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長的歲月中,內衣不僅有蔽體保暖的作用,還承載了中華文明,記錄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文化。
這是清代呂彤的『蕉蔭讀書圖』你能看出圖中女子內衣的形制嗎?看了下文,你覺得這是哪一種?
這是漢代的內衣,叫『抱腹』或者『心衣』。
上下有帶,抱裹其腹,上無襠。
這兩種內衣的共同點是背部袒露,沒有後片。
這是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內衣,叫兩當。
它與『抱腹』和『心衣』的最大區別就是它有了後片,既可擋胸,又可擋背。
它最初是北方遊牧民族的服飾,後傳入中原,屬於異族文化。
材質多為織錦,雙層,內有襯棉。
這是唐代的『訶子』。
唐代以前的內衣肩部都綴有帶子,到了唐代,出現了一種無帶的內衣,稱為『訶子』。
這是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裡面的唐朝貴夫人穿的就是低胸的透視裝。
真是引流了時代潮流,今天我們的女士內衣很多也沒有這麼大膽。
這就是唐代女子喜歡穿著的『半露胸式裙裝』。
她們將裙子高束在胸際,然後在胸下部系一闊帶,兩肩、上胸及後背袒露,外披透明羅紗,內衣若隱若現,性感而迷人。
『訶子』常用的面料叫『織成』,挺括略有彈性,手感厚實,穿時在胸下紮束兩根帶子即可保證胸部達到挺立的效果。
這是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
到了宋代,內衣叫做『抹胸』,穿著後,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個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稱『抹肚』,用紐扣或帶子系結。
可單可夾,形式不一。
這是在泉州黃昇墓出土的南宋時期的抹胸。
元代的叫『合歡襟』,穿著時由後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繩帶系束。
面料多為織錦。
這是明代的內衣,名叫『主腰』,它與背心相似,是從抹胸發展出來的一種內衣。
主腰由後往前穿,在正前方分開以紐扣固定。
這是明代女子穿著『主腰』的畫圖。
這是江蘇泰州明代墓葬出土的主腰,可見其兩襟各有三條襟帶,肩部有襠,襠上有帶,腰側還有系帶,系緊後可形成收腰的效果。
說明此時已經知道通過衣服來展現身材了。
到了清代,內衣叫『肚兜』,這種內衣是在清代以後才逐漸普及的。
肚兜在『紅樓夢』中有多處提及。
清代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帶,穿時套在頸間,腰部另有兩條帶子束在背後,下面呈倒三角形,遮過肚臍,達到小腹。
材質以棉和絲綢居多。
肚兜的圖案樣式以刺繡為主,也有貼補的。
在清代,婦女隻為情人、丈夫或者孩子繡肚兜,她們自用的肚兜一般隻用純色做成,顏色以紅色居多,略加花邊裝飾。
繡給情人的肚兜圖案多以愛情故事為題材;為兒童繡的多以保護和繁衍為主題。
這是一件蓮花紋樣繡花的胸衣。
到了近代,女子開始註重身體曲線的展示,於是產生這種形制較窄的『小馬甲』,它通常使用對襟,襟上有多粒紐扣,穿時可將胸腰裹緊。
歷史是有傳承的,你現在所用的隻不過是在古人的基礎上加了一些變化。
歷史是會回環往復,以前的某個樣式說不定哪一天會重新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