己對身後事的想法,他當時說,『我死了以後,不要骨灰,也不要盒,燒完了,家裡人就回來了,不要帶東西回來』他還說,要打一塊碑,刻上『愛,憐憫,感恩』——『愛所有的人;憐憫世界上做這麼蠢這麼殘忍的事情;感恩,多謝前輩對你這麼好,多謝朋友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