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家住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的35歲女士雅各芭·巴拉德在電視上看到23andMe公司的廣告。
這家公司的業務,就是專門給客戶做DNA檢測,並通過全網比對,找尋與其存在血緣關系的親人。
雅各芭從小就覺得自己與家人在長相上存在差別,她是金發碧眼,而家人都是黑頭發、黑眼睛和橄欖色皮膚,因此她懷疑自己是被收養的。
一番追問之下,雅各芭的母親才道出了實情。
原來她的父親不能生育,1979年時,她的父母找唐納德·克萊因醫生做了人工授精,雅各芭身上的另一半基因來自捐獻精子。
出於好奇心,雅各芭希望找到與她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便聯系了這家公司,做了DNA檢測,在那年的秋天,她收到了檢測結果。
令雅各芭感到意外的是,檢測結果顯示她擁有7個兄弟姐妹,這令她感到奇怪和不安。
因為按照規定,同一位捐精者的精子不會使用超過三次,這是出於對近親結合的擔憂。
假設在在某一特定區域內有太多的人身上有一半基因來自同一個父親,那麼就有可能造成近親結婚。
但雅各芭卻有7個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這顯然很不正常,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雅各芭和她的7個同胞決定找到真相,他們聚集到一起,把精力集中在父系匹配上,開始著手調查。
很快,他們就在網絡上匹配到一位遠房表姐,名叫西爾維婭,由此順藤摸瓜,竟然發現他們共同的父親,就是唐納德·克萊因醫生本人。
更瘋狂的是,隨著23andMe公司網站註冊人數的不斷增加,雅各芭的兄弟姐妹人數也在瘋狂地增長,從7個一路飆升到94個。
而隨著真相的揭開,雅各芭和她的兄弟姐妹們才發現,這是克萊因醫生的病態遊戲,他們都成了這起震驚全美『惡性事件』的犧牲品。
一、雅各芭·巴拉德發現了關於自己身世的驚天秘密
印第安納波利斯不孕不育醫院的唐納德·克萊因醫生,是不孕不育領域的專家,也是印第安納波利斯最有名的不孕專科醫生,35年間為無數面臨生育問題的夫婦提供過幫助,在診斷和治療生育障礙方面成績斐然。
1985年之前,低溫保存技術還沒有現在這麼先進,進行人工授精或供體授精時,都是使用剛剛從捐精者處得到的新鮮精子,很難保證成功率。
但克萊因醫生發明了一種在輸卵管上做激光手術的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成功率,因此他的業務比別人好得多。
然而克萊因醫生的業務做得越大,造成的傷害就越大,他顯然沒有使用捐精者提供的精子,而是使用自己的。
所有的證據都指向克萊因醫生就是雅各芭和另外7個人共同的父親,但他們需要一個一錘定音的結論,也就是拿克萊因醫生的DNA來做比對以驗證這一切。
並且雅各芭想要知道克萊因醫生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這種事情持續了多久?雅各芭到底還有多少同胞?
為了找到真相,讓克萊因醫生付出代價,雅各芭向印第安納州檢察長辦公室遞交了投訴,她很快收到了回復。
州檢察長辦公室寄來一份表格,表示他們回頭會聯系雅各芭,再做進一步調查,但雅各芭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卻並沒有人來聯系她。
於是雅各芭又聯系了她所能找到的新聞媒體機構,但還是沒有找到願意報道這件事的報刊、雜志或電視臺。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雅各芭想到了Fox59頻道的主持人安吉拉·加諾特,於是她在2015年2月登錄Facebook,給安吉拉的號發了短信。
在短信中,雅各芭表示她相信印第安納波利斯的一名醫生,曾用自己的精子給多名女性進行了人工授精。
安吉拉看到信息後非常震驚,在雅各芭提供的證據面前,她相信這件事是真的。
在得到新聞部主任的支持之後,安吉拉直接聯系了克萊因醫生,以求探明真相。
但克萊因醫生卻矢口否認,聲稱他們隻會使用正在接受培訓的醫生的精子,不可能出現3個以上的兄弟姐妹。
安吉拉又問他是否願意提供自己的DNA,去做DNA檢測以自證清白,克萊因醫生卻當場拒絕了。
由於得不到州政府的支持,安吉拉一時之間也無計可施,在其後播出的電視節目中,她雖然報道了這件事,卻沒有說出克萊因醫生的名字。
但雅各芭和安吉拉都沒有想要放棄,她們決定繼續調查下去。
這一次,他們向克萊因醫生的家族中所有超過18歲的男性發送短信,詢問他們是否曾捐獻過精子,對這些人進行排除,調查工作持續了幾個月,也驚動了克萊因醫生。
二、唐納德·克萊因醫生的病態遊戲
這時候克萊因醫生開始警覺,他決定要做點什麼,便委托自己的一雙兒女道格和唐娜主動聯系了雅各芭,希望能夠說服她放棄追究這件事,並與他們達成和解。
雅各芭與兩人相約在教堂見面,道格告訴雅各芭,克萊因醫生已經和他們談論過這件事,在找不到捐精者時,克萊因醫生會使用自己的精子,但他保證雅各芭的同胞不會超過10個人。
然而事實上,自從雅各芭在23andMe公司網站上註冊後,已經發現了14個同胞,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更惡劣的是,第14名同胞朱莉·哈蒙的母親去做人工授精手術時,用的是丈夫的精子,但克萊因醫生卻將其換成了自己的。
到這裡網友也許會有疑問,為什麼朱莉的父親精子正常,她的母親還需要去做人工授精呢?
主要是因為朱莉的父親是『弱精症』,導致母體很難受孕,需要通過人工幹預的手段來促成其受孕成功。
當年朱莉的父母正是為此找到了克萊因醫生,但在手術時,他卻直接將精子換成了自己的。
得知這件事的朱莉瞬間崩潰了,她覺得自己的身份一下子被抹去了,不知道自己是誰;朱莉的父親也非常沮喪,覺得克萊因醫生奪走了他的一切。
朱莉的案例提醒了所有人,克萊因醫生的『騷操作』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有預謀、有計劃的犯罪,其危害性要比想象中嚴重。
果不其然,隨著調查的深入,更多的『同胞』被發現,這些人的范圍遍及印第安納州各處。
這些克萊因醫生的子女,也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他們覺得在街上每一個擦肩而過的人,都有可能跟自己有血緣關系,如果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與其相戀結婚,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三、揭露唐納德·克萊因醫生的犯罪動機
克萊因醫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那像這樣的大人物,做出這種事的目的和行為動機何在呢?從他的成長經歷中,我們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克萊因醫生讀書用功、成績優異,大學畢業後,年紀輕輕就當上了醫生,在同齡人中他不僅是學霸,也是別人眼中的社會精英。
但是在他春風得意的年紀,196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卻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觀。
當時他正在郊區的小路上開車,有一個小女孩突然沖上馬路,克萊因醫生來不及做出反應就迎面撞上小女孩,令其最終傷重不治。
從那時起,克萊因醫生的生活就完全改變了,他成了一名虔誠的教徒,並立志以自己的努力來回饋社會。
這種想法本身很勵志,也沒什麼問題,但問題在於克萊因醫生走了歪路,他加入了一個叫『箭袋組織』的秘密團體。
箭袋組織帶著對白種人血統的謎之自豪,宣揚一種『播種論』。
該組織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當作『箭』,為了保持白種人血統的純正,防止其他種族的滲透,把自己的孩子『像箭一樣射到世界上』。
為此,該組織成員認為必須盡可能多地生育,以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
正是受到這種極端思想的影響,克萊因醫生才會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犯下如此不可挽回的罪過。
克萊因醫生本人對此絲毫不覺得後悔,他始終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事,他甚至沒有將這些擁有自己一半基因的後代視為子女。
在和子女們的見面會上,克萊因醫生全程鎮定自若,舉止傲慢,保持著作為成功人士的姿態。
落座後,他拿出一個小本子,仔細詢問和記錄每一個子女的姓名、年齡和職業,並對其進行比較,以評價子女們的成就。
克萊因醫生對這些子女毫無親情可言,隻是視為自己的一塊勛章、一件作品。
更可怕過分的是,克萊因醫生全程都攜帶著一把槍,假如現場有人威脅到他的安全,他將會毫不猶豫地進行自衛。
四、讓唐納德·克萊因醫生得到應有懲罰
克萊因醫生的傲慢徹底激怒了雅各芭和她的兄弟姐妹們,這些受害者決定將克萊因醫生告上法庭,讓他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並得到應有的懲罰。
於是他們聯系了馬裡昂縣的檢察官蒂姆·德蘭尼,希望能得到幫助。
德蘭尼檢察官在了解案情之後,對如何依照美國現行法律控告克萊因醫生一事,卻陷入了為難。
因為他在美國現行的法律中,找不到可適用於『惡意播種』罪行的相應法律條文,難以根據現有的法律條文將其逮捕並定罪。
但最終,德蘭尼檢察官還是在對克萊因醫生的調查報告上找到了突破口。
檢察官發現,州檢察長辦公室曾聯系過克萊因醫生,詢問他是否用過自己的精子來做人工受精手術的事,並讓他填一份表格。
在詢問過程和填的表格中,克萊因醫生都全盤否認了他曾經『惡意播種』一事,並撒謊說他不是那些孩子們的父親,這就構成了口頭和文書上『制造或使用過虛假文件』並妨礙司法公正的罪名。
據此,德蘭尼檢察官要求法官傳喚克萊恩醫生,並對其進行基因檢測。
馬裡昂縣警察帶著搜查令扣開了克萊因醫生家的大門,他們對醫生進行了DNA采樣。
經過檢測和比對,結果很快就出來了,雅各芭等子女就是克萊恩醫生的後代。
克萊因醫生因向調查人員發表虛假聲明,而被控兩項妨礙司法公正的重罪。
在法庭上,他沒有絲毫的抵抗,很快就承認了自己的罪行,但他同時請求得到法庭的寬恕,並且得到印第安納波利斯地區一些教會成員的聲援。
因此,法官最終判定克萊因醫生罪名成立,但鑒於他沒有犯罪前科,他被判兩項六級重罪,但緩期執行,以及500美元的罰款。
雅各芭和她的同胞們投入了2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費了無數財力,最終卻得到這個『和稀泥』的結果。
雅各芭他們心有不甘,但在美國現行的制度之下,沒有相應的法律條文可依,很難讓克萊因醫生這種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四、結語
截至目前,共有94名克萊因醫生的子女被發現,這個案子不僅驚動了全美,也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但其結果卻不盡人意。
更大的問題是,在美國人工授精手術已經存在了十幾年,而克萊因醫生案子並不是個案,由於監管不力,『惡意播種』事件在別的地區也有發生過。
此事件不僅反映了美國一些所謂上層知識分子極端扭曲的三觀,也反映出美國人工授精手術缺乏監管,和相關法律的不完善。
對於那94名同父異母的受害者來說,他們接下來的人生則充滿了艱難;而他們的後代,也要面對近親結婚的風險,以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
這一事件對他們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造成的傷害是永久的,將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實在是令人可憐又可嘆。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