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性行為,相信每個人都並不陌生。
這個臉紅私密的話題,很容易讓人們產生無盡的好奇與遐想。
它既能讓人沉浸其中、難以自拔,又在繁衍後代中起著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
當然科學家們也注意到了這些,甚至還將性科學推上了學術界的熱門,企圖研究人類性行為的全過程。
可人們還是低估了奇葩科學家的瘋狂,他們為了獲取人類性行為更詳細的機體數據,竟直接讓情侶在核磁共振儀中現場進行。
用儀器研究性愛的科學家:佩克·凡·安德爾
這聽起來可能有幾分詭異,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實施者是一位來自荷蘭的醫生,他的名字叫做佩克·凡·安德爾。
安德爾對於性愛的研究,起源於達芬奇先前的猜想,在舊時代時,人們缺乏透視性的科學儀器,所以對於性愛的身體機能反應並沒有具體的定論。
由此,博學家達芬奇在對男性和女性的屍體進行觀測後,動手繪出了一幅男女性愛時的解剖圖。
盡管這已經是舊時最具權威性的定論,但對於後世而言,這終究隻能算是一種猜想,在科研和醫學領域,根本擔不起『權威』二字。
因此,在達芬奇解剖圖的引導下,無數科學家又用自己的方法,各自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比如依靠口腔窺鏡進行體內觀測等。
可窺鏡的探測面終究是有限的,並不足以完成體內器官的全面探測,這意味著,大家所獲得的資料都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細微的血液流動情況,根本不能直觀的進行研究。
所以,當時代來到二十世紀末時,安德爾就突發奇想,欲用最先進的核磁共振儀進行研究,要知道,該儀器不僅能透視人類器官,甚至連血管都可以看到。
這意味著,在核磁共振儀的觀測下,安德爾將可以獲得性愛雙方的身體機能反應數據,比如哪一個器官充血,又或是肌肉的運動狀態等。
為此,安德爾利用自己醫生的職業便利,成功獲得了一臺核磁共振儀的使用權,但接下來卻出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研究對象的選取。
畢竟,正常人是很不願意與他人分享性愛過程的,盡管安德爾一再強調自己是用作科研,但人們還是保持拒絕的態度。
最終,無奈的安德爾隻能選擇求助於科研的女同事艾達,在歷經一番遊說後,艾達同意為安德爾的研究獻身。
當然,這一『合作』並不是指艾達與安德爾,而是艾達和她的男朋友,簡單來說,就是艾達將會和男朋友在運轉的核磁共振儀中,進行一次親密的性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試驗十分成功,站在儀器之後的安德爾獲得了完整的數據,男女雙方不同的激素變化,以及各器官的充血亢奮,讓他大為震撼。
而且,安德爾作為回報,還將該數據分享給了艾達,同為科學家的艾達也極為震驚,尤其是看到自己的機能變化,她也不禁感嘆生命的神奇。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後,安德爾也變得大膽起來,他一方面續約了核磁共振儀的使用權,另一方面開始面向社會招納測試的志願者。
俗話說得好:『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何況荷蘭這個國家在性意識上也是極為開放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德爾成功招納了幾對情侶進行新一輪的試驗。
在後續的試驗中,安德爾拿到了完整的性愛數據,特別是人體各器官和激素的亢奮狀態,以這些數據為模板,他寫下了多篇論文。
在這些論文中,安德爾著重指出,人類在進行性行為時,意識中的原始沖動會直接調動身體器官,由此分泌出大量的激素,在激素的作用下,男女會瞬間陷入一種迷情之中,進而發生性關系。
不過,安德爾這一研究雖然極具開創性,但由於尺度過大,使得他的論文被多家出版社拒絕。
畢竟,一眾學術雜志可不想因一篇論文,而被人們定義為成人雜志。
好在安德爾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選擇擴大投稿范圍,將論文投到歐洲其他國家的學術出版社。
在如此不懈的努力下,於1999年時,『英國醫學雜志』接受了安德爾的申請,並將他的論文刊登到新一期的學術期刊上。
當然,雜志的編輯並沒有全文轉載,而是在修改了其中的一些敏感詞匯後,才將論文印刷到期刊上。
但饒是如此,安德爾的論文還是在學術界中掀起軒然大波,無數科學家爭相查閱該文章,還對其中的一些數據進行了討論。
而這種學術界的震動,也讓安德爾成功獲得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需要注意的是,搞笑諾貝爾獎可不是帶有歧義的獎項。
相反,該獎的評委可是真正意義上的諾貝爾獎得主,之所以要設立如此獎項,是為了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
從這一點來看,足以體現學術界對安德爾性愛研究的認可,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爾的性愛研究雖然具有跨時代的意義,但他並不是該門學科的開創者。
性愛科學先驅者:威廉·豪威爾·馬斯特斯
這主要是因為,在安德爾之前,還有一位名為威廉·豪威爾·馬斯特斯的科學家,為了打開性愛科學的大門,不惜走訪上千名男女性工作者,甚至還用彩色膠卷記錄了694人的性愛活動,可謂是瘋狂至極。
馬斯特斯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他先是考取了漢密爾頓學院進修,但在研習期間,突然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是醫學專業。
這使得馬斯特斯在畢業後,又通過考試進入到美國羅切斯特大學修習醫學專業,在這一時期中,他對人類的性愛產生了莫名的興趣,並由此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不過,正值二十世紀40年代的美國,在科研領域仍有幾分保守,這意味著,無論是何種研究,都不能尺度過大,尤其是關於『性』方面,幾乎是無人敢公開提及的。
因此,馬斯特斯遇到了瓶頸,他隻能選擇偷偷進行性研究,比如偷偷翻閱相關書籍等,可學校不斷收緊的監管,讓該研究隻能宣告結束。
直至馬斯特斯取得了醫學學位,並從羅切斯特大學畢業後,才終於獲得了性研究的自由,為此,他開始翻閱大量書籍,並苦讀各類學術論文。
可俗話說得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馬斯特斯在研讀了相關資料後,隻感覺到一陣空洞,因為相關研究實在太少,有的論文完全就是狗屁不通,這讓他極為不滿。
為此,他決心踏上一條實際考察的道路,也就是直接探訪性行為。
不過,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裡,怎麼可能有人會願意公開自己的性愛過程呢,所以,馬斯特斯想到通過性工作者,來完成自己的研究。
可饒是如此,一些性工作者《妓女》在聽聞他的來意後,還是直接呵斥他離開,有的甚至出口辱罵馬斯特斯。
這讓研究陷入了瓶頸之中,無奈的馬斯特斯隻能選擇雇傭『中間人』,也就是俗話所說的『皮條客』,來讓性工作者們信任自己的研究。
不得不說,這一方法確實有效,它讓無數性工作者放下了戒備,並全身心地參與到馬斯特斯的研究中來,在這一時期中,至少有上千名性工作者參與了實驗。
或許,也正是這種大量且長期的合作,讓馬斯特斯對性工作者產生了一種新的認知,簡單來說,就是每一位性工作者都是為錢而從業的,其中不乏一些從業職,隻是單純地為了滿足對性的渴望。
而且,在馬斯特斯的觀測下,他還發現性工作者們並非如世人所說,全都是一些同性戀者,他們中許多人的性取向其實是非常正常的,針對這一問題,他在其後的著作『透視同性戀』中,還專門做出了介紹。
可令人震驚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常常出入於性工作場所的內科醫生,卻成功找到了自己的研究知己———-一位名叫弗吉尼亞·約翰遜的單親媽媽。
約翰遜和馬斯特斯一樣,都是熱衷於研究且又有幾分單純的人,畢竟已為人母的約翰遜,竟然仍不知『月經』的涵義,這令馬斯特斯大為震撼。
讓他覺得一定要將性行為背後的科普帶給普羅大眾。
不過,約翰遜雖然單純,但卻義無反顧地支持馬特斯特的研究,她常常陪著馬斯特斯前往各個研究場所,對性愛的數據進行精準的記錄。
據後世的數據顯示,在此期間,他們總共記錄了大概382名女性和312名男性的性愛過程,信息量十分巨大。
甚至,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她還願意直接與馬特斯特發生性愛關系,以此來讓馬特斯特對性愛有更深的了解,以方便對研究成果的總結。
要知道,這種性行為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私密行為,具體來說,就是每一次性愛研究時,一旁都為站滿記錄者和研究者,這對於約翰遜顯然是一場巨大的挑戰,可她為了馬特斯特的研究,仍堅持完成了一次次性愛,讓研究組得到了精準的數據。
當然,也正是在如此精細的研究下,馬特斯特撰寫出了極具開創性的性愛科學著作——–『人類的性反應』。
在這本書中,馬斯特斯打破了世俗陳舊的觀念,指出性對婚姻,乃至兩性關系都有關鍵性的意義,換句話來說,性愛的好壞,很可能影響婚姻關系的發展。
這一研究理論得到無數心理學家的認同,尤其是那些專註於解決夫妻矛盾的心理顧問,都秉持著極為贊同的態度。
或許也正是這種行業的認可,致使無數美國醫學院開始出現了性研究課程和專業。
要知道,在馬斯特斯讀書時期,該學科可是被嚴格管控的,但在他的努力下,人們已經可以大方的談論以及研究了,該書的歷史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在這本書的章節中,馬斯特斯還強調性姿勢選擇的自由性,以及自慰行為的安全性,這在某種程度上,解放了世人封建的性愛觀,使大多數人能夠更加正確且自由地面對性愛。
但需要注意的是,『自由地面對性愛』與『放肆地面對性愛』,這可是兩碼事,因為性愛如若處理不當,也會給人帶來無數困擾。
用心率計研究性愛:恩斯特·博厄斯
在馬斯特斯之前,美國其實也有一位名為恩斯特·博厄斯的科學家,對性愛進行過研究,但不同於馬斯特斯的專項研究,博厄斯隻是順帶性的取樣。
原來,博厄斯擅長於心血管領域,尤其是其中的心率學科,在歷經多年的醫學從業後,他對老舊的心率計進行了改進,讓心率計算不再局限於靜態測量,患者就算是在運動,也同樣能夠測量心率。
面對這一新發明的問世,博厄斯及其團隊成員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好奇心,他們想要通過新產品,去測量人類處於不同狀態時的心率變化。
為此,他們招募了一個近百人的實驗團隊,其中男女比例幾乎相平,在博厄斯的命令下,這些實驗對象佩戴起心率計,並開始從事不同的活動,比如跑步、唱歌、吃飯,以及發生性關系。
在這樣的廣泛采樣下,博厄斯和他的團隊驚奇地發現,人類在性愛時的心率變化是最大的,其心跳速度可以從正常的數值,瞬間攀升到驚人的每分鐘148.5次,這甚至比跑步的變化還大,而且,隨著性愛的進行,該數值甚至還會進一步上升。
要知道,人類的心跳極限僅是每分鐘220次,但這僅是理論數值,很少有人能活著到達這一速率,也就是說,心跳只要突破了正常的每分鐘100次,那就存在著猝死的風險了。
針對這一問題,博厄斯專門在研究結論中進行了闡述,而他也由此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用心率計研究性愛的科學家。
從這一點來看,科學家們對性愛領域的研究,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其到的手段既令人感到意外,同時也讓人心生佩服。
不過,就人類進程的高度而言,這些科學家的研究其實都是具有正向意義的,畢竟,正是他們的付出,才讓後世的人們,建立了科學且正確的性愛觀念。
結語
中國近代性學家張競生,就公開說過:
『性譬如水,你怕人沉溺麼?你就告訴他水的道理與教會他遊泳……故要使青年不至於去跳水尋死,最好就把性教育傳給他』
這句話在二十世紀時曾被蔑為流氓研學,但在今日看來,卻是正確的性教育觀念。
誠然,性行為雖然有著情色因素,但試問哪一位年輕人不會有此經歷呢,若想要人們不被『性』所傷,那對應的性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這也是性愛學科存在於世的核心原因。
參考資料
『為了研究人類性行為,美國心理學家究竟做了哪些奇葩實驗?』——–第一心理專欄
『為了研究這些行為,奇葩科學家都做了哪些實驗?』——-科普中國
『為了研究性行為,奇葩科學家都做了哪些實驗?』———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