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題為『人物角色在情趣內衣延伸設計中的情感表達研究』的碩士論文在互聯網平臺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覺得論文中『兔女郎』『貓女郎』『洛麗塔女傭』等字眼引人不適,認為其不務正業,也有不少網友認為該論文結合了社會背景,分析了社會現象,具有學術價值。
可以看出,在當今社會,『性』依舊是個敏感點,大眾對涉及『性』的話題諱莫如深,甚至對其還存在誤解和偏見。
該篇論文發表於2016年,而在這時成為輿論熱點,是因為其話題的特殊性。
受中國傳統歷史文化背景的影響,國人的思想一直偏向於保守,而與『性』相關的話題,往往會被打上『情色擦邊球』的標簽,當學術與『性』掛鉤,那無疑是觸碰到了很多人的禁忌點。
從作者的角度出發,作者本身是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研究情趣內衣無可厚非,因此『不務正業』這個評價也就有失偏頗了。
再從學術的角度來說,學術研究以某種特定的社會現象為出發點,通過分析找到其理論支撐,隨後對該類社會現象及背後的社會發展規律、文化價值作出闡釋,是以一個客觀的角度反映社會現實。
而『cosplay』等也確實是存在但卻避而不談的社會現象,其背後反映的社會情感需求、社會文化價值、商業價值也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世俗之見不應該成為制約學術發展的枷鎖。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篇論文也是一部『破格之作』,打破了常規選題的格局,它所涉及的領域,是從前極少有人涉及的,它拓寬了學術研究的視野。
人人都有欲望,但很少有人能夠正視自己的欲望。
這也就是人們談『性』色變、認為其羞於啟齒的原因。
也正是因為這樣,相關領域的研究少之又少,不少人將其歸於『獵奇』而否定其存在的價值。
學術研究要跳脫出世俗的牢籠,立足現實,才能真正解答廣泛存在又具有深意的社會問題。
『欲望是人的本質』從社會文化價值觀上來看這件事,有的人打著『禮義廉恥』的幌子,去遮掩其落後腐敗的道德思想。
對事物有自己的價值評判標準是好事,但還是要摒棄固有的成見,以客觀的角度去看待。
文/蔡晨怡《浙江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