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事件之後,一座對女性友好的城市,該如何設計?

來自:鳳凰空間《ID:fhkj666666》

本文已獲得授權

近段時間很不『太平』。

唐山燒烤攤打人事件,還有上海外國語大學一男生在圖書館向女生咖啡杯裡投放異物的新聞,這一波一波針對女性的惡性事件,讓我們意識到,女性安全是一個亟需關注的社會問題。

一座城市的環境、規劃、細節等方面,都直接影響女性的安全處境。

一座對女性友好的城市,該如何設計呢?

《圖源:pixabay》

01

最早,城市是為男性而存在的

『美國城市規劃與建築設計界流傳著一條鐵律,女人的場所就僅僅應該是她自己的家』城市規劃歷史學家Dolores Hayden在其1980年發表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最早的歐美城市規劃,更多考慮的是男性的需求,遠離工廠的環境,更好的住宅建在郊區,男性出去工作,女性在家帶孩子。

於是,城市與男性相連,郊區與女性相連,在構建起城市與郊區對立的同時,也構建起男性與女性的對立』

惡性事件之後,一座對女性友好的城市,該如何設計?

1660年紐約城市規劃圖《圖源:紐約歷史社會圖書館》

隨著時代變遷,女性群體自身的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城市卻遲遲未能提供滿足女性需求的建築與服務。

於是,一些專業的城市規劃者與建築師逐漸開始呼籲:城市建設的目標應當是『為了所有人,而不僅是‘男人’』

例如1958年,『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的作者,城市理論家簡·雅各佈斯參與了華盛頓廣場公園『保衛戰』,為避免這個深受附近居民喜愛的城市公園被規劃當局計劃擴建的第五大道穿越,眾多女性推著嬰兒車走上街頭抗議,最終阻止了以汽車為中心的粗暴城市交通規劃摧毀公園。

還有美國各地婦女為爭取在夜晚使用城市公共空間的權利而組織了『奪回我們的夜晚』《Take Back the Night》遊行活動。

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更廣大的社會領域,女性在城市空間中的安全問題進入公眾視野,使性別身份、城市發展與空間正義密切地聯系起來。

簡·雅各佈斯在華盛頓廣場公園為女性的空間權益參加社區集會《圖源:Wikimedia》

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還出現了許多由女性建造的專供女性使用的新公共建築類型,如女性大樓、女性咖啡店、女性書店、女性酒吧、女性餐館、女性資源中心、家庭暴力女性庇護所等。

20世紀90年代後,對城市中女性安全問題的討論逐步走出原有的西方發達地區、白人中產階級和二元性別話語的局限,開始向發展中地區延伸。

聯合國人居署2007年發佈的『市政府包容和可持續城市發展規劃指南』明確提出,需要將性別作為城市規劃政策制定和管理的重要考慮因素,保障女性安全及其他空間權利的議題由此得到了多種形式的實踐。

維也納堪稱創建女性友好城市的模范城市,它連續10年在美世全球城市生活質量排行榜中居首,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在城市發展中十分註重對女性友好的城市設計。

在維也納,迄今已經開展了超過60個關於『性別主流化』的試點項目,性別主流化已經成為城市變革的重要動力。

維也納《圖源:unsplash》

可喜的是,近年來在中國的一些城市,比如湖南長沙,也提出了建設『女性友好城市』的規劃方針,要從女性生活環境、女性職業發展環境、社會對女性的認可度等方面構建女性友好型城市指標體系。

02

公共空間:讓女性敢於在夜晚出行

幾乎每個女孩,從小就被教育:不要在夜晚獨自出門。

《BBC短劇『她說:女性人生瞬間』截圖》

夜晚幾乎使所有城市公共空間變得對女性充滿威脅,而公園的僻靜處,某些地下通道或車庫等空間,即使在白天也會讓單身女性感到害怕,出於對自身安全的考慮,女性不得不限制自己對城市公共空間的使用。

聯合國人居署在『『她』的城市:與女孩一起進行可持續和包容性城市規劃和設計的城市指南』中指出,全球女性使用城市公共空間的程度與男性不對等

調查顯示,從8歲開始,80%的公共空間都是被男孩所占據的,女孩們認為這些空間讓她們感到不安全或被排斥。

METRAC,是加拿大多倫多市的『制止對女性和兒童施暴行動委員會』,它於1984年由多倫多市政府成立,成員都是女性,她們參與到了很多提高多倫多市城市安全的項目中。

例如她們負責評估並提高了多倫多市所有地下車庫的照明、標識和安全標準。

她們考慮到了很多城市設計的細節,比如良好的照明可以促進人們使用公共空間,人行道邊上的加油站等可能會成為潛在的襲擊場所等。

加拿大多倫多《圖源:pixabay》

英國學者瓦倫丁《G.Valentine》則以英國城市為例,研究了女性的危險感與公共空間設計之間的關系,並提出了女性在公共空間中的安全感的具體評價指標。

比如,天橋優於地下通道,白色照明優於黃色照明;造園景觀不可遮蔽道路,也不應阻礙視線,圍墻要少;角落及轉角的監視性要好,可加裝鏡子予以改善等。

這些具體指標都成了公共空間的規劃標準。

英國倫敦《圖源:pixabay》

一個城市應該擁有更多讓女性覺得安全的細節。

比如在日本,已經有了女性專用的地鐵車廂。

日本地鐵中的女性專用車廂《圖源:Wikimedia》

韓國首爾則將市內幾百家24小時便利店指定為『女性安心守護之家』,當一個女性在街上遭遇危險時,她們可以躲進便利店求助報警。

在韓國杭雲洞這個女性受侵犯情況最為嚴重的地區,當地一家咖啡館自願充當女性專用社區空間,深受當地高中女生和上班族歡迎,也成為傳遞警方最新安全信息的渠道。

《圖源:unsplash》

城市的公共空間最能體現一個城市對待居住者的友好程度,我們期待出現一座座讓女性能夠免於恐懼,在夜晚敢於出行的城市。

03

生活空間:讓女性敢於獨自居住

女性的不安全感不僅存在於城市的公共空間中,也存在於城市的私密空間,也就是家庭環境中。

2021年上映的『門鎖』,講的就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女性,在獨居生活中所遭遇的驚恐與不安。

我們的城市,也要讓女性們能夠放心獨自居住。

電影『門鎖』劇照《圖源:豆瓣》

英國人Nina West在20世紀60年代便開始了女性住宅的實踐。

20世紀60年代早期,Nina West與丈夫離婚,成為一個單身媽媽,她既沒有丈夫提供的贍養費和子女撫養費,也不想領取社會福利,她不知道如何能夠既掙錢養家又能夠照顧孩子,同時找到住處、工作和兒童看護設施。

在困境中,Nina West開創了一項先鋒性的住宅項目,這是一個包含幾間小公寓和一個服務整個鄰裡的日托中心的小房子,單親母親可以住在這裡,並可免費享用日托中心的服務,由此她們可以出去工作賺錢。

在Nina West邀請建築師Sylvester Bone設計的一棟單親母親住宅菲奧娜住宅《Fiona House》中,有許多針對女性而設計細節。

這棟建築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供媽媽及其孩子居住的大樓,另一部分是獨立的托兒所,兩者之間是孩子們的室外遊戲場。

居住單元都將廚房設置在靠近走廊的位置,並且在廚房朝向走廊的墻面上開有窗戶,當母親做飯的時候仍然可以照看在走廊上玩耍的小孩此外,公寓之間使用對講機互相連接,方便不同家庭之間互相看護小孩。

Nina West的實踐為女性重新找回『家』作為生活保障的意義,很好地平衡了社區共享空間和私人領域,並且啟發了後續的共享社區概念。

菲奧娜住宅《圖源:Athens Center of Ekistics》

伊娃·凱爾在維也納設計了一幢名為『女性—工作—城市《Women-Work-City》』的公寓樓,該樓有357個居住單元,鄰近公共交通站點。

在這座公寓樓的每個樓層中,都設有嬰兒車存放區,同時開辟了充足的開放空間供孩子們玩耍,公寓樓還配有幼兒園、藥店和社區醫生辦公室。

建築物的高度,必須足夠低,以確保居住在其中的女性可以看到街道,同時,該公寓十分靠近公共交通站點,這些設計細節都是考慮到了女性的安全問題。

《圖源:Dezeen》

最近,加拿大溫哥華一座完全由女性擔當開發的住宅項目,得到了住房署、聯邦政府、金融信貸聯盟的支持。

項目共提供135套廉租房,目標用戶是勞動婦女、老年婦女和以女性為主導的家庭。

公寓的陽臺,將這座建築與相鄰的塔樓區分開,保證了女性的安全,還為不同住戶設計了不同的房型,比如為家庭需求設計的大戶型,為職業女性和長者提供的緊湊住房,還有給租戶的靈活的生活間。

除此之外,這裡將療愈花園作為景觀概念的一部分,有靈活的公共區域和小型冥想花園。

《圖源:GBL Architect》

結語

長久以來,在很多領域,我們的默認視角為男性視角,隻有當女性的視角被納入考量後,我們才擁有完整的人類視角。

城市的設計,除了要考慮到女性的安全,還要考慮到女性的便利,比如洗手間的問題,母嬰室的問題等。

城市中的性別平等是城市文明的標志之一。

一個國家,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恰恰取決於這裡對於相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度。

這種關注度也不局限於女性,還有對種族、階層、老人和孩童的包容與關懷。

你所在的城市,有哪些友好的細節?歡迎點贊+評論,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圖源:Archdaily》

參考資料:

『西方女性主義建築學的若幹議題研究』《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論文,作者:滕靜茹》

『她的城市:與女孩一起進行可持續和包容性城市規劃和設計的城市指南』《聯合國人居署》

『城市中的女性安全研究綜述——空間研究與實踐議題的發展』《作者:衡寒宵》

『女性占到半邊天︱為女性設計的城市與女性視角下的共享出行都是什麼樣?』《公眾號:一覽眾山小-可持續城市與交通》

– End –

免責提示:部分文章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與出處的,僅標明轉載來源。

如有問題,請加微信:chenran58,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