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是男人不舉的春夢。

大凡賺錢的東西,好像對人都不好。

比如煙、酒、性、毒品、軍火武器,對身體有害,但全是暴利的行業。

房價這麼高,房地產開發商算是很賺錢了吧。

但這點錢跟中國煙草比起來,簡直不值一提,也就是小數點。

文藝娛樂行業,也不例外。

最吸金的多數是有害的。

比如綜藝節目,跳個舞、唱個歌就乘風破浪、披荊斬棘了?無病呻吟,浪費時間。

比如遊戲,這不就是新時代的鴉片嗎?筆者堅決支持國家對遊戲的管制,虎門銷煙,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啊。

還有直播,哈哈,不說了,亂得讓人無法直視。

跟上面這些相比,圖書算是如處女般純潔的行業了!

當然,身處經濟社會,圖書行業也不能免俗。

賣得好的書,差不多都是無益於身心健康的。

比如炒股的,打牌的;再比如,武俠、懸疑、玄幻、同人。

真正有益於身心的好書基本上賣不出去,比如名家散文集。

在中國,即使是四大名著,知道的都不多了,更不用說去讀『蒙田散文集』、『培根論說文集』了。

也許,有人看到這裡,就疑惑了:培根竟然還會說話?這個培根是指的英國古典經驗主義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不是指我們吃的三明治裡面的培根。

玄幻、同人類作品,筆者就不評論了。

並不是因為筆者沒讀過,就不好評論。

而是這類作品寫得都是什麼玩意,根本上不了臺面,不值得筆者浪費寶貴的一秒鐘去評論。

今天我們就說說大家都喜歡看的武俠和懸疑小說,為什麼是有害的?

第一,武俠就是一本正經的扯淡。

最早的武俠,來自於『史記』中的『刺客列傳』、『遊俠列傳』,大俠郭解為人排憂解難的光輝形象,頗有『教父』中黑幫老大的風采。

這個時候,俠客還是很健康的。

所有的形象都突出了忠肝義膽的俠義品格。

到了金庸、古龍等人手裡,俠客就變味了。

俠客變成了武俠,重在武而不在俠了。

在司馬遷眼裡,沒有武功,也是可以做俠客的。

歷史上刺殺秦始皇的荊軻,基本上算個半吊子體育生,啥武功都不會的。

但再看看金庸和古龍筆下的武俠,正面人物幾乎都是有絕世武功的。

手劈巨石不過小兒科,飛天遁地也就一般般,真正的高手都是呼風喚雨、氣吞山河。

孫悟空都不一定打得過,如來佛祖倒可以一戰。

武俠變成了披著俠義外衣的炫技小王子,小說也就變成了一本正經的扯淡了。

武俠是男人不舉的春夢。

第二,懸疑就是摧殘心智的洗腦。

懸疑的三大要素:恐怖氛圍、封閉環境、有限信息,幾乎可以跟洗腦三部曲畫等號。

很多人誇贊一部懸疑小說或者電影好,都說很燒腦。

那筆者就要問一句了,懸疑看多了,腦子不就燒壞了嗎?豬堅強的腦子也會被燒壞的,除非是石頭腦子。

所有的懸疑都有一個根本的矛盾,那就是必須靠戲弄讀者來獲得意外效果。

沒有人喜歡豬腦子的偵探,中心人物必須是英明神武、英俊瀟灑、超級聰明的大偵探,他能透過重重迷霧,找到了殺人兇手。

如果讀者或觀眾也能找到殺人兇手,那這份懸疑作品就失敗了。

誰願意去看一個普通讀者都能知道結局的懸疑故事?

於是,作家必須掩蓋信息,制造煙霧,來迷惑讀者,嚇唬觀眾。

有時為了吸引觀眾,不管有沒有必要,還必須加些情色描寫和激情戲。

所有的這些,都違背了一個好人的原則。

一個好人應該是誠實的、真摯的;一個好作者也應該這樣。

但懸疑作家為了效果,不得不違背好人的初衷,不然怎麼賣錢啊!

第三,武俠就是體弱者的春夢,懸疑就是智弱者的幻想。

愛看武俠和懸疑的人,年齡大概都在三十以下。

過了三十,人基本上就不做春夢,也不再幻想了。

如果一個人過了三十,還喜歡看武俠,那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位身體上比較虛弱的朋友了。

現實中害怕被人欺負,隻能寄希望於武俠中的蓋世神功。

如果一個人過了三十,還喜歡看懸疑,那幾乎可以肯定這是一位智力上比較虛弱的朋友了。

可能因為反應遲鈍而自卑,希望通過推理能力來提高智慧。

不幸的是,武俠和懸疑不但沒有作用,反而是幫倒忙的。

就像人走路時看見了爬行的大猩猩,肯定會詫異的。

所以,希望喜歡武俠和懸疑的朋友們,要適可而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