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寒冷的冬天,造車的雷佈斯還做著炙熱的春夢。

小鎮詩人

水皮雜談 一家之言 兼聽則明 偏聽則暗

每賣一部手機凈虧22元,小米昔日的現金奶牛顯然無法滿足雷軍『世界汽車五強』的大計。

北島寫過一首讖言式的詩歌——那時候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當64歲的許家印還在高調官宣他的恒馳汽車下線100輛之時,當52歲的姚振華被迫拋售10套杭州豪宅而對寶能汽車閉口不談之際,那些曾做著同樣夢想的商界大佬們,其實多少有些兔死狐悲的感嘆,在農歷兔年即將來臨的檔口。

剛在12月16日迎來53歲生日的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體會最深。

就在生日三天後,中國本土互聯網社交平臺上關於小米裁員的傳聞便紛至沓來。

對於探尋天命已足三年的雷生,此刻重要的並不是糾正傳聞的主體究竟是紫米還是小米,或網傳『6000人』與不超過10%裁員比例3500人的實質區別。

關鍵一點——這個消息,來的真不是時候。

12月,本該是雷先生的大月。

但從當月1日開始,早早定檔的小米13系列發佈會卻並沒有拉弦即響,因為眾所周知的疫情影響,這場米粉本年度最重要的盛會被整整延期了10天。

其實,真正給小米員工拉響警報的,源自11日那晚。

雖然,小米13 Pro一如抗原檢測盒一樣『秒沒』,但補貨卻一直會在路上。

在最寒冷的冬天,造車的雷佈斯還做著炙熱的春夢。

12日,脈脈上有關小米裁員的消息就已登上了熱搜。

冬日裡裁員炸出的雷聲,蓋過了全面對標蘋果的雷式斷貨老橋段。

本該聚焦在小米13系列、全新MIUI14系統、以及與英特爾聯手打造NUC小主機上的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注意力經濟,被重新轉移至對小米未來不確定的擔憂,以及對雷本人孤註一擲造車局面的集體奚落。

在民間,『雷打冬』的諺語後綴,是『十個牛欄九個空』。

此時的資本市場,下手倒未必狠辣。

從雙十二那天市場傳出消息到12月22日港股收盤,小米港股收盤價從11.18港元走至11.02港元,6天時間,可謂波瀾不驚。

但市場對雙十二業績的消化,按照慣長已經提前了一周。

事實上,就在傳出小米13於各大電商平臺脫銷的本月5日,其股價當天大漲13.64%。

也就是說,此後的『癩皮狗行情』,多少還是顯現了市場真實的態度。

2022年,宏觀經濟逆風,疊加俄烏沖突、局部疫情等『黑天鵝』因素,全球消費電子市場需求驟降。

而在行業寒冬之中,小米營收連續三個季度下降。

前三季度,小米經調整凈利潤為70.57億元,同比下滑59.8%;第三季度,經調整凈利潤為21.17億元,同比下滑59.1%,其中,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為425億元,同比減少11.1%。

請注意:截至三季度末,小米制成品庫存為272.94億元,較2021年末增加14%。

來自市場的唱衰肯定不是首次,而2022年Q3凈利潤數據的滑坡,也未必就會是其創業路上的最後一個寒冬。

唯結果論的市場現在真正思考的也是更迫近預期的問題——在於留給雷軍連自己都聲稱是『最後一搏』的時間與空間,還剩多少?

他與他的小米,或者說放之行業更大范圍的鵝廠、京東而言,都是那句話——不改變,毋寧死!但與同樣危機感已深入骨髓的PONY與Richard對比,雷老板眼下是否應該假以顏色?!哪怕表露出片刻的不淡定,多少也能讓關心者讀懂『知我者謂我心憂』的含義。

主動變陣 雷老板一心無二用

12月22日,雷軍通過集團內部信宣佈:61歲的總裁王翔退休。

接任者,47歲的盧偉冰。

同時,他宣佈聯合創始人洪鋒和王川也將於今年年底退出業務一線。

熟悉小米高管構架的人都知道,除了雷,小米還有7位創始人:分別為林斌、洪鋒、王川、劉德、黃江吉、周光平、黎萬強。

但至洪鋒和王川退出業務一線後,小米8位創始人中處於一線的,便隻剩雷軍孤家寡人了。

知情人士稱,在發佈內部信的同一天,小米內部為王翔舉辦了歡送晚宴。

雷軍在12月22日晚21:24分也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感謝翔總這7年多所有的投入與付出!』

入職小米之前,王翔曾在高通工作過13年。

2015年7月加入小米後,王翔統領小米國際部。

在他的帶領下,小米闖進100餘個國家和地區。

2019年11月,王翔接棒林斌,晉升為小米集團合夥人、總裁。

此後,王在承擔小米對外溝通、財報發佈、投資者路演中一度承擔重要角色。

但上個小米時代的『救火隊長』,過去的從業經驗在汽車行業中可能並不適用。

在內部人士看來,王翔退休、盧偉冰履新更像是小米一、二代高管層的權力交替。

而在此次履新前,盧偉冰其實於去年原小米集團執董周受資離職後,已接手了國際業務部,並將海外各銷售大區、國際全網電商銷售部和運營商與商務拓展部,以及印度區域運營部等多個部門整合成國際『銷售部』,以便打通各個區域和渠道。

與大局觀持重的王翔、以及擅長資本運作的周受資相比,曾供職過康佳、天域、金立等公司,有充足的銷售管理經驗的盧偉冰,此前的公眾形象更像是一位『耿直』、『硬剛』、『毒舌』的品牌負責人。

其擅長在社交媒體與對手互懟,榮耀業務部副總裁熊軍民,華為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都是其社交戰的定期光顧的對象。

但口水甩幹,盧總的真正能力《與上述兩位對手相比》一樣是履行最高企業負責人的戰略意圖。

紅米Redmi在盧擔任品牌總經理任上曾創造不到一個月時間在大陸地區出貨量突破100萬臺的佳績。

待紅米Redmi獨立運營後,除了千元機,又相繼推出了洗衣機、電視、筆記本電腦等多品類產品。

可以說,盧一手扶起的紅米一域之於小米的存在,完全不亞於當年榮耀之於華為『第二品牌』的戰略意義。

而從紅米一局到小米全局,盧此次晉升最大的功能在於協助雷軍分身做最重要的事。

當然,雷軍之所以能將穩基盤的中軍大業交付於盧,也證明了其對後者各項實操能力的足夠認可——至少目前如此。

TCL華星6.73英寸WQHD LTPO OLED Demo

雷一直想要抽身,細心者能從兩處細微舉證:其一,供應鏈——此前雷軍曾表示無2K不旗艦,可是此次13系列隻有Pro版本才配有2K屏。

而21日從湖北傳出的消息顯示,國內首款用於智能手機領域的2K高頻PWM柔性屏在TCL華星武漢基地正式量產下線。

這條生產線,由TCL華星與小米科技聯合研發。

公正來說,正是因為華為長期與維信諾及京東方等屏幕供應商形成親密合作,從MATE50系列開始才真正一舉掃清了對三星/LG的習慣性依賴。

而此番與華星光電的合作,很顯然絕不止是手機2K屏單個業務觸點那麼簡單。

雷軍要和李東生談的,且需要提前作采購準備的,還有車機屏幕,電視屏幕等大項。

而伴隨TCL中環在光伏領域的快速突進,兩位需進一步坐下來聊透的,可能還將包括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的儲能業務。

其二,芯片公司投資——全球排名第五的芯片設計服務企業燦芯半導體12月19日遞交招股書,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目前,燦芯半導體無實控人,前十大股東中,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持股4.77%,為第八大股東。

這,僅僅是小米廣袤投資版圖一隅。

自2017年成立以來,小米產投先後投資了110家芯片半導體與電子相關企業,其中包含光電芯片、汽車芯片、半導體制造設備等領域。

僅2021年,小米產投就通過戰略性投資47家芯片半導體與電子領域公司。

無論外界如何看待小米在手機終端上的『買辦』角色,但毋庸置疑,『硬科技』正在雷軍的思維導圖裡占據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聯網行業的底層邏輯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後,資本市場開始對新硬件公司給予更多的青睞。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覆蓋小米集團的最新研報《11月1日》中,其分部估值法《SOTP》裡已經賦予了硬件利潤16.2倍PE;而互聯網利潤隻拿到了12.1倍。

很長一段時間,投資銀行家們對小米感興趣的根本原因和估值論斷,在於其從本質上說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盡管還有一批人對此很不以為然。

眼下,雷軍的動作說明他看到了這種變化。

恰恰,馬化騰,包括劉強東急於改變現狀的原因也在此處。

12月15日騰訊線上內部員工會上,PONY公開提及『雲業務不應同質化,不相信買量,遊戲要做精品不要浪費版號』的實質,從根源上都指向了互聯網公司業務模式的轉變走向。

而劉強東在11月中反復提醒京東人不忘初心,要關注拼多多與京東在各自市場的屬性下沉能力比對也點開了一個話題。

單獨吃高端或者說在某一個專一市場上吃獨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底層邏輯變化 勿看高明年

當然,無論是這次的雷佈斯,或是近在咫尺的日子發聲的PONY馬,或是要讓德邦兄弟過上好日子的強哥,都異口同聲提到了『降本增效』。

此前,11月18日召開的2022年京東第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京東集團CEO徐雷表示,京東今年的利潤來源主要靠『降本』;11月20日,劉強東通過視頻連線接入的方式出席了京東的經營管理培訓會,直斥部分高管偏離經營戰略核心,對成本、效率、體驗方面的考量不足。

同時,劉強東宣佈年底前京東將對10% 副總裁級別及以上的高管進行末位淘汰。

12月15日,騰訊線上內部員工會,對於PCG部分業務的改革,馬化騰表示:『你活都活不下去了,周末還休閑的打球』。

其還隔空喊話稱,『那留給它們的時間不多了』,如果業務團隊不能給自己壓力,那麼由總辦來給這個壓力。

『你不要跟我講你有什麼機會』,馬化騰表示,很多業務該砍就砍掉,不要留戀。

無論是鵝廠,或是狗廠,相比較米廠都有著更充足的現金儲備以及相比之下稍顯『寬裕』的市值認可。

通過復盤,再回看12月11日開始發酵、後被實際裁員比例低於10%,裁員不會超過3500人的這次米廠動作,旁觀者還會拍案驚奇麼?

據小米三季報,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共擁有35314名全職雇員,其中32609名位於中國大陸,主要在北京總部。

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薪酬開支總額為43億元。

哪怕簡單算筆賬——假設此次裁員人數為3530人《總人數的10%》,而小米員工平均月薪大約4.06萬《2022年三季度》,一年下來節約的薪酬可達17.2億元——足夠在汽車業務投入半年了。

盡管這個數字仍少到『可憐』。

相比雷軍所謂的『世界汽車五強』構想,還可以算另一筆賬。

目前,『小米智造投資基金』專門投向EV賽道,在自動駕駛的芯片和傳感器等核心賽道上投資金額已經超過了20億元。

而依據小米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小米造車業務已累計投入18.65億元。

提醒一句,整個三季度,小米經調整凈利潤額——21.17億元,也就是說雷軍哪怕是在量產車還不見蹤影的情況下,要差不多扔掉一個單一季度的凈利來支撐其首個年度的造車投入。

從這一點上看,當初『首期投入100億,總額度1000億投資』的大餅,雷軍又需要從哪裡去化緣?

肯定不能隻靠裁員——小米要造車,還是要用賣小米手機掙來的利潤作支撐。

對於目前全球手機市占率體量第三的小米而言,看規模效應的意義已然不大。

按其三季度財報顯示,小米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2.8%下降至今年第三季度的8.9%。

原因是在本季度內小米於境外市場增強了促銷力度,以及存貨減值等影響。

在第三季度內,小米銷售及推廣開支為49億元,其中宣傳與廣告開支同比減少9.9%至14億元,這已是連續兩個季度下滑。

在同行的出貨均價都在提高的情況下,小米的智能手機的ASP《平均銷售價格》再次下滑3%,跌至1058.2元——還沒有蘋果的利潤高。

以小米的出貨量簡單計算,等於每賣一部手機,凈虧22元。

另在國內疫情的打壓下,進入2022年之後,小米門店在中國大陸達到1萬+後其擴張也不再是主基調:Q1,小米在中國大陸的線下門店為10500家。

Q2僅增加100家,至10600家。

到了Q3,擴張動作停滯。

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這一數字為10600,與Q2一致。

你裁掉的,其實對你而言,也正是你的基盤用戶群、消費群——無論是對小米,或是對更多大廠而言,這種著實心疼的反邏輯放之今年,概莫如是。

對於2023年的經濟增速,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指出,國內實施『動態清零』防疫策略三年來,很多家庭抵禦風險的能力降低,即便有儲蓄,早就換成了各種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對這些人來說,第一波疫情後首先是趕緊復工掙錢,而不是去消費。

體制內人員收入相對受影響不大,但很多地方公務員、老師收入也在下降。

此外,居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減弱,可能低於疫情前水平,也不利於消費反彈。

同時其也指出,2021年中國經濟增速大幅反彈,有全球經濟復蘇的因素,也因為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的一些競爭對手如越南當時正遭受德爾塔株的沖擊,使得當年中國出口增速高達30%,對GDP增速貢獻了4—5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2023年中國出口大概率會繼續下行。

而已然失去印度市場陣地的小米,在東南亞市場或許還要繼續收到蘋果,三星的飽和式攻擊。

『長期』造車前的短線PK

回到小米的造車路。

同樣先說消費,三年來,在多輪防疫放開與收緊之間已釋放了一批報復性的需求。

作為國內消費大頭的汽車消費,由於2022年6月以來實施部分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減半征收的刺激政策,直到今年11月前,汽車銷售和生產都足夠強勁。

但從11月起,相關數據突然掉頭向下,並對2023年形成很大壓力。

對此,陸挺表示:『耐用消費品需求的前置會導致後面的損失』

當然,這個令人難受的消費節點,小米或者紅米避不過,但依據小米造車的進度,如果2024年發佈,25年量產貌似完美躲過了這個短暫的購買力恢復膠著期。

但擺在眼前的問題是,其手機利潤越來越無法支撐造車,而2年之後小米造的市場爆品究竟在哪也是一個大的疑問。

根據雷軍的表態,小米的首款量產車型將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

中間的空窗期,米字旗至少要面對兩大挑戰:第一是保證現金流的充沛,第二是確保品牌影響力不會被稀釋。

從2019年起,小米進一步明確了其在IoT品類上的戰略:1+4+X,其中1是手機,4包括電視、智能音箱、路由器和筆記本,X則由生態鏈企業和合作企業來提供。

手機連接的是4與X——但從2018年到2021年,小米AIoT設備的連接數《不含手機、平板與PC》從1.51億臺增長為4.34億臺,增速由193.2%逐年放緩至33.6%。

此時,勿忘在手機業務發展受阻後,同樣在AIoT業務上發力的華為。

其消費者業務全場景戰略概括為『1+8+N』,這套方案與小米其實頗為相似,1是主入口手機,8是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鏡、手表、耳機、車機等八種輔助入口級設備,N是智慧出行、影音娛樂等其他設備。

不做華吹,也不必做米黑,但公正的說,尚未親自下場造車的華為,目前已經接手了『賽力斯』帶來的紅利,但即使如此,單月至多8000臺的走量,也不足以值得擂臺上的『餘大嘴』炫耀。

而如果按照此前小米的部署,首款車對標BMW 5系和比亞迪漢,放之2年後的市場,是否依舊有其足夠的生存空間?按照雷的早期規劃,未來小米汽車將躋身全球前五大品牌,年交付量超過1000萬。

作為比對的是,根據特斯拉(Tesla Inc. TSLA)網站公佈的數據,該公司對本月在美國交付的Model 3和Model Y電動汽車的優惠力度已擴大到了原來的兩倍。

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已累計下跌60.9%,這也將是其有史以來其表現最糟糕的一年。

至本周二特斯拉市值落後於其他兩家標普500指數公司: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JNJ)和埃克森美孚。

目前,特斯拉是標普500指數中市值第九的股票,此前該股在榜單上高居第五,僅次於蘋果公司(Apple Inc.,AAPL)、微軟(Microsoft Corp.,MSFT)、Alphabet Inc.(GOOGL)和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AMZN)。

自今年10月份以440億美元收購推特以來,埃隆·馬斯克已賣出價值數以十億美元計的特斯拉股票,並且尚未發出將停止拋售的信號。

按照目前其自身面對的窘境及比亞迪帶來的壓力,馬斯克一手可能選擇在臨港減產,另一手打算在中國市場推出成本更低的Mode車型,同時也可能效法美國市場開始在華降價。

當特斯拉都開始遭遇單月萬臺銷售的天花板時,兩年後的小米汽車增量空間又在何地?

另一方面,特斯拉目前的單車利潤能達到1.07萬美元,而比亞迪一輛車的利潤僅在5000元上下,伴隨兩強競爭格局的加劇,對市場的虹吸效應及對其他競爭者造成的壓力都顯而易見——就連雷軍的老朋友李斌都表示,30個億的季度研發投入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是常態。

所以,雷軍不僅要算清目前累計投入18.65億的賬,更要測算首期投入100億夠不夠花的賬。

22年前三季度,小米經調整凈利潤為70.57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明後兩年還是在這個利潤水平線上掙紮,盧偉冰倒貼或許都不夠自己老板折騰。

在自媒體圈中,米廠忠實擁躉『糧廠研究員WILL』形容心目中的雷佈斯為不斷將巨石推上陡峭的山頂的西西弗。

他贊揚雷『雖知自己畫不出一個完滿的圓,但卻從不停止向這個圓靠近的腳步』。

可更貼近現實的版本,反倒是幾年前央視著名足球評論員賀煒對世界杯長期失意客阿根廷的精彩點評:『獎杯就在眼前,他們自己的面孔都已經印在了杯身上,呼吸甚至都觸摸到了杯座,但是卻隻差一步』

無論許家印還是姚振華,都隻差一步,而雷軍能如梅西那般最終挺過這一步嗎?沒有人知道答案。