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觀察未來科技
在越來越寬容的性觀念下,年輕人卻正在收起『性』趣。
根據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組織的『中國人私生活調查』,有固定伴侶的年輕人《1995年到2003年之間出生》中,14.6%的男性和10.1%女性在過去一年中都沒有性行為,這一比例比『70後』還高。
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珍·特溫格也在她的一系列期刊文章中指出,照目前狀況發展下去,如今年輕人的性伴侶會比前兩代人少。
現在20歲出頭的人與『X時代人』《通常指上世紀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同年齡時相比,完全沒有性生活的比例高1.5倍。
年輕人,是怎麼失去性生活的?消失的性生活背後,什麼在悄悄改變?
開放的性觀念
性生活的改變,首先與性觀念的改變相關。
不可否認,隨著社會的開放,人們的性觀念也愈發開放。
一方面,與性相關的詞匯日益增加。
從『性感』到『性吸引力』,人們不再避諱談論『性』,新的話語已經足以建構話語迷宮,在年輕人,不僅僅是新的性的話語猶如雨後春筍,這些話語也已經開始支配人的行為,性開始成為一種社會表達方式,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自我曝光,從日記到照片到視頻,身體的性感被女性們用來表達自己的某些意識形態。
另一方面,性行為也在發生改變。
在2019年的『年輕人性與愛調查報告』裡,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率高達71%,總體看,18到34歲的年輕人,隻有6.6%的年輕人反對婚前性行為,多半《56.2%》都是中立的態度;49.3%的男性擁有過4個及以上的性伴侶,41.2%女性隻擁有一個性伴侶。
在2020年的『年輕人性與愛調查報告』中,超四成的成年00後理想性生活頻率是每周三四次,理想性愛時長在30分鐘以上,這兩個比例都比其他年齡更高。
在性表達方面44.1%的成年00後認為確定戀愛關系就可以聊性,而其他年齡段更傾向認為要等到發生『第一次』之後。
可以看見,年輕人的性觀念確實更開放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性的目的。
對年輕人來說,性的首要目的不再是生育,而是表達愛意。
在1995年到2002年出生的人中,隻有8.3%的男性和5.3%的女性認為性的首要目的是生育,而一半左右《男性44%,女性58.4%》的人認為性的目的是表達愛意。
過去,性是為了生育,現在,性是為了愉悅。
『這種轉變被視為性革命的意識形態基礎』,年輕人更加強調性的自主性,而非為了家庭繁衍發生性行為。
現代人性觀念的改變從成人用品市場也可見一斑。
自1993年『亞當夏娃』情趣店在國內開業至今,國內的成人用品市場一直在『低調』前行。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內情趣市場規模已近千億,不少情趣企業相繼進入新三板市場。
根據中研普華曾做過的一個調研,中國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年輕群體,對成人用品的接受度極高,超過了93%,同時,在受訪者群體中,無法接受成人用品的人數,僅僅占受訪者人數的10%左右。
80、90後作為思想開放的一代,正成為當之無愧的消費主力。
此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男性是『主力軍』,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男性消費者占據了中國成人用品市場中的68%,接近7成的消費者都是男性。
而從產品的角度來看,女性成人用品似乎更加『暢銷』。
據某業內著名零售商表示,其品牌一款產品,擁有60%的女性消費者。
天貓數據也曾公開表示,女性成人用品銷量曾在1年之間增長11倍。
看起來,現代人的性生活充滿了自由和解放,再不復傳統的壓抑,但事實卻與之相反,自由的性觀念,卻並沒有帶來人們對於『性』的熱情。
科技降低了『性趣』
根據『大西洋月刊』的報道,在2005年,年齡在18至34歲之間的日本單身人士中有三分之一是處子。
到2015年,這個群體增加至43%。
與此同時,表示不打算結婚的人群比例也有所上升。
意料之外的是,對性慾下降最大的影響因素,竟然是因為科技。
要知道,幾千年來,人口增長取決於食物供應、戰爭爆發、疾病傳播、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影響。
幾個世紀以來,哲學家、神學家和科學家們一直就地球資源能負擔多少人口這一問題爭鳴不斷。
1798年,英國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托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牧師對後來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的現象提出過警告。
馬爾薩斯陷阱指的是人類具有過度繁殖和耗盡生存資源的傾向。
貫穿馬爾薩斯的一生,世界人口都不足10億《如今是75億》。
他認為人類最大的敵人是自己,依據是人們的性沖動不受約束。
在他看來,因為糧食供應的增加跟不上人口的增速,所以人口增長失控將導致饑荒和疾病。
馬爾薩斯和他同時代的許多人都擔心,由於過度繁衍,人類面臨滅絕的危機。
然而,如今,我們已經知道,馬爾薩斯低估了發明與創新的潛力,它有助於農業產量的顯著提高。
馬爾薩斯還低估了通過國際貿易擴大食品供應的可能性,這要歸功於更快更廉價的越洋運輸。
如果馬爾薩斯低估了創新對食物生產和分配的潛在影響,那麼他更完全料想不到的是,現代科技如何降低人類的性慾。
現代科技喝人類性慾之間的關系簡單明了——可供人們選擇的娛樂形式越多,人們發生性愛的頻率就越低。
電子遊戲、Netflix這樣的在線電影、電視服務,以及互聯網,可以提供另一種消磨時間的方式。
接觸色情的渠道也非常簡單,這也是因素之一,可以想像,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許多人在類似Tinder、陌陌這樣的交友軟件中搭訕、尋求非長期的關系,互聯網使得隨意的性行為變得更常見,這種虛擬世界的社交關系,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親密關系,某種程度上可以幫助用戶產生類似性慾的快感。
有研究顯示,當人們越多觀看色情片,越經常通過自慰的方式獲得性高潮,在真實的性生活面前就越難以有性喚起。
此外,性學家、女性社會學家李銀河曾分析稱,與之相反,如果性不再成為禁忌,人們越來越能正視這個話題,這種沖動很可能就會隨之減弱:『越往後越寬鬆,不再那麼使勁壓著。
各方面都沒什麼壓力了,大家反倒不想多做了。
美國也是一樣,經歷了性革命後,大家的‘性趣’就轉淡了』
於是,在現代社會滿是形形色色的娛樂選擇下,從廣播電視到電子遊戲、社交媒體等,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發達國家,性愛頻率在過去幾十年裡持續下降。
發表在『性行為檔案』雜志上的一項綜合研究的結果顯示,『與20世紀90年代末相比,21世紀初,美國成年人每年發生性行為的次數減少了9次左右』,這種下降主要體現在已婚美國人和有穩定伴侶的人群中。
比較不同年齡群體的情況,『20世紀30年代出生的人《沉默的一代》的性生活頻率最高,而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人《千禧一代和互聯網社交一代》的性生活頻率最低』。
這項研究的結論是:『美國人性生活頻率下降的原因是越來越多的單身者沒有穩定的夫妻關系型伴侶,即使有,他們的性生活頻率也在下降』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可以證明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對人類性慾的影響。
2008年,在東非海岸外的桑給巴爾,一次特別嚴重的供電中斷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它隻影響島上已連接電網的部分住宅區,其餘的島上居民則繼續使用他們的柴油發電機。
這種情形為研究人員提供了一項獨特的『自然實驗』,研究停電對人類生育行為的影響。
公用電網住戶實驗組的電力供應被中斷一個月,而使用柴油發電機的對照組照常用電。
9個月後,實驗組的新生兒數量比往常多了20%,而對照組的新生兒數量並沒有顯著增加。
性生活會消失嗎?
除了科技帶來的影響,性生活的減少也與當前的社會困境相關。
此前,大西洋月刊曾分析,經濟壓力、焦慮、脆弱的心理健康、抗抑鬱藥物的廣泛使用、睪丸激素水平的下降、交友軟件、選擇無力、無所不在無所不管的父母、立業當先的態度、智能手機、缺覺、肥胖等一系列當代困境幾乎都會導致性慾下降。
另外,根據數據,出現『性冷淡』情況的更集中在高學歷的城市新中產人群中,也就是網友們所調侃的,『智者不入愛河,寡王一路碩博』。
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無性的人越多。
一方面,受教育越多、年齡越大,越有各種各樣的顧慮、衡量、恐懼;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在一起交流的人其實也相對變少了。
或許,在性觀念受到壓抑的年代裡,人們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人們不僅會迎來性生活的開放,還會主動降低『性』這一天然的欲望。
至於性生活的未來,顯然,科技還將會給年輕人的性生活帶來更深遠的變化。
現在,元宇宙中已經有了虛擬的脫衣舞廳,人們還利用VR設備在元宇宙中發生性行為。
隨著科技對性快感的代替,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人們性生活的頻率或許還將進一步降低,而性也將從人際關系的社會層次上進一步獨立。
不過,無論是性趣的降低還是性的獨立,都不僅沖決了傳統的人倫思想,而且侵蝕著已經結成性關系的人們的情感世界。
畢竟,性在傳統社會中,往往被規定為隻能存在於人際關系之中,僅僅是關系的一種連接手段。
而現在,人們恰恰是反其道而行,讓性的爽感和快樂成為雙方保持各自獨立與相互距離的方法之一。
這當然不是目前的主流,但是它開辟出多樣化發展的可能性。
它所提出的哲學問題需要下一代年輕人來回答:如果在科技為人們提供了更多可以替代性的娛樂方式,性生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既然可以使用成人玩具,是否意味著『性』可以從共同的性行為中獨立出來?如果性可以從共同的性行為中獨立出來,那麼是否能容忍它從兩性關系中獨立出來?
歸根結底,性首先是為了快樂,甚至僅僅是為了快樂,再甚至僅僅是為了生物學意義上的快樂,更甚至僅僅是為了自己一個人的生理快樂,如果沒有損害他人,那麼是否能得到存在的空間呢?而在巨大的人倫沖擊下,人們又如何面對繁衍生殖這一性的古老目的?
在過去,性被假設為緩解孤獨與克服冷漠的良方。
可是,當現代人越來越固化於現代的孤獨和冷漠的困境時,還有多大的可能去發生『性』和投入『性』呢?在科技的影響下,在社會的變革下,以往人們賦予『性』的一切價值與意義,還可能出現什麼樣的變化?這也正是最深刻的性的革命。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